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至上:坚守初心的水源革命
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成功背后,都拥有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高迭代、充分竞争的包装饮用水赛道,找到自己的护城河尤为重要。
水这个产品,既简单,也最复杂。简单在于产品本身的纯粹性,但也正因为这点,使它成为最难创新的品类之一。
在同质化严重的包装水市场,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在制造营销噱头和回归产品本身之间,农夫山泉选择了后者,将饮用水的差异化做到极致,从而在产品品质上做到真正的差异化。
第一步,就是寻找水源地。
作为农夫山泉最早的水源地,千岛湖工厂对取水深度、水的温度、pH值都有严格要求。在千岛湖其中一个取水扣的小岛上,住着一位老爷爷,他常年守护着这片水源。同样孤独的守望者在农夫山泉并不少见。农夫山泉纪录片《一个你从来不知道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农夫山泉的水源勘探师,或常年徒步在零下30度的原始森林腹地,或要走上百公里山路,只为勘探水源。
农夫山泉坚
信,什么样的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保证环境和水源的优质是头等大事。
和水源需要追踪检测一样,工厂的选址也要经过多年的考察、追踪、论证和严格第三方环保评估。建厂不仅需要尊重自然环境,位置因素也注定了工程风险性倍增。比如在峨眉山工厂建设中,工厂选址在一片荒地,土层浅而贫瘠,土层下面是巨大的花岗岩漂石和孤石,工厂所在的区域甚至连像样的平地都没有,建厂的第一批建材是用骡马队一批一批运送上去的。
而峨眉山一年有近280天是阴雨天,地基土方工程一下雨只能停工。在天气和地形的双重影响下,峨眉山工厂建设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
和城市周边建造工厂和仓储基地,通过过滤自来水即可完成产品生产的纯净水生产不同,从开启水源寻找的那一天开始,农夫山泉就走上一条漫漫长路。
所谓的差异化战略,就是要有别人难以模仿的优势。但在商业竞争里,模仿、甚至抄袭都是司空见惯的。一个新的模式出来,马上就会被复制。那究竟什么才成为企业真正独有的优势?
我认为是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是企业愿不愿意做一些短期看来低回报,但长期能产生复利的事。这也是企业成为网红还是长红的底层原因。
农夫山泉找水源、铺水管、建厂这一系列重资产的投入,看起来是一种慢功夫和笨功夫。但正是这种基于长期主义的战略规划,使之难以被模仿。
再举一个例子。农夫山泉入局农业是在2007年,当时没有经验的农夫山泉,一心想在赣南种出好橙子,最初把橙园选址在丘陵地带。这不仅提高了人力、物力成本,还加大了受极端天气影响的风险。偏远产区停电频繁,日常供水量不足40吨,人员管理不到位,导致产量少、果质差。
但农夫山泉没有轻易放弃。在赣南和种橙子这件事死磕了十多年,给每个果园定制施肥计划,坚持记录果园全年气候数据,因此也积累起在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实践知识。现在,农夫山泉为鲜果制定了4大标准体系、34道作业流程、79类管控内容和148项监控细项。靠着现代技术引入到组织生产的创新,也让17.5°橙得以脱颖而出。
看天吃饭曾是果农的常态。但农夫山泉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投入,让果农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更多更优质的果实,也让17.5°橙这个品牌,有了坚实的产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