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之声
“中国旅游”是国家旅游局联合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一个官方旅游资讯发布平台,服务广大游客,宣传中国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旅之声  ·  我国将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  14 小时前  
广东文旅  ·  梅州点燃“非遗版”春节文旅消费热潮 ·  2 天前  
瞭望  ·  免签入境新政!今起执行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突然暴涨!超388% ·  3 天前  
闽南日报  ·  突然暴涨!超388%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之声

梁家河: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坐标

文旅之声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2-09 17:04

正文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7年的地方,在这里,他和村民们一起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乡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向乡亲们如是感慨。三年来,一波又一波参加培训考察的学员和游客来到这座陕北村庄探寻初心,一个又一个在外务工的梁家河人回到故乡,发展乡村旅游。


近日,《中国旅游报》记者走进梁家河村,近距离体验梁家河村的独特资源,探访几代梁家河人的旅游致富之路,感受旅游给这片热土带来的变化,见证蕴藏勃勃生机的梁家河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振兴新坐标。


深挖知青文化 走上旅游富民路


让梁家河人脱贫致富,一直是梁家河村几代村支书的努力方向。


“我们这儿搞乡村旅游,核心资源就是知青文化,大家明确了这一点,真正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培训和研学旅游产业。”梁家河村老支书石春阳说。


在此之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石春阳为梁家河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发展乡村旅游,梁家河村村委会领导班子没有“拍脑袋决定”,而是通过聘请一流的专业人员,将乡村旅游开发与扶贫相结合进行系统规划,依靠保留下来的知青旧居、知青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等知青文化资源,借助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相继建设了村史馆、知青文化体验园、苹果采摘园、窑洞酒店、农家乐等一系列项目。


2015年11月,村支书巩保雄从石春阳手中接过了乡村旅游的“指挥棒”。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沟通,决定将梁家河“打造成魅力乡村示范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三观教育基地”。


与村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巩保雄的青年时光并没有留在梁家河村。2009年回到梁家河村之前,巩保雄在延安市内开了10年的出租车。


“2009年回来时,村里的年轻人特别少,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子里搞养殖,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1万元。”巩保雄说,想要摘掉贫困的帽子,就不能再靠传统的养殖过日子。


“当时想要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先做个示范,如果你自己都赔了,也就没人愿意跟你干了。”2012年,巩保雄在朋友的帮助下开起了梁家河村第一个农家乐。农家乐不经营大鱼大肉的菜品,只卖延安和延川当地的特色小吃。“后来我开的农家乐挣钱了,大家才相信搞乡村旅游是有出路的。”巩保雄说。


掀起“返乡潮” 摘掉“贫困帽”


在巩保雄的带动下,曾经在外打拼的梁家河青年人陆续回来了,2015年春节过后,梁家河村掀起了一波“返乡潮”,八成左右的在外务工青年“重返梁家河”“建设美丽乡村”。


在这股“返乡潮”中,“90后”农家院老板梁强是一个典型。2015年5月,梁强带着爱人和女儿回到了村里,投资15万元开起了农家乐——梁家小院。梁强说,2017年梁家小院生意最火的时候,单日接待70多桌、收入5万多元。


短短几年,梁强从一个打工“月光族”,成为年收入三四十万元的致富带头人。随着来梁家河村考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梁强又在村里开了家自助餐厅,带动了20多位村民就业。


就在梁强回来的当月,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旅游公司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梁家河人回归,其中不乏事业有成者。


“旅游公司刚成立就一次性解决了村里125人就 业。”旅游公司总经理王保林说,尽管公司刚成立时困难重重,但是想想当年习总书记在村里插队时,为村里办了那么多实事、好事,就有了精神动力。


为了能将村里的闲置土地和窑洞利用起来,旅游公司通过土地和房窑等资产入股、政府项目投资、公司整体打包经营的方式,对窑洞资产进行规范化经营。


然而对于窑洞的升级改造并非一帆风顺。“刚起步的时候,我父亲完全不理解,觉得把窑洞租出去后,将来养老怎么办?”王保林说,还有快80岁的岳母,以前不管天气多冷就喜欢住在窑洞里,不喜欢楼房,后来经过分析利弊、反复劝导,终于说服他们搬进了镇上的楼房。


家人都搬进楼房后,王保林带头将窑洞租给了旅游公司,并获得了收益。乡亲们看在眼里,心里的顾虑也逐渐消除了。2016年3月和2017年5月,梁家河村32个院子的107孔窑洞以资产入股的形式,全部交由旅游公司改造经营。村民不仅可以从旅游公司拿到每孔窑洞每年3000元的固定租金,还可以按人口股参与公司利润分红。


通过这种“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梁家河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摘掉了贫困帽子。数据显示,梁家河村2017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梁家河村人均年纯收入由2015年的1.52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08万元,较2014年将近翻了一番。2018年,梁家河村定下了全村整体脱贫的目标,将在未来两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与全国人民同步步入小康。


科学谋划蓝图 努力补齐短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文旅之声  ·  我国将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14 小时前
瞭望  ·  免签入境新政!今起执行
2 天前
闽南日报  ·  突然暴涨!超388%
3 天前
闽南日报  ·  突然暴涨!超388%
3 天前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  如果你不知道看什么电影,就关注这个号
8 年前
巨蟹座专属  ·  12星座是这样应对期末考试的~
8 年前
古玩元素网  ·  1个柜子藏50个抽屉,简直逆天了!
7 年前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你请保姆了吗?靠谱的保姆怎样找?|“静”观其变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