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的理想 - 三大写作原则
3大原则:
1、深度:
不写未经深度思考的文章
2、实战:方法论均已经过
实践验证
3、高维:站在
更高维度上思考一切
艾菲的理想主创团
第
330
篇原创文章
标签:深度思考
01
在最近的一次一对一教练对话中,来访者因为公司架构变动,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焦虑,探索之后,他开始清晰的意识到:
原来,自己感受到的焦虑,是来自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畏惧。
事实上,当我们感觉到未来很不确定,很多事情或结果都不可控或无法预测的时候,那种焦虑的感觉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可见,
焦虑的背后往往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畏惧。
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常会感受到焦虑。
可是,如果想想人生的本质是什么,就会发现,
人生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不确定性,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无常”。
可惜,
人的本性却是追求“确定性”,因为只有“确定”才能让我们感到安全,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与本能。
于是,人生本质的“不确定性”与人对“确定性”追求的本性,就构成了一对始终难解的矛盾,而这对矛盾也正是造成焦虑的根源之一。
怎么办?
我为大家提供了3个非常有效的思考方式。
02
从小到大,我们都希望一切事物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按部就班地一个个实现。
我们希望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我们希望只要好好工作,就能升职加薪;
我们希望只要用心付出,就能获得好的回报。
这就是我们对确定性的追求,它会让我们感到安全、放松。
然而,很多情况下,事情常常事与愿违。
就算我们好好学习,也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就算我们好好工作,也不一定能获得升职加薪。
就算我们付出很多,也不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这就是事物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它让我们焦虑不安、心烦多虑。
久而久之,随着我们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在意事情的结果,我们也就越无法安住在当下,做好当下的事。
并且,
事情的不确定性越大,不可控性越高,我们的焦虑就会越强烈。
该怎么办?
第一个建议是:放下。
放下,说的是,
放下对结果的执念,放下对未来的关注,转而回到当下。
我们的焦虑,本质上源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掌控性。
所以,
只要我们放下了对结果的执念,转而一心一意去关注当下正在做的事,回到当下,那么,我们的焦虑就会减轻。
具体怎么做呢?
分享我一位学员最近面试求职的真实经历。
“以前每次去面试前,我都抱着很大的期待,期待面试能成。然后,每当面试没通过的时候,我都受到很大的打击。这让我想要缩回去,不想再面对。
可是,最近这次求职时,我改变了。我只是尽心地准备每次的面试,至于面试的结果,则顺其自然。
如果面试通过,我很高兴;如果面试不通过,我就继续投递简历,准备下一次的面试。”
就这样,她放下了对“每一次面试都必须成”的结果的期待,于是,内心的焦虑也就减少许多。
这就是放下,放下对结果的执著。
同时,
放下还意味着每当陷入对未来不确定的畏惧或忧虑时,就温柔的把自己拉回到当下
- 拉回到当下的呼吸中,拉回到当下的感受里。
刚才我讲的故事还没结束......
当找了三个月工作还没找到的时候,你会不会又再次陷入焦虑?
当努力了两年还没升职加薪的时候,你会不会又再次陷入焦虑?
如果一直没能看到任何结果,你是否会再一次的陷入焦虑?
如果是这样,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这时,你要做的就是:行动。
这就是我给你的
第二个建议:行动。
为什么行动能够缓解焦虑?
因为,行动能帮我们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当你去做一分,未来就变得确定一分,当你去做两分,未来就变得确定两分,当你去做十分,未来就会变得确定十分。
如何行动呢?
答案是:把鱼钩下
到正确
的位置。
在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钓到鱼了,他不得不忍受身体的饥饿和周围人的嘲讽。
然而,即便如此,他每天还是照常起来,尽心地做好钓鱼的准备工作,然后扬起小船,驶向海洋,把鱼钩下到正确的位置。
对此,海明威有一段非常详细的描述:
老人虽然八十四天没有逮到鱼,生活在嘲笑和否定当中。但是,天色还没大亮,他就把一个个鱼饵放了下去,随着海流让船自由飘动。
第一个鱼饵设置到蓝色海水水深40英寻的地方,第二个在水深75英寻的地方,第三个在100英寻,而第四个则在125英寻的深水中。
每个鱼饵都是新鲜沙丁鱼做的,设置为头朝下的。小鱼的身子里穿入吊钩的钩身,扎好、缝牢,所有突出部分都给包在鱼肉里,弯钩和尖端都藏好,钓钩刚好穿通每条沙丁鱼的双眼。
如此,在突出的钢钩上,鱼的身子就构成了半个环形,大鱼咬饵的时候都是味美香浓的,不管接触到的是钓钩的哪一部分。
对老人圣地亚哥来说,他的行动是:每天把鱼钩下到正确的位置。
这样日复一日的行动,能够帮他提高钓到鱼的可能性,也能帮他有效缓解焦虑。
那么,对于此时正在焦虑的你而言,可以去做点什么呢?
如果你是准备考试的学生,你可以做的行动是:每天学习、做题、考试、改错。
如果你是求职找工作的人,你可以做的行动是:每天去投简历、准备面试、复盘改进。
所以,当你为未来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停下来做一个深呼吸,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
“现在,我可以去做些哪些事情以增加确定性,把鱼钩下到正确的位置呢?”
爱因斯坦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我给大家提供的前两个方法,是在“如何面对焦虑”这个既有框架下去思考解决之道的。
接下来,
我们不妨升维自己的心智,来到更高阶的心智模式,
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感到焦虑,那是因为在我们的心智中,不确定性是不好的,是会带来痛苦的。
那么现在,
假如你可以把“未来的不确定性”找一个词替代,比如“未来的各种可能性”,那么你的心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是不是在一瞬间就从之前的焦虑、心慌,变成了现在的趣味和兴奋?
这就是我对不确定性与由此引发的焦虑所做的
心智升维
。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的感受与情绪,
本质上来源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而这个看待它的角度又与我们自身心智模式的维度息息相关。
当你称它为“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时候,等于就在同一时刻定义了它的“不好”,于是,你会抗拒它的发生,这时,痛苦也就应运而生、如影随形。
当你称它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的时候,等于在同一时刻定义了它的“好”,于是,你欢迎它的到来,这时,自由就产生了,你的心灵与头脑也开始从狭窄之地走向广袤无限的空间,于是你感受到了由衷的喜悦。
同样是求职这件事,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那么,你会感到绝望,你会时不时的情绪崩溃,因为你不确定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
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件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事,你想知道未来的自己可以去做哪些之前不曾想过的职业,你想知道未来的自己都能达到哪些更高的可能,那么,你就会感到兴奋,你会全力以赴,想尽各种方法来应对这次挑战。
这就是一念之转产生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