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桃性办公室》里的湖南大舌妹;是《恋爱的犀牛》中的“明明”;
是“独角戏女王”,也是爆发力震撼的“百变女郎”。
如果说电影《云图》中,周迅一人分饰三角曾使你震惊,那么黄湘丽在两小时的独角戏里
一人分饰十角
绝对令你咋舌。
“黄湘丽”这一名字,对于圈外人士,可能是一个符号,对于戏剧爱好者而言,是女神,以及,神。
她演少女,一袭白色连衣裙,四肢柔韧颀长,雀跃的、灵动的、一惊一乍的、涉世未深的。将一对柠檬举在眼前好似举着望远镜般观察心上人。
同一场话剧里,她演的妓女则是魅惑的、疯狂的、危险的、充满绝望的。
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观众没有人能忘记她敞着衬衫,
露出黑色文胸和紧实腹部,一连脱了近十条内裤的大胆处理。
实验话剧中许多先锋性的妙笔,她和导演排练过程中突然来了灵感,将厨房搬到了剧场,在演剧的同时烹饪几道大菜。
与小拇哥同行的票友开玩笑,这是她看过的一次性道具最多的话剧。
排练独角戏黄湘丽非常来劲,一个人在排练厅里对着道具自导自演。
忘我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有一次她叫了外卖,外卖小哥到了只看到排练厅里有一个疯狂的女人拿着菜刀在那剁,边剁边碎碎念……
等黄湘丽回过神来,才发现有一个人站在那一动不敢动,拎着外卖盒子看着她,弱弱地问说是你们叫的外卖吗?
遇到瓶颈时,孟京辉导演让她停一停,先把戏里的歌给写了。
她说,会弹吉他不代表会写歌啊。导演故意激将她,“你连写歌都不会,怎么这么差劲呢?”
“为什么我不会呢,我怎么就不会了呢?”她憋着一口气,抱着吉他坐在沙发上酝酿了三小时,写出第一首歌。
一口气写完了戏中的四首歌,导演突然觉得时候到了,“可以重新开始排练了。”
“我当时抱着吉他我就笑了,真是太高兴了,突然发现自己还有这能力。”
在创作的时候,
她形容她的毛孔仿佛是张开的。
除了包办词曲,把蜂巢剧场秒变“livehouse”,这像是黄湘丽个人的演唱会。
而她也确实开过自己的演唱会。甚至摄影展。
黄湘丽起初在《恋爱与犀牛》中饰演莉莉,后来接棒齐溪,饰演女主角明明,已经是令人艳羡的位置了。但黄湘丽怎么可能止步于此。
齐溪凭借《浮城谜事》成了金马奖新人,而黄湘丽在戏剧领域彻底沉淀下来。
如今,
她的舞台已经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除了国内各大城市,法国阿维尼翁、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布里斯班、墨尔本、新西兰奥克兰以及德国柏林。
在中戏期间,黄湘丽和话剧产生的第一次交集,看《小妇人》,奇妙地感觉到了剧场“场”字的意义,对她来说有魔力。
她不止一次形容,这个神奇磁场的存在——与观众能量的互换:
“聚光打下来,全场的焦点在我身上,我会去感受几百个观众释放出来的能,然后转化成我在舞台上的力量。”
听上去玄之又玄。小拇哥一时理解不了。
后来,看访谈听她谈起曾在家里同时养了近九十盆多肉植物,每天起床拉开窗帘第一件事就是蹲着看多肉,一盆一盆看过去,特别享受。
她说“植物也能给我带来能量,一种安静的能量。”
她是这样从生活中汲取养分,那么剧场里她特殊的“能量守恒”的方式便能够理解了。
她在生活中将自己的精力保护得很好,留在舞台上大开大合收与放。
独角戏里,她一个人撑全场,常常有大段的对白。
这时候,她会随机选择观众席中的一位,盯着对方的眼睛把台词说完,有人迎面,有人躲闪。
这样的交互与即时反馈,也是剧场艺术的魅力所在。
最近一场在杭州的演出中,眼尖的她发现在一排正中间有一名观众用行车记录仪拍摄现场。她淡定自如地完成全场演出后,让工作演员将这位观众“请”出了观众席。
从业之初,她并不是人群里最显眼的那个。
孟京辉后来吐露:“当时觉得她特差,完全是看在×××的面子上让她进来了。一问是哪儿的,中戏表演系的,专业还是全班特好。我一想,戏剧学院怎么回事啊,怎么培养出这么个人。但是她特努力,鉴于她努力就先留着了。”
所以,黄湘丽并不是天赋异禀的天才型选手。最初长发的黄湘丽辨识度不高。
你可以说是时运到了,但小拇哥认为那是厚积薄发,她成为了孟京辉导演的一员爱将。
孟京辉对黄湘丽的期许是,成为一个“牛逼的女演员”。导演说,“首先你得是好演员,然后是优秀的演员,然后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再往上是比较牛X的演员,接着才是非常牛X的演员。”
我们觉得她已经是了,但她觉得远远不够,她在心里竖着足够高的标杆。
她曾在波兰克拉科夫观看瓦里科夫斯基导演的《华沙卡巴莱》,戏里的女主角是她认为真正能称上“牛X”的演员。
《华沙卡巴莱》剧照
“当时我就惊呆了,就是我觉得真的是太牛了,自信,又真实,自由,又潇洒,同时非常有张力,真的太好了!”说着这些话的黄湘丽眼里星光熠熠。
也许是水瓶座的执拗较劲在作祟,黄湘丽永远在试图超越。
“不甘于现状”会是大多数人挂在嘴边的宣言,但真正日复一日实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少之又少。
就像网友枕书眠月所说
:
IP剧抠图明星对真正的才华有渴望和敬意,但自己怎么也憋不出来,只能做一个姿态——你们看我真的很想做一个好演员,我都明白,都明白。然后行动上继续高速运转粗制滥造。
这类人对艺术的险峰是有畏惧的,只有短平快的产品才能给她们安全感。
黄湘丽追逐NB,而不是成功。这与娱乐圈“短平快”的生产模式截然不同。
面试蜂巢剧场时,孟京辉问:“你热爱戏剧吗?”
黄湘丽一愣:“应该是……热爱的吧。”一句“热爱”把她推到现在。
话剧界出走影视圈的名利双收的不不在少数。豪掷十年给热爱的舞台,真正的恣意是怎么样的?
她完全可以坦然问出:“还会有更好的人生吗?是戏剧选择了我,也是我选择了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