专栏名称: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官方账号。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现场新闻、原创新闻报道的大本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 ·  23 小时前  
人民网  ·  新纪录产生!150000000000+ ·  23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正为人际关系而烦恼的,请进 ·  昨天  
央视新闻  ·  预防“小眼镜”,三部门最新部署!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社

夜读 | 总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低情商的表现

新华社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1-29 22:08

正文


导读

驳倒他人不是最重要的,获得一种更清晰的认知才更有价值。


- 1 -


毫无疑问,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一种情商最低的行为。和这样的人相处有多累,可以看看一篇叫《雄辩症》的小小说。

 

这是个患了“雄辩症”的病人看医生的小故事。医生礼貌地对病人说:“请坐。”病人却不乐意了:“为什么要坐?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决定换个话题缓和气氛:“今天天气不错。”


结果病人还是不买账说:“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就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解释:“我说的今天天气不错,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这么理解的嘛!”


结果病人反驳道:“大家都理解的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大家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看病重要的环节是问诊,但这个病人始终采取不合作的、对抗的态度,医生根本没办法给他看病。


他语语反驳、句句雄辩,却忘了此行真正重要的目的。


当一个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时候,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沟通,而是为了战胜别人。


- 2 -


我曾经也是个“雄辩症”患者,花了很长时间才改掉“语欲胜人”的毛病。


刚上大学的时候,被同学拉着去报名学院辩论队的选拔,本来没很大兴趣,可看了几场经典的国际辩论赛视频后,就迷上了那种唇枪舌战的感觉。


生活里所有的问题好像都成了我的辩题,只要被我揪住,我一定要辩出个是非对错。


我条件反射式地质疑、反驳、攻击、寻找漏洞,总想压别人一筹。但我当时根本没发现自己有多讨厌。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什么叫交流?是双向沟通,是思想互通有无。我错就错在,把辩论赛的那一套拿到了平时的讨论交流中,拿到了日常人际交往当中。


身边的人不但不觉得我厉害,还觉得我自以为是、偏执狭隘,不但不佩服我,还孤立疏远我。


对我来说,始终在言语上胜过别人,除了满足一点虚荣心,获得一点虚妄的成就感,还有什么意义呢?


- 3 -


我们应该为了真正的知识而讨论,而不应该为了压倒他人而讨论。


真正的思想交流者应该是谦逊的,他们积极寻找共识、乐于承认不足。对他们来说,驳倒他人不是最重要的,获得一种更清晰的认知才是更有价值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呢?也许这是我们的天性,我们天生喜欢胜过别人,相比落于下风,我们更喜欢在各方面占上风;我们天生喜欢别人认同自己,当有人反对或质疑时,会不由自主地维护自己,用自己的声音压过反对或质疑的声音。

 

可是这种欲望却在谈话中把我们拉得越来越远,它让我们遗忘了沟通真正的目的,遗忘了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如果你碰到这样一个人,在不伤害原则的情况下,不妨把所谓的胜利让给对方。

主播

高熹


作者:李小墨

来源:深夜书桌

(ID:shenyeshuzhuo


阅读是件最美的小事

可以汇成耀眼的星河


新华社#领读者计划#

邀你一起

加入阅读大厦

做全民阅读的领读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监审:袁建

监制:葛素表、王咏涛

摄影:中国之美社群

(刘憬、亮子、大漠胡杨)

编辑:徐步云、王龙、赵世芸

实习生:焦浩、李超然、王悦阳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新华社夜读”网易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