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生正道
养生有道,健康在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养生正道

去看西医治过的这种“心病”,还是跑来看中医

养生正道  · 公众号  ·  · 2019-09-28 11: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点击上方 【养生正道】 关注我们 ↑

导读

这里还要注意,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这里的五脏是个功能概念,并不像西医所指的那样仅限于具体解剖上的五脏。


中医疗“心病”


王辉武老师曾说过一个病例:十几年前,接诊了一个西医专家、留学海归、博士生导师。两年来食欲特别旺盛,以致胃腹胀满,大便一日多次,但排不尽,夜间还吃零食,惊醒难眠,且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经各地医院求治,收效甚微。


患者这样说:“凌晨1 点过还睡不着,困得很,刚入睡,又突然惊醒。床头柜摆着多种西药,不敢吃呀!明天还有一个全国性学术会,我要上台报告……真的要崩溃了。” 她断续地诉说。切其脉滑数有力,望舌苔薄黄而腻。“有热!”王老师说,她点头赞同。“热在心。”王老师又说。“心?绝对正常!”她激动地反驳。并立即展示带来的心电图、ct、磁共振等一大堆检查单。片刻他们相视无语。王老师想,她只知西医所谓的“心”,暂时无法沟通。



王老师用了《伤寒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稍事加减。初服,腹泻多次,她间有疑虑,但全身轻松;连用四周,病情缓解三分之二;再继用水泛为丸两个月,好多了!偶有失眠多梦。后来患者再见到王老师,感慨地说:“心病,首选中医!”

中医心理学

匡调元老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中医心理学,他认为情绪是由内外刺激作用于人体后才产生的。 而这个过程却是极为复杂的。


其实,我们可以用中医的理论解释这个过程。


先从身外刺激说起,它包括天时六气、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地理位置、水土环境及社会人事交往等。


通俗的说,但凡人体能感受到的东西,其实都是刺激,但对人体而言,刺激经人体“评价”“分化”而有扬弃,其评价标准常为好恶、利害及公私等。如果能控制自己不接受内外界刺激,那么情绪便不会产生,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身内刺激是什么?中医学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精、津液等,这些体内正常的或病理的过程与结果都可以构成内在刺激。


这里要强调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接受外来或内在刺激的感受器,前五种大家都好理解, “意”是什么?“意”是西医学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中医学“心”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些中医学一直很强调,但迄今为止仍说不清的东西,如魂、魄等。


当这些内外刺激作用于人体后,认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人用他的意识、思维对刺激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和体验的过程,然后根据认知的结果做出自认为最合时宜的反应方式。反应即是态度,包括表情和行为,这时的人体体验即是情绪。


中医有一种理论是“形神合一”,放在这里,就是说气质和体质是合一的,什么的形就有什么样的神,什么样的体质就有什么样的气质。当人们受到内外刺激后,人体受先天遗传和后天遭遇的影响而出现了个体化,那么认知也会随个性而变化。


于是,情绪就出现了。生理性情绪西医分八种,在这里就不详述了。从中医角度论情绪,匡调元老师认为可以分三种:

阳性情绪——0情绪——阴性情绪。


阳性情绪(如愉快类情绪)对人体起兴奋作用;阴性情绪(如痛苦类情绪)对人体起抑制作用;“0 情绪”(内无体验,外无反应)。


这些不同的情绪恰恰也需要不同的反应形式。


第一类是面部表情。这是最直觉、最重要、最丰富多彩、最复杂多变、最引人入胜的反应。喜、怒、哀、乐必形之于面部,或喜笑颜开,或怒目相向,或泣不成声,或眉飞色舞。


第二类是语言。“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理活动的直接反应,丝毫不爽,即使说的假话也是其心理活动的反应。当然用语言表达情绪有它的局限性,很多体验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所谓“言语道断”。


第三类是体态行为。国外称此为“非语言交流”。神色、形态都可以是情绪的外在表现。轻微的情绪反应仅是在仪态上的细微变化,严重的情绪反应则可以是杀人放火。


中医学的四诊,望、闻、问、切对观察情绪变化是非常高明而有用的。


而在门诊上,“变态情绪”是最多的。抑郁症与焦虑症是较常见的变态情绪。失眠、多梦仅是变态情绪较为常见的症状而已。


说到抑郁症,如今就像感冒一样普遍。



它是指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特质的,它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有的患者可能仅仅出现身体方面的症状,如莫名其妙的头痛、经久不愈的失眠,不由分说的疲倦,突如其来的心慌,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疼痛……


还有更多的是体现在心理方面的,包括惊恐、忧虑、紧张、甚至是幻觉、幻听……这些病症通常持续4个星期或以上,这些患病的人通常难正常地交流、生活、工作,


要命的是,很多患者,不知道也不认为,是自己的情绪病了。他身边的人,同样也不觉得那是一种病。


这时候,中医就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尝试过西医治疗的患者很多还会求救于中医。


匡调元在他最新著作《无极哲学》中,就提到:我在临床看病时一般都开三个方子:一是中药方,二是食养方,三是调心方。调心主要是给患者讲其生病的道理,讲治病的根据,晓之以理,以解除患者心中的顾虑与恐惧,这是治精神、治思想,也是调治情绪的。用药与食调体质为主,这是治形,调体质即是调气质。用语言调气质为主,这是治神,调气质即是调体质。疗效是相当满意的。



登场书籍

心病条辨

本书是作者临证与读书的思想表露,对提高临床疗效颇具价值,对学术研探也多有启迪。宜于各科、各级医师、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心病患者及家属参阅。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 《无极哲学》,匡调元◎著;《心病条辨》,王辉武◎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全部 图片为出版社在摄图网购买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点击 “阅读原文” 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