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玲珑
玲珑汇聚了大量好看又有趣的女孩儿。在这里,有帮你提升自我的各种干货技巧,有让生活更幸福的精选好物,还有乐于分享的达人。玲珑陪着姑娘们一起,创造更美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昨天  
彬彬有理  ·  48岁病逝,谁书写了大S的人生剧本 ·  昨天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  2 天前  
彬彬有理  ·  过年社交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  3 天前  
彬彬有理  ·  活到30岁才知道的女人春节酒局技巧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玲珑

初次见面,说点咱俩都能听懂的事

玲珑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17-06-25 12:00

正文

人人都知道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所以第一次见面,聊点什么为好?


我们的今日建议是:初次见面,说点对方能听懂的事。 能彰显你独特文艺品味的影视文学作品,或是独一无二的旅行经历,反倒是最差的话题。


1) 当你滔滔不绝刚刚看过的新书时

注意到过对方的白眼 吗?


我们常常认为,沟通对话的最终目的是与他人分享我们自己的见识。但哈佛心理学家丹·基尔伯特(Dan Gilbert)最近的一项实验则显示:倾听者这一方,往往更愿意听到和自己的经历有重叠的故事。


这项实验的操作相对朴素,基尔伯特和他的同事们找来了一群参与者,接着让他们听故事。结果发现,听到新故事的参与者,满意度远没有听到“感同身受”故事的参与者高。


所以,是当代生活已经让我们完全丧失了好奇心吗?显然不是。我们依然会通过书籍、电影、旅行来拓展自己的视野。但为什么在对话的情境下,我们接收新信息的能力就这么差呢?




“羡慕嫉妒恨”是一种可能性: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经历,对方却很有可能在想:为什么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这本书?为什么我当时不在场?为什么我没去过那么棒的地方?


不过,基尔伯特对此的解释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擅长讲故事。其实这种感受,在独处时我们也有体会: 有时突然感觉自己有个了不起的想法,但要把它写下来发到朋友圈,都会感觉有些费劲;就更别说复述刚刚看过的好书,或是一段更加复杂的个人经历了。


2)普通人讲故事,

有这3个常见疏漏之处


讲好一个故事,真的是很难的:知道哪些细节值得说,哪些细节应该扔掉,什么时候设置“悬疑点”,什么时候别给自己加戏——这些不仅需要训练,也需要一些天生的自制力。


除此之外,美国知名演讲培训师尼克·摩根(Nick Morgan)认为,我们普通人讲故事,还经常会犯这三个小错误:


首先,我们常以为好的故事应该和真实生活无限接 近,应该是混乱的、多线程的、开放结局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对话语境下,对方还是希望听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其次,我们会忽视好故事最重要的元素:冲突。 制造冲突最重要的技巧,是能够站在故事中其他人的视角看待这个故事 。这一点我们往往很难做到;




最后一点疏漏,其实和上一条有些关系: 我们在叙述个人故事时,很容易把自己作为故事的唯一主角 。这很容易让听者觉得,“你废话了这么多,和我有关系吗?”


3)实在想分享自己的独特经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