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互动
运营营销百科全书,运营知识、营销案例、实用教程、更新资讯、功能解读、系统课程,尽在微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陵水通报游客划桨板被恶意驱赶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微互动

未来受欢迎的内容究竟怎么写?腾讯告诉你答案。

微互动  · 公众号  ·  · 2017-11-23 22:00

正文

经历了今年年初阅读量悬崖式下跌、一片唱衰公众号的声音响起,越来越多的 内容创作者想知道


未来受欢迎的内容究竟是怎样的?

我该怎么做?

根据企鹅智库发布的《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7》(下文简称为报告)里的核心信息,透露出未来内容创作的8个趋势。详细解读和建议如下:


1、重新定义资讯


根据报告中的调研统计, 新媒体平台上的绝大多数内容,都被归类为资讯。


为了区别了传统资讯,我们称其为泛资讯。如下图显示:网民眼中的新闻资讯,核心虽然是传统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调查,但“知识类科普内容”以及“评论观察性文章”都获得超半数的资讯认可。


如何应对?


绝大部分自媒体创作的文章都被纳入新闻资讯的范畴了。随着新用户的增长聚焦在两端——低龄与高龄,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增长 爆发 。那么未来的新机遇就是 适应于新增长用户的资讯 。比如:


针对高龄用户的辟谣内容

针对低龄用户的科普内容和教育资讯

针对三四线城市的新闻报道和观察评论

......


这些机遇都要趁早留意,且要把握好资讯中的时效性。


2、内容更加轻量化


根据报告中的调研统计:大部分用户都使用移动端设备来获取新闻资讯,也就是说手机阅读是未来的主流。



而,手机阅读的场景主要是家,尤其是在床上看新闻的占比最高。


如何应对?


要顺应未来碎片化的节奏( 这也符合第一点中“知识性内容”正变得轻量化,融入到了资讯类目的现状),还要顺应用户的阅读场景。 这意味着:未来的内容要符合 短时间内, 简单 高效地传达给用户;且推送时间要迎合用户看手机的场景 。比如:


重点要前置

观点要突出

控制文章字数

用更易懂的表达

排版要适合手机屏幕

字间距、行间距不能太挤

符合用户在客厅、床上、公交上的时间 推送

......


3、标题重要性凸显


根据报告中的调研统计:不管是哪线城市, 传统标题 都没有呈压倒性优势 ;“励志鸡汤”的标题在三四线城市更为接受;即便“悬念”标题的接受度最低,但超60%的用户遇到悬念标题,依然会点开一探究竟。


如何应对?


机器算法的自动推荐、 Feed流资讯的普及和用户的碎片阅读导致:内容的第一眼呈现(标题、封面、摘要)可能决定内容的生死。


未来,好的标题只会越来越重要,标题党在这个时代只会得到进化,与内容结合的标题创意是未来的趋势。比如在标题中:


透露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根据用户特质调整标题的写法

如果你的用户主要在三四线城市,那么励志鸡汤的标题就要用得多;

如果你的内容适合留悬念,那么依然可以使用悬念式的标题来吸引注意力;

如果你的用户偏都市白领、高学历用户,那么理性凝炼的标题就该被多使用。


关于起一个好的标题,可以点击文末的小程序了解更多。


4、新的写作风格


根据报告中的调研统计:新媒体平台上近六成的用户更偏爱 幽默文风。 而这一审美偏好,也影响到传统新闻资讯的写作风格。


内容中网络用语的表达也被大部分用户接受。虽然在50岁以上的群体中接受度下降,但依然超半数的老年群体认可网络词语的运用。



如何应对?


新的写作风格最终会引导传统媒体的接纳和认可,但并不是替代传统的表达。它只是丰富了人们的阅读选择,是时代性的体现。就好像很多传统品牌努力融入互联网,寻求年轻化一样,我们也要跟随时代的趋势。比如:


观察热点

紧跟网络热点

收集和使用网络流行词

类似“打call”、“diss”、“刚刚”

......


5、内容形式多样化


根据报告中的调研统计:在国内,视频形态的内容渗透率达到61.8%。而且,3大流量最高的渠道中,超过八成的用户都看过视频资讯; 过去一年75.5%的网民至少听过一次网络音频; 年轻群体和老年群体的渗透率,高于成年人。


视频广告的体验还以微弱的优势超过图片广告。


如何应对?


音、视频化将是未来内容创作的核心竞争力。

考虑到用户的阅读场景,未来的内容将会走 “视—听交汇” 的风格,也就是在图文内容中插入音视频;伴随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音视频尤其是长音视频内容想要在移动场景上发展,将形成分段并配文的趋势。



6、待挖掘的评论区


根据报告中的调研统计:超过70%的用户经常浏览网友的评论。


看评论的主要原因是:借由评论对文章内容进行 对错和价值的判断 ,看 调侃和吐槽 居第二需求。



发表评论的主要原因是:满足表达欲望。其中有能力提供评论区精彩留言的用户占比约17.3%。



如何应对?


就像是新华社那篇刚刚体文章下的留言,以及阿里点名贴留言区的签到。 未来内容底下的评论区,有很高的发展空间。


让评论区承担一部分新闻评论的功能、成为优秀话题的集中池、打造成一个新的流量增长点。可以对经常评论的用户、提供优质评论的用户 加以引导和激励,激活评论区的流量和价值。

7、兴趣带来传播


和热点话题的传播不同,资讯内容在社交渠道的传播,依赖于兴趣和信任的背书,并不是明星效应!这意味着 未来资讯的社交传播需要强认可性


如何应对?


兴趣和信任的背书、强认可性,这 透露出浓浓的 付费社群气息 付费社群中的人 有着相同的兴趣、对群主IP的共同信任,对群友氛围 的认可 因而付费社群中的传播力也是最强的。 未来付费社群会持续增长。

8、内容的变现


根据报告中的调研统计:过去一年有过内容付费的用户仅16.2%。

其中年轻人的付费意愿约为中老年人的3倍,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付费意愿是其它人群的2倍。

但是,付费意愿最强的这两大群体,均对自媒体内容质量表示担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