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徐姗
近日,165岁高龄的美国老牌媒体《纽约时报》悄然推行了一项新媒体改革的重大举措,将自家记者在Twitter上发表的精彩言论刊印在纸质版报刊上发行,甚至还特意将报纸改版,为记者们的tweets妙语留足空间。近年来,《纽约时报》从未停止其探寻媒体融合的脚步,从一开始对社交媒体的嘲讽蔑视和执着于精英战略的负隅顽抗,到如今全面利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发布新闻、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纽约时报》放下了百年老报的骄傲,走出了一条线上+线下、精英+民众,受众群体横跨各个年龄层的康庄大道,焕发了勃勃生机。此番记者们tweets的“登堂入室”,意味着《纽约时报》在新老媒体的融合和协同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其新媒体改革的势头愈发迅猛,来自Twitter的珠玑之言为报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记者Tweets登上报刊
“纽约时报最好的新闻内容不在报纸上,而在Twitter上。”
众所周知,《纽约时报》投资了大量资源致力于内容的创新和开发。但是在很多时候,最新鲜、优质和富有趣味的内容并不存在于《纽约时报》的报纸或网页版面当中,而是存在于记者们的Twitter页面上。《纽约时报》的许多记者习惯于使用Twitter发声,或利用文字实时转播,或发表新闻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言论往往独到又有趣。《纽约时报》派驻白宫的记者Maggie Haberman就常常把自己采访美国总统特朗普时的观察手记和有关报道放上Twitter,这些一手的、精彩的随笔内容往往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可观的传播效果。根据2016年的数据,24小时之内,Twitter主账户引用、转发该报驻外记者的tweets多达13条。这些妙语连珠的tweets被戏称为“《纽约时报》隐藏版”。也就是说,想要看到一份完整版的《纽约时报》,读者必须同时关注报纸内容和记者们的tweets才行。
(图片来源:Twitter)
而今,这些《纽约时报》的遗珠,如今终于有机会登上报纸的版面。《纽约时报》一改往日对Twitter提防和讽刺的态度,开始抓取“有影响力的”记者们的精彩tweets加入到报纸版面内容当中。为给记者们的tweets留有足够的版面,《纽约时报》重新设计了其印刷版的第二和第三页。对于读者来说,特别是那些不会使用网络的老年读者,以后只要一份《纽约时报》的报纸就能收看到记者的Tweets。而这必将成为《纽约时报》新的价值符号。
《纽约时报》Twitter大计的前世今生
记者的Twitter言论登上报刊,是《纽约时报》媒体融合的一大创新之举。然而,谁能想到,在此之前《纽约时报》对Twitter一直保持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作为一家拥有百年荣光、长盛不衰的老牌媒体,《纽约时报》的骄傲是顽固且悠长的。事实上,美国科技博客Recode曾多次批评《纽约时报》没有好好把握社交平台,乘上新媒体改革的东风。《纽约时报》的固步自封使其错失了媒体融合的关键时期,步子迈得颤颤巍巍,乃至被后来者——被称为“互联网媒体”的《赫芬顿邮报》一举超越,击碎了其千秋功业的黄粱美梦。美国著名的新闻聚合类网站BuzzFeed也曾发表文章嘲讽《纽约时报》的工作人员抗拒使用Twitter,认为社交媒体妨碍他们的新闻业实践,将使用社交媒体当作是每天的例行公务,从媒体文化和员工思维上就将新兴的社交媒体排除在专业性新闻内容生产之外,《纽约时报》甚至因此得到了Twitter上的“the gray lady(灰女士)”的外号。
然而,在新媒体的大潮下,这种固执的观念被来自Twitter的海量用户不断冲刷,随着Twitter越来越深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深刻影响了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透过罅隙,Twitter逐渐透渗进《纽约时报》记者们的新闻日常,成为《纽约时报》记者们记录事件、发表评论、表达看法的阵地,这些来自一线记者们的精彩言论,受到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也为《纽约时报》赢得了关注、口碑和声誉,扩大了影响力。记者们在Twitter上的“受宠”,也让《纽约时报》开始重新思考Twitter对于报纸前途的意义和作用。《纽约时报》开始越来越重视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新闻阵地的发展建设,将Twitter作为新闻的重要发布场所,其受重视程度直线上升,甚至不亚于品牌的新闻报刊和官方网站。
《纽约时报》对Twitter态度的转变还来自于其网站曾遭遇的一次重大技术故障。《纽约时报》的官方网站堪称世界传媒界内容最丰富、制作最精良、报道质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官方网站之一,其在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上的官方账号发布的每一条贴文最后都通过链接直接引向官网。但当时整个网站瘫痪超过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又适逢埃及军警清场导致数百人死亡的重大事件的发生,大量的报道亟待发布。面对这样的紧急状况,在积极修复技术故障的同时,《纽约时报》也未等待,而是把发布新闻的场所迅速转移到了Twitter,发布来自埃及首都开罗的关于事件进展的最新消息。《纽约时报》不再轻视Twitter,并将其在Twitter上注册的官方账户作为与传统媒体相区别的重要补充渠道。
《纽约时报》的Twitter之路已经走了很远,我们可以看到,现今《纽约时报》对Twitter平台可谓是野心勃勃,想要在其中大展拳脚,拓展自己的信息发布和受众交互渠道,吸引更多的用户,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纽约时报》的Twitter大计是长远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今时今日,已可见一斑。
媒体融合线上+线下的范式
《纽约时报》此番举措受到赞扬的最大原因是它提出了一种线上和线下进行融合交流的新关系。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往往是单方向的,即线下生产内容只能在线上进行发布,甚至未来社交媒体最终会吞噬掉传统媒体。《纽约时报》却能反其道而行之,将线上的精彩发言刊为我所用,印在纸质报刊上予以发表,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报纸受众来说,他们可能由于职业、受教育水平或年龄层的关系更倾向于阅读纸质报刊,而没有浏览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和评论对他们而言没有吸引力。这样一来,方便了报纸受众获取更多的信息。
但这一举措的意义不尽于此。《纽约时报》的执行编辑Dean Baquet认为,对记者们Twitter发言的抓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而是以专业的视角进行评判和选择,将其中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评论筛选出来,予以发表。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公众接收劣质或错误信息的风险。将筛选过的内容再重新发回线上,受众可以更高效的获取信息,从而减少信息的噪音和冗余,降低选择的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而对于Twitter来说,Tweets登上纸质报刊不仅仅是《纽约时报》改革的良方,也为自身扩大了影响力和声誉。这意味着来自Twitter的内容生产是可信赖的,并且拥有很高的质量,这些免费的、有用的内容对Twitter平台的发展也是好处良多。所以说,《纽约时报》和Twitter的结合,是两家媒体巨头互利互惠的双赢之举,可谓媒体融合的典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开办网站到开通社交媒体账户,从开发各种APP到开发VR眼镜,《纽约时报》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尽管如此,此次《纽约时报》将自家记者的Twitter言论刊登上报纸版面还是显得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显示了《纽约时报》为追求更好的媒体融合和内容生产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更揭示了《纽约时报》作为一家有着百年骄傲的报纸真正意义上的将Twitter上的新闻生产提到了与报纸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这次媒体融合的创新能否会让读者买账?还是会像NYT Now一样走向失败?让我们拭目以待。
[1] The New York Times has found a home—in print !—for its journalists’ tweetstorms, [N]. Nieman, 2017-03-03.
[2] Some of the New York Times’ best stories aren’t in the Times— they’re onTwitter, [N]. Recode. 2017-01-26.
[3] The New York Times is going to start running its reporters’ tweets inside the newspaper, [N]. Recode, 2017-03-04.
[4] Usher,Nikki. Making Business News: A Production Analysis of The New York Times [J]. 2017(11):363-382.
[5] BrimeyerTed; Silva EricO; Byrne R. Jolene. What Do Unions Do? Media FramingOf The Two-faces Of Labor[J]. WorkingUSA. 2016.
[6] Greg Satell. Why The New York Times New Media Incubator Won't Help Them[N].Tech, 2013-02-07.
[7] Usher, Nikki. Making News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Media World)[M].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