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阳明学府
王阳明文化书院:以“致良知学、知行合一”为纲,做新时代王阳明文化精神的推广者、学习者、实践者。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价值观,共享文化自信梦,民族复兴梦。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做知行合一的行动队,人因爱更伟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阳明学府

一个人真正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阳明学府  · 公众号  ·  · 2018-12-25 22: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授权图片 | 孙春苗 摄

01

前段时间,朋友圈疯传这样的故事。

27岁的凯特独自开车去异地,结果车开到半路就没油了。

深夜十二点,四周黑漆漆一片,即便向男友求救,也要苦等两三个小时,无助的她,抛下车子,想找寻附近的加油站。

还没走几步,就遇到路边休憩的流浪汉,这人是约翰尼。

衣衫褴褛,灰头灰脸,旁边还摆着乞讨的牌子,眼前这一切,让凯特一阵紧张和害怕。

但后来发生的一切,让凯特为自己的想法羞愧。

约翰尼见凯特车停在路中间,猜想姑娘可能遇到事了,便主动问询。

凯特说完自己的遭遇,没想他毫不犹豫提出,让凯特回到车里锁上车门,自己会给她带来汽油,说完就消失在黑暗之中。

没多久,约翰尼真的带着汽油回来了。

价值20美元的汽油,凯特知道这对于约翰尼来说是笔不少的开支,但忘带现金的她,只能说些感激的话。

凯特知道眼前的男人生活不宽裕,但不知道的是,这20美元却是他的全部财产。

知道这一切时,已是几天后。

凯特和男友带着吃的喝的,再次出现在约翰尼的面前。

约翰尼惊喜他们的到来,聊了很多自己的事。

原来,34岁的约翰尼是隔壁城市的退伍老兵,这两天遭遇了人生“滑铁卢”,被分手,没了工作,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丢了身份证,无钱付旅馆费,让他成为无家可归者。

大多数生活富足、一帆风顺的人,可能会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伸出援手。

但当一个人即使自己穷困潦倒,失意颓丧,也愿意对他人倾囊相助,那这个人必定拥有高贵的灵魂和极高的修养。

正如陈鲁豫所言,一个人的修养,要看失意时的善良。

02

当警察的表哥,跟我说过一件事。

有段时间,他们巡逻的地方,路灯被人恶意砸毁。

起先,他们怀疑就是小孩子不懂事,闹着玩,但发现越来越多的路灯碎一地时,他们觉得有必要采取行动了。

经过一周的摸排调查,目标锁定了一个年轻人。

在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做时,年轻人却轻描淡写地说:因为心情不好。

这个回答,让我想起柴静在《看见》中写过一个因虐猫而被网友人肉的女子王某。

同事眼中的王某,工作细心,认真负责,怕给患者错拿过期药物,她主动对所有药物进行登记和整理。

为了办公室的美观和整洁,她还曾利用假期,给办公室铺上了一层地板革。

还曾为重病少女发起慈善捐款,帮助少女重返校园。

如此待人待事都心存善念的人,竟能用高跟鞋践踏无辜的小猫,让人匪夷所思。

而诱导她这么做的,仅仅是因为17年的感情生活遭遇变故,满腔怒气无法释放的她,选择对小猫下毒手。

作家陶瓷兔子说:

“生活一切如意的时候,谁都扮演着好人,无论是刻意将自己伪装的善良美好,还是因为抱着锦上添花的念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乐于装扮出一副善良宽容的模样。

可最考验人品性的,往往不是春风得意的善举,而是看一个人失意时,会如何安放善良。”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善良的人,缺的是经历挫折打击背叛之后,仍然保持善良的人。

03

《芈月传》中有句经典台词,有时候,从一个善良的天使,到一个邪恶的魔鬼,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决定这一步之遥的,就是你的心情。

高尔基说,当一个人心情愉快,万事顺意的时候,他便显得善良。

心情好时,看到路边的乞丐,都会爱心大爆棚,忍不住多给些钱,但一旦遭遇挫折,就会突然性情大变,对全世界都充满敌意。

网友 说过一个同事的故事。

他的一个同事,刚进公司,就谈了一个大客户,很快从普通业务员升为主管。

工作顺风顺水,心情舒畅的同事平时待人接物,也是风度翩翩,与人为善,一度被称为办公室的“好好先生”。

可一件事的发生,让“好好先生”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一次,因为落了东西在办公室,只好半路折返,抵达车库时,远远就看见“好好先生”正在指手画脚对着谁说着什么。

车停稳,摇开车窗正准备和他打招呼,只听到刺耳的声音扑面而来,“你这八婆会不会扫地啊,我这车好几十万你能赔得起么?”

原来,保洁大姐挥动扫帚的时候,不小心蹭了车,“好好先生”雷霆大怒。

着急拿东西的@如是君,不得已下车,“好好先生”见有熟人,才愿意放保洁大姐一马。

其实,就轻轻的划痕,不注意看,根本发现不了。

“你知道,我平时不这样的。” 意识到尴尬的“好好先生”解释说:

“今天上面发生了人事调动,新领导马上上任,我手里的所有业务都要终止,你说我起早贪晚都为了什么,因为工作忙,老婆也在和我闹离婚,下个班还被蹭了车,你说我怎么那么倒霉啊……”

这世界不是处处有阳光和鲜花,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失恋、失业,人生跌入谷底, 我们无法避免失意,但可以做到失意时不要失态。

看一个人的修养,不是看他心平气和的善良明媚,而是看他心浮气躁时的温暖如初。

04

什么是修养?

知乎有一个高赞回答是:

“明明经历了一场风暴,却压制住了爆发的念头,还云淡风轻地和别人说,快下雨了,大家准备好伞了么。”

我之前的室友却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我曾目睹她最糟糕的一天。

熬了一宿写的方案没有通过,想补个觉,却错过好朋友安排的相亲,让昔日好友分道扬镳,接到爸爸的电话,奶奶的病情又恶化了,不知道能撑到多久,让她抽空回家……

所有的打击和悲痛如山压来,她强忍着没哭出声来。

照常和我一起出去吃饭,我吃饭慢,她为了照顾我,这次依旧是吃得很慢。

回去的途中,遇见发传单的小男孩,想找人填写手里的宣传页。

很多人还没有等男孩开口,就匆匆离去。男孩低着头,一脸焦虑。

室友主动上前,和男孩说:“能给我看看么?”

男孩灰暗的眼神重新散发出光芒。

那一刻,我觉得室友暖炸了。

想起《红楼梦》里的类似情节,黛玉生宝玉的气,哭了半晌,最后还叮嘱紫鹃: “看那大燕子回来,再把帘子放下来,拿石狮子倚住。”

室友心情跌入谷底,吃饭时还不忘顾及我的感受,还可以让小男孩感受暖流。

黛玉就算自己被气到“哭了半晌”,还不忘关爱燕子,让归来再放下门帘。

她们失意时候显现的善良,播散的善意,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风度,光芒四射。

一个有修养的人,骨子里透着善良,从不需要刻意的伪装,哪怕失意落魄,也不忘带着善良砥砺前行。

电影《气象预报员》里,父亲告诫儿子: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一个人失意时的善良,是极高的修养,也是一个人 良好 的品行。



授权图片 | 孙春苗 摄


关于教养这个话题,梁文道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做了简明的阐释:


某一社交场合,众人闲聊,夸奖其中一人活得像陶渊明一样,这时有人疑惑:“谁是陶渊明啊?”


—— 这是第一层次的没有教养。


于是有人哈哈大笑:“你连陶渊明是谁都不知道!”


—— 这是第二层次的没有教养。


但如若喋喋不休,从陶渊明的生平谈起,旁若无人的一口气背出50首他的诗,继而补充世界各国学者对陶渊明的研究成果,炫耀自己的知识。


—— 这是第三层次的没有教养。


教养是什么呢?


它是心中的分寸,是言行的适度;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平等与包容。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不做这4件事。


0 1

不随意给人添麻烦


有一天,华盛顿总统问秘书: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英国很多阶层的男士都可以叫绅士?官员可以,律师可以,医生可以,甚至无业的人也可以。那绅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于是秘书花了两个多小时去调查了解,回来跟华盛顿先生汇报说:“给您查到了,绅士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一个不随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必然是懂得体恤他人,克己守礼的有教养的人。


记得有一次看《奇葩说》,导师张泉灵说了一个上海同学的故事:


某日,这个同学带朋友回家住,早上起来洗漱,发现街坊四邻都盯着他看。

朋友就诧异了,不就是刷个牙吗,有什么好看的呢?


张泉灵解释道,在上海一般人家住的是筒子楼,都是好几户共用一个厨房,二三十口人就着那一个水龙头刷牙洗脸做饭。


一到早上洗漱时间,小的赶着上学,年轻人急着上班,老人家赶着洗碗做饭。

所以长久下来,人们就养成了习惯,会接完水到旁边去洗漱,把水龙头让出来。


占用了水龙头虽是小事,也只是耽误了几分钟,但这几分钟就会给其他人添了大麻烦。


列夫·托尔斯泰说:“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去麻烦别人。”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来都不会随意给别人添麻烦。


0 2

不开过火的玩笑


前些天我接到了高中班长的电话,说下个月弄个同学会,让我准时出席并联系下同城的其他同学。


还保有联系的,且在同一座城市的,也就只剩下娟娟了。


于是我跟娟娟约下午茶的时候,就说了这件事。


娟娟捧着杯子对我摇了摇头,表示不去。


“都这么久了,还是放不下那些事吗?”


我问娟娟,她只是笑着,不作回答。


娟娟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她,就一直把她放在乡下外公外婆那读书,直到高二,才转到我们班。


刚进班的娟娟皮肤黝黑,个头小身子宽,羞涩又敏感。那时班上有几个男孩调皮,喜欢挑软柿子掐,于是娟娟经常成为他们取笑的对象。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皮肤,你却用它来吓我。” 男生A故作文雅。


“说的什么啊,听不清啊,有人说话吗,哪来的蚊子?” 娟娟课上被提问时男生B起哄着。


“别挡我路,跟一堵墙似的。” 男生C凶声恶气……


听到这些话,娟娟总是悻悻地笑着。


而作为她同桌的我,好多次都看到娟娟用袖子捂着脸偷偷抹眼泪。


直至今天,娟娟学了化妆,懂得打扮,自信大方,但也从未参加过哪怕一次的同学聚会。


戴尔·卡耐基说过:


“在你过去的生活中,你伤害过谁,也早已忘记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你。

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而是记住你对他的伤害。”


这些男孩子不知道,他们嘴里的玩笑话对一个青春期的姑娘是多大的伤害。

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调侃,次数多了,就是教养问题了。


当事人觉得好笑,那才是玩笑;当事人感受到的是恶意,那就是缺德。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不乱开过火的玩笑。


0 3

不消费他人的不幸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中国至少有20万的女性被迫成为“慰安妇”。


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呢?


今年8月份上映的纪录片电影《二十二》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老人的故事。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悲悯老人遭遇的同时,更让观众感慨的,则是老人如今的安详和对生命的敬畏。


这一切,要感谢导演郭柯镜头下的分寸感。


虽是在讲述沉重的历史,但却并没有刻意贩卖眼泪,也没有自鸣得意的义愤填膺。


没有夸大老人经历的灾难,也没有放大老人晚年的不幸。


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更多的是现世的安稳和对生的感恩与期冀。


导演郭柯说:“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


这部影片不仅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力量,也向我们展示了有分寸感的教养。


而与郭柯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影片上映后不久,竟然有人拿老奶奶的照片去做表情包来消遣。


这种行为令人发指。


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一个有教养的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换位思考,绝不会消费他人的痛苦与不幸。


0 4

不显摆自己的优越


陈道明曾经说过:“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没有教养;有的人没有多高的学历,却仍然很有教养。”


国庆期间,陕西某大学的葛教授就“火”了。


起因就是一位清理垃圾的环卫女工挡住了葛教授的行车道路,于是这位曾经在日本获得过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过,是千万级别的学科项目带头人的葛教授,竟然向环卫女工挥起了拳头,连踢带打。


甚至边打边叫嚷,“你挣多少钱,我挣多少钱,你挡着我挣钱。”


教养可以弥补文化的缺陷,而文化却填补不了教养的空白。


这位满身优越感的葛姓教授,虽是学富五车,也难以掩盖其毫无教养的无耻嘴脸。


木心在《即兴判断》里说过:“有教养的人,对车夫、浴室侍应生、任何传递吴聘的人,从来不会敷衍搪塞。”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来都懂得自谦,不会显摆自己的优越。


台湾“词圣”庄奴词作丰富,邓丽君80%以上的词作品都是庄奴创作或填写的。


于是有记者采访庄奴说:“没有您,就没有邓丽君。您是她最好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庄奴却回答:“邓丽君的成功,是她个人努力的结果。换做其他人为她写歌,她也会成名。没有她,就没有庄奴。我只是一个词人,不懂演唱,做不了她的老师。”


作为一代大师,庄奴先生却丝毫没有把成绩当做骄傲的资本,这种谦逊的品质和修养,令人敬佩。


亦舒在《圆舞》里写道: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


去过什么地方,又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无论是出于自卑还是自负,有教养的人能够正视自己,也会平等对待他人。


荀子说:“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王尔德也说过:“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好的教养,让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一个人缺乏教养,则让人心生厌恶。


良好的教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并非单纯的礼貌,而是文化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


教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层次。



文稿来源: 洞见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阳明文化书院整理

想了解更

扫描下方二维码



龙场山下王阳明

洞中百年修此身

勤修苦练来得道

一心向道无杂念


合一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图片文字 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商务合作、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和转发哦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