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谢大家的支持,我的这个专栏已经有两万多人关注了,可是我只有三千多关注,麻烦点下关注喽@杨铮 。
这些年我偶尔回想起小时候的一些“梦想”;
小学的时候,晚上的电视剧一般连放两集,而我固定八点必须睡觉,经常看不完,躺在床上就想,如果能够有一个神奇的小电视机,可以躺在床上想看多少集就看多少集,那该多好;
小学的时候,父母不可能给我买任何有游戏功能的机器,当时流行的小霸王、VCD,后来的电脑,统统想都不要想,我就梦想着如果有一天能有一个自己的游戏机该多好;
这些年猛然发现,小时候的“梦想”全部都实现了,而且比想象的还要好:我有了一台比想象中大得多的电视,而且可以随便点播我看一辈子都看不完的电视剧,也没人管我是不是按时睡觉了;我买了Xbox,还可以买最新出的游戏,这些游戏的画质和玩法是我小时候完全无法想象的;
然而我并没有像小时候想象的那样,没日没夜的看电视,也没有想象中那样欣喜若狂地整天打游戏,头几天的新鲜感过去之后,这些都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难以提起太多兴趣;
于是我不禁在想,人真是贪得无厌、永不满足,不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或者,果然还是得不到的东西最好、梦想的生活永远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之类的。
不过最近我觉得,不懂得珍惜、永不满足之类的都是真的,然而这些未必只是人性的缺陷,这是我们一个更加广泛的特性的一部分,它是生存的妥协,或者是必须的、必然出现的机制,它是“习惯”或者叫“适应”的一种体现;
适应是一种广泛的现象,体现在生理上,也体现在心理上;
我们的各种感觉都有适应;
晚上睡觉前我们关上所有的的灯,会突然觉得周围漆黑一片,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如果我们半夜醒来,会看到屋子里很多东西,这是视觉的暗适应;我们从漆黑的电影院走到阳光明媚的室外,会突然感觉非常刺眼,周围像是过度曝光的照片一样,但是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视觉的明适应;
刚走进一个已经开了几个小时的火车车厢找座位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闻到各种不愉悦的气味,但是几分钟之后就好像这些气味全都消失了一样感觉不到了,所谓“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
无论是冰淇淋、麻辣烫,还是生鱼片、啤酒,最美的总是第一口,丰富的滋味让人沉醉,到最后几口简直就是机械地只为了吃完而已,这是味觉的适应;
心理上也类似,我们会对几乎所有刺激适应;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回到原本的幸福感水平,无论是多年的梦想实现还是悲惨的意外事故;
Hedonic treadmill(wikipedia)
有心理学研究对一些经历重大积极或消极生活事件的人的幸福感进行跟踪,发现无论是彩票中大奖,还是意外事故致残,都不会对我们的幸福感产生永久的影响,几个月甚至几周之后,事件的影响就快速减退;
这会是个很悲观的发现,对于爱幻想的人是个重大的打击,或许世界上并不存在“只要我能够如何如何,就可以live happily ever after”,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这些都会带来快乐,但是都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厌倦现有的地位、物质;
难道对幸福的追求注定只是镜花水月?至少可以说,通过一个单纯的外在目标达到幸福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上会存在这样的特性呢?
我从来也不相信有什么东西对人性进行了诅咒,或是人性本质贪婪之类的,这些都是思维上的偷懒的说法;
这一切并不存在所谓好坏,只是生存和进化带来的“特征”与“合理性”。
因为变化才是生存中最值得注意的,变化才是“生存”本身认为最值得追求的;
注意力是有限的重要资源,如果刺激在一开始没有引起注意,那么他就不值得持续的注意,从探测危险、发现机会的角度来说,视觉、嗅觉、味觉、听觉,都会提供重要的线索,对突发和变化分配资源才是明智的选择;突发的爆炸声很可能意味着危险,需要调动注意力,进入应激状态,然而对除夕持续一夜的爆炸声分配持续的注意力、并保持应激状态的人,恐怕无法生存;
持续的幸福和快乐是一种满足的状态,而满足会带来缺乏追求的动机,不断追求是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鞭策;如果我像小时候想象的那样因为可以不停看电视而感到持续的幸福,大概我会抱着电视过一辈子,而不去追求世界上还有其他很多有趣的事情了吧;
更加了解自己,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更加明白,虽然未必可以带来幸福,至少可以减少在错误的道路上浪费精力
- 如果只有第一口冰淇淋是最好吃的,那么就不要买大份的;
- 不要再有“只要如何如何,我就可以一直幸福下去”的幻想,值得追求的事情需要本身有其更加深层的意义和价值;
- 持续的快乐与幸福不能通过追求外在的地位、金钱、荣誉获得,否则只能不停获得更多才能维持;
- 不满足并不是不懂得珍惜或者贪得无厌,而是激励我们不停发现更大的世界和更丰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