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发布最新公告,将对卖家的订单处理能力设置一个最低阈值,从而避免延迟发货率的上升。
根据公告,自2025年2月24日起,亚马逊卖家平台的订单处理能力功能将进行自动最低阈值调整,具体变化如下:
换句话来说,
假设某卖家在过去30天内的日均订单处理能力为100单,亚马逊系统可能会据此为其设定一个介于80至90单之间的最低订单处理阈值,实际数值则由一系列精密算法和多元考量因素综合决定。
而一旦设定就如同一个隐形的界限,对卖家的订单接收量形成了约束,
限制着卖家的订单接收数量。
据行业专家分析,从亚马逊的立场来看,该政策的核心意图无可挑剔。其主要目的在于:
但也有卖家担心,如果订单处理能力阈值过低,可能导致订单被限流,直接影响销售额。
一位卖家直言不讳地表示:
“让不了解卖家自身处理能力的亚马逊决定他们每天可以处理多少订单是愚蠢的。”
他认为,卖家的业务情况是动态变化的,而30天的平均数据无法准确反映其当前的处理能力。
举例来说,在促销活动、销售旺季或供应链进行调整的特殊时期,订单量往往会出现大幅增长,但系统所设定的阈值可能因更新滞后而无法迅速适应这种波动,进而可能导致订单接收受限,对卖家的销售额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卖家还指出,系统每周一次的调整频率限制了他们的运营灵活性。若卖家需要根据库存状况临时调整订单处理能力,可能会因系统限制而无法实现,这对短期库存策略的有效实施构成了障碍。
与此同时,卖家还表达了对市场竞争可能加剧的担忧。如果亚马逊的流量分配机制与卖家的订单处理能力相关联,那么具备更强处理能力的卖家在搜索排名和流量获取上可能更具优势,这对小型卖家构成更大的生存压力。
在政策从发布到正式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为有效应对政策调整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小编整理一下内容供卖家参考:
具体而言,卖家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从源头上保障货物的稳定供应;同时,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优化库存管理流程,实现库存的精准控制;另外,提前制定科学的招聘计划,并对新员工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此外,卖家还应积极拓展配送渠道,考虑与其他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物流公司展开合作,在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配送服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卖家需要定期查看亚马逊提供的订单处理能力阈值,并结合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库存管理、人力安排、配送策略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订单处理能力始终与业务需求相匹配,实现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合理分配广告预算,提高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同时,注重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和投诉,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