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语言与未来
“语言与未来”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自媒体,秉持科研致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宗旨,为读者提供语言研究、语言政策、语言舆情等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语言与未来

【讲座|9月19日】跨语言工作坊第三十六期:疑问的本质

语言与未来  · 公众号  · 语言  · 2017-09-16 23:54

正文

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跨语言工作坊第三十六期

题目:疑问的本质

时间:2017年9月19日  下午13:30-14:45

地点:虹口校区5号楼602,语研院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陈振宇,男,1968年7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汉语言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计算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已正式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学林出版社,2007年)、《疑问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学林出版社,2010年)、《汉语的小句与句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和《汉语的指称与命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内容提要:

   世界语言的疑问表达相当复杂,以前总结的一些基本规律常常被打破。功能主义试图从疑问这一言语活动的互动性本质入手,得到疑问的三大基本类型,作为解释一切疑问语法表现得出发点。这三大类型相互之间是不能推导而知的,但它们衍生出了疑问系统的各个方面,因此具有基础性和必要性。

1)意外,说话者对当前时态的意外,引起他对事物的疑惑,由此发展出揣测问、语用否定、中性确值。

2)选择,说话者给出多项时态,要求对方选择。

3)缺省,说话者的表达中缺省了某些成分,需要补足语说明。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三种机制与“是非问、选择问、特指问”划等号。从功能机制到具体的疑问形式之间是一种投射关系,无标记的投射可以得到相应的疑问方式,但又标记的投射则可能走向其他功能,从而产生“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