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移动阅读是指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等移动终端载体进行的所有阅读行为,通过浏览网页以及书城客户端、新闻资讯客户端、期刊杂志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文章等阅读途径,浏览小说、报纸、图书、杂志、动漫、文献等内容的阅读行为。
二.增长浅谈
先分析、绘制微信读书的一级方向画布。
Step1:一级方向画布
做一级方向画布,先从北极星指标、用户群体、战略方向等方便入手,下面就微信读书,一 一分析。
1.北极星指标
名词解释:“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又叫做OMTM( One metric that matters)唯一重要的指标。之所以叫北极星指标,是因为这个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高高闪耀在天空中,指引着全公司上上下下,向着同一个方向迈进。
微信读书,作为一款阅读类应用,它现处于成长期阶段,除了提升内容质量、数量外,还需要明确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对应的北极星指标是:用户总的阅读时间。
用户在微信读书上面花的时间越长,说明相比于纸质书和其他竞品,他们在微信读书上得到的价值越多,同时这个指标也和商业上的目标对齐了。
2.用户群体
微信读书是一款基于微信关系,但不局限于微信好友关系的阅读平台。在提供极致阅读的同时,为用户推荐适合的书籍,并且好友之间可查看读书动态,与之讨论。
根据用户的使用功能场景,将用户群体分为两个类:
a.有目的用户-高活跃度用户:心里有一定的预期,知道想看哪一类的书籍或直接搜索想要的书籍进行阅读。
b.无目的用户-低活跃度用户:来逛逛,看看好友们都看什么,不确定自己的想看什么。
根据百度指数的人群画像:
从上图显示目标用户:以一、二线城市,20~39岁年龄段的男性用户为代表。
a.分析:一、二线城市的20~39岁年龄端的人一般处于学生、白领、精英阶段,相较于其他城市同龄阶段的人,机会多、压力大,因工作或者学习需要,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需求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其中男性的占比比女性占比大【可能这个阶段的女性更向往美丽的容颜】。
b.目标用户群体和其他用户的差异性:爱社交、互联网产品经验丰富、焦虑、有学习需求、碎片化时间多。
3.一级方向
先看下微信读书比较大的几个阶段:
2.2.4版本,新增离线模式。
2.3.2版本,新增公众号文集,汇聚精彩文章,新增手写、荧光笔划线样式。
2.3.5版本,所有书籍支持离线语音朗读,读书排行支持戳一戳鼓励书友继续阅读。
2.4.1版本,公众号新封面、点击直达文章,专属公众号阅读器,支持阅读记录进度和查看目录,书城新增公众号栏目,推荐优质公众号,支持查看公众号的好友在读列表。
3.0.0版本,提供微信读书无限卡会员服务;有声内容可以调整语速,支持点赞、评论书籍章节;搜索直达结果页面;支持书籍扉页查看书籍点评内容。
3.6.0版本,可查看好友对书的评价,查看好友阅读轨迹;新增评论点赞。
4.0.0版本,提取重点内容和精彩片段;新增视频和语音;基于兴趣推荐专属内容。
微信读书现阶段处于成长期,需要拉新、获客,再结合目标用户的特点,定位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凸显目标用户的社交属性,多拉新、多分享;对应的一级方向是:注重提升用户量,让用户的评论、笔记被更多的人看到
Step2:用户旅程
用户旅程及对应的增长指标是:下载应用(下载量)→注册账户(注册率)→首次看书(首次看书比例)→持续看书(持续看书比例、平均看书时长)
Step3:二级机会
谈到二级机会,和一级方向一样,也是通过洞察,差异化满足,提出能够提升指标的假设,分享两个标志交流下微信读书在这方便的对策。
指标一:提升下载量
增长指标定为:提升下载量
思考:用户关注什么?怎样差异化宣传才能提升下载量?
1.免费
人们喜欢免费的东西,微信读书APP免费下载、免费阅读,免费领取无限卡,做营销推广时,要强调“免费”。
2.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举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微信读书是怎样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目标用户
:小A,25岁,男性,一线产品经理一枚
他的故事
:在初期使用移动阅读App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App上的书更多是网络小说,如玄幻、修仙之类的,专业类的书籍很少,难找到符合我口味的书,所以我在安装之后又快速地卸载掉了,还是以购买纸质书阅读为主。
直到2015年,微信读书的出现,改变了我对移动阅读App的初印象,它的定位与其他App完全不同,我在上面找到了很多关于互联网、专业书籍和人文方面的书,同时休闲的时候也能看些小说,并且可以免费阅读。加上在使用体验上也不错,阅读时长还可以兑换书币再买书,我成了微信读书的忠实用户。(故事未完结)
通过小A的故事,可以提取出高质量、分类多、免费等关键字,作为一款阅读类应用,内容占据主导地位。
3.社交、病毒式推广
微信读书,背靠微信强大的用户群体,社交方法是其最容易想到的获客、提升下载量,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用病毒式、打好友牌等推广方式,推广微信读书应用。
着重强调免费、好友、书籍分类多等关键字段。
4.培养粉丝群并长期经营
微信读书除了依靠微信这个强大背景外,前期依靠薅羊毛的方式,迅速使产品快速性裂变从而获取了一波忠实的用户。死忠粉丝的用户会一直支持你的应用,同时也会和他们的朋友分享。
5.入驻各大应用平台、商店
市面上常见的应用商店,能下载微信阅读应用,突出社交、好友。
指标二:首次看书比例
以“首次看书”这个旅程节点为例,在“免费、好友、书籍分类多”的宣传下,用户对于首次看书分为两种情况:有目标书籍、没有什么目的。大部分用户受微信好友引流使用微信读书,不知道看什么书籍,先“逛一逛”。
分析用户首次打开微信读书应用的用户使用场景:
-
主要使用场景:用户收到好友推荐、邀请,打开应用
-
次要场景:用户有想看的书或者某一品类的书籍,打开微信读书APP
首次打开应用,会考虑:这个APP到底怎么样?好不好用?有没有我想看到的书?不会有广告吧?……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我们可以通过突出产品本身的简洁、干净、操作简单、操作路径短,利用社交_好友营造好感,展示大量用户评论,少广告,免费阅读多种活动等多种方式,给用户舒适的阅读环境的同时、打消用户疑虑、建立好信任度、好感度。罗振宇老师《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里面说过,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实际是信任感的建立。
指标三:提升持续看书比
接上面的故事说下微信阅读是怎么提升用户持续看书比。
目标用户
:小A,25岁,男性,一线产品经理一枚
他的故事
:在使用了近三个月的微信读书之后,我发现很多想看的书,微信读书上还是没有,看完想看的书之后,就很少会打开微信读书了。再加上自己面对电脑屏幕工作一天之后,眼睛非常疲惫,也不愿打开手机来看书了。
就这样,我成了微信读书的一个沉默用户(低活跃度用户),偶尔在阅读其他信息的时候看到别人推荐的书,会打开微信读书来搜一搜有没有这本书。
直到今年我开始学习产品经理岗位相关的知识,我又恢复为了微信读书的活跃用户。后来,微信朋友圈的好友当时看到好友分享的阅读时长的小卡片。现在的微信读书与几年前变化很多,内容上更加丰富,增加了漫画,功能体验也更多样,可以听书了,还推出新的付费服务——无限卡,使用无限卡,可以免费阅读所有的书籍和漫画等所有内容。
这一块米可写的《揭秘:微信读书是如何让人上瘾的?》的总结可以看看,在这里摘录一段。
1.自主触发
微信读书通过在手机上面的图标【活动】、每天的Push 等手段,提醒用户打开应用。
只要用户安装并注册了微信读书,微信读书就可以把话题,每周的读书情况等信息Push给用户。用户每天都可以接收到这些信息,自主型触发以驱动用户重复某种行为为重点,目的是让用户逐渐形成习惯。
2.内出触发
通过用户的情绪,来触发用户使用并持续使用微信阅读。
前面提到过,微信阅读的目标用户群体是:一、二线城市,有学习需要的年轻人。
米可老师的文章写到【5问法】:
a.目标用户为什么使用微信读书?——利用零碎的时间读书。
b.为什么要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工作、学习忙、读书时间有限。
c.时间有限,为什么还要读书?——想要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d.为什么要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想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有助于职业、未来发展。
e.为什么要提升综合能力?——害怕被淘汰、想要更上一层楼。
看到这里,分析发现上进心、焦虑是用户身上的内部触发点,其中负面情绪-焦虑、恐惧的威力更强大。看一组数据分布图:
发现微信的目标用户群体,正式焦虑的高位群体,这种内部的触发点会刺激用户持续使用微信读书。
3.社交触发
通过好友推荐、好友组团、读书小队等好友牌手段、激活低活跃度用户;兑换书币【阅读30分钟可以自动获取1书币】、阅读排行版、分享无限卡、翻一翻的等奖励手段,让用户持续阅读,同时,通过笔记、评论、点赞、根据用户看书的记录推荐书籍等手段,储存用户价值,加深用户对微信阅读的好感度、依赖感。
微信读书应用的整体设计非常简洁,没有广告,很少干扰,这对于留住用户是极其重要的。其便利性超过了kindle和纸质书,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只要拿出手机即可阅读;手头忙于其他事或者眼睛疲劳时,还可以切换到听书模式,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