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质子交换膜(PEM)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在氢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领域,涌现出多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以下是目前国内质子交换膜领域的佼佼者及相关企业:
1. 东岳集团
优势:国内质子交换膜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从原料(全氟磺酸树脂)到膜产品的完整自主技术链,产品性能接近国际水平(如戈尔、科慕)。
产品: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膜等。
地位: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与奔驰、巴拉德等国际企业合作,是国产替代的核心力量。
上市情况:东岳集团(港股:00189)。
2. 武汉理工新能源(理工环科旗下)
优势: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研发团队,技术积累深厚,产品覆盖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领域。
产品:质子交换膜(PEM)及膜电极(MEA)。
地位:国内早期布局PEM的企业之一,产品出口海外,技术成熟度较高。
3. 科润新材料(苏州科润)
优势:专注于氢能和液流电池领域,质子交换膜性价比高,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产品: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树脂、液流电池用膜。
地位:国内少数能稳定供应氢燃料电池膜的企业,客户包括多家头部电堆厂商。
4. 国电投氢能公司(国家电投旗下)
优势:依托央企资源,整合氢能全产业链,质子交换膜研发进展迅速。
产品:燃料电池膜、电解水制氢膜。
地位: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逐步打破国外垄断,布局规模化生产。
5. 泛亚微透(江苏泛亚微透科技)
优势:与高校合作研发,聚焦高温质子交换膜(HT-PEM)技术。
产品:适用于高温环境的质子交换膜,适用于特殊场景燃料电池。
上市情况:科创板上市(688386)。
6. 上海治臻新能源
优势:以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闻名,同时布局质子交换膜研发。
产品:质子交换膜及电堆核心组件。
地位:技术团队源自上海交通大学,产学研结合紧密。
其他潜力企业
-
浙江汉丞:专注于超薄质子交换膜研发,产品应用于氢能及储能领域。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团队:技术源头之一,孵化多家企业(如新源动力)。
-
江苏延长桑莱特:电解水制氢用质子交换膜领域表现突出。
行业动态
政策支持:中国“双碳”目标推动氢能产业,质子交换膜作为核心材料受益。
技术迭代:国产膜在寿命、导电性等指标上逐步接近国际水平,但高端领域(如车用燃料电池)仍依赖进口。
竞争格局:东岳集团、科润、国电投等头部企业加速扩产,未来3-5年或迎来国产化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