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规范“驴友”探险活动需多方作为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7-11-07 06:11

正文

2017 11 6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余明辉

遏止频繁发生的“驴友”被困现象,固然需要游客强化和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对山区景区来说,也需要切实强化旅游安全责任和义务,做好景区旅游安全保障工作

秋色渐浓,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郊区山里寻找秋韵,但是部分“驴友”抛弃常规路线,进入景区的非开放区域,最终被困山中的事情近期屡屡发生。据报道,仅 10 月底,北京绿舟救援队在一周时间里先后收到了 4 起游客被困山中的求救信息,有的情况相当危急。

事实上,由于游客对山区景区状况不熟悉而被困,乃至引发悲剧的现象,近些年常见诸报端。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派出所副所长杨健民就曾透露,在他任职 6 年间就已参与了 100 余次此类救援。

游客被困山中,不仅面临生命危险,还要动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援,因此,各方呼吁“驴友”探险要谨慎。 但类似违规探险事件不断发生,谁该为此反思呢?

首先游客需要反思。 人们到山区旅游被困,甚至遇到生命危险,往往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也与游客准备不足、情况了解不够有关。这就需要游客谨记和反思,在准备到景区旅游,尤其是进行探险活动前,相关准备功课一定要做足。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探险活动最忌讳的是盲目盲从。

其次需要景区管理者反思。 对景区来说,保障游客安全是最大和根本的责任。这就要求景区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在游客经过的重要地段布置必要的人力、安全警示提示,为游客设计安全的旅游线路。

最后相关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游客随意到景区冒险,不听劝阻、不按规矩行事,说到底还是违法违规成本太低所致。出现游客被困、失踪等情况,需要景区、地方有关方面等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展开救援,但由此产生的费用,却很少由违规者担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纵容了一些人的违规行为。

因此,遏止频繁发生的“驴友”被困现象,固然需要游客强化和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对山区景区来说,也需要切实强化旅游安全责任和义务,做好景区旅游安全保障工作。同时,也需要有关方面对相关法规进行完善,用严密的、有力的制度,切实提高违规探险行为的成本,这样才能防止人们盲目冒险,进而减少游客频繁被困事件的发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