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血液制品赛道出现了“象吞象”的一幕。
7月17日晚间,市值超170亿元的
博雅生物
宣布了一项大手笔收购。其公告称以自有资金18.2亿元收购GC集团持有的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绿十字香港)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其在中国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
绿十字(中国)
”)。
公告显示,截至评估基准日2023年9月30日,绿十字(香港)纳入评估范围内的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64521.08万元,本次评估以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最终评估结论:绿十字(香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67,736.49万元,增值率为159.97%。
如若按照18.2亿元的交易价格计算,实际溢价率则达到182.17%。
不过,投资者对这单交易似乎并不买账。18日,博雅生物股价低开2.16%,盘中一度跌逾8%。业内有声音表示,绿十字香港最近两年持续亏损,这笔并购或将为博雅生物带来巨额商誉,埋下隐患。
图
片来源:博雅生物公告
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绿十字香港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33亿元和2.39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327.09万元和-1212.04万元。
2023年,博雅生物则实现营收26.52亿元,同比下降3.87%;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下降了45.06%。
不难发现,在本次收购中,博雅生物拿出了净利润8倍左右的价钱,而让它如此诚意满满的一大原因,或是绿十字(中国)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人源Ⅷ因子及重组Ⅷ因子销售权的血液制品企业,以及它所拥有的4个单采血浆站。公告显示,这4个浆站在2023年采浆量为104吨,2017至2023年采浆量复合增长率达到13%。
近些年,中国的血液制品赛道一直处于存量并购重组的过程,市场集中度较高。自2001年5月起,国内就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且少数企业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行业的壁垒较高,生产企业牌照资源非常稀缺。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市场中前三大企业采浆量合计占全国总采浆量的45%。其中,天坛生物凭借2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采浆量市场份额为14%和11%。
为应对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博雅生物一直在寻求合适的标的及并购机会。于它而言,绿十字(中国)正是稀缺的标的资源。
此番并购后,博雅生物将进一步拓展自己在血液制品市场的版图,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在公告中指出,本次交易完成后,将新增一张生产牌照,新增4个在营单采血浆站,新增2个省份区域的浆站布局。
此外,绿十字(中国)在凝血产品领域的深厚积累,特别是其VIII因子的卓越生产能力、广泛市场网络和品牌影响力,与博雅生物现有优势资源形成协同与互补。
博雅生物与GC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以及绿十字(中国)全资子公司格林克与GC及相关方签署相关产品代理销售协议,进一步奠定了长期合作基石,从而加速公司“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业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