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中针对保密例外的情况也做了具体说明:
3.2心理师应清楚地了解保密原则的应用有其限度,下列情况为保密原则的例外:(1)心理师发现寻求专业服务者有伤害自身或伤害他人的严重危险;(2)未成年人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受到性侵犯或虐待;(3)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
3.3在遇到3.2中(1)和(2)的情况时,心理师有责任向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合法监护人、可确认的潜在受害者或相关部门预警;在遇到3.2中(3)的情况时,心理师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并按照最低限度原则披露有关信息,但须要求法庭及相关人员出示合法的正式文书,并要求法庭及相关人员注意对专业服务相关信息的披露范围。
在此案件中,伊利诺伊州大学的两名心理咨询师显然未能履行工作职责,将潜在风险告知警方或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因此遭受法律诉讼。
对于国内的心理咨询师而言,在悲痛章莹颖不幸遭遇的同时,不禁感慨自身工作所背负的沉重责任与艰难处境。
此前的庆阳女生跳楼自杀事件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在得知女生被班主任侵犯时,并未第一时间向学生家长或公安部门反映,而是先告知了学校的领导,并让当事女生与侵犯她的班主任吴某在咨询室内再次见面。
此事件中虽然存在打破保密原则的必要,但这位咨询师并未以维护当事女生权益,避免其再次遭受伤害为第一考虑,而是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想要平息此事。
最终,在多方压力下当事女生绝望的选择跳楼自杀。学校心理咨询师也因“失职”遭到舆论的谴责。
2016年3月,某高校曾发生这样一起恶性事件。
男生T某与舍友L某因生活琐事长期积怨关系不和。
2016年3月26日晚,T某不满L某在宿舍里唱歌,二人发生口角及肢体冲突。
3月28日0时许,T某见L某独自在公寓一楼自习室,遂从寝室中拿出事先准备的菜刀来到自习室,持刀向L某头颈、躯干等部位连砍多刀,致使L某因颈部离断致创伤性休克伴随急性大失血当场死亡。
同日0时40分许,民警在现场将T某抓获归案。
在案件诉讼过程中,T某家属要求对其精神状态进行鉴定。
后经某法医学鉴定中心鉴定,T某患有抑郁症,评定其对违法行为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
T某家属提供的资料则显示,2009年2月与2012年9月T某曾两次因割腕自杀入院治疗,并长期接受心理咨询。2013年1月,在读中学的T某曾因心理问题休学一年。
在审讯过程中,T某供述:
“杀死L某是我一生中最轻松的时候,我就等着判死刑了”。
“我没有离开的目的就是等警察来抓我,抓住我后很快就能开庭,就能判我死刑,我的愿望就达到了”。
“杀L是因为我不想活了,又不敢自杀,就想杀死几个人被抓住判个死刑,加上我和L吵过架、打过架,所以我就选择杀死他”。
“我有想杀死别人让警察抓住判死刑的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勇气实施,但是这次正好L和我打了架,我也恨他,正好我把他杀死了也能实现我被警察抓住判死刑的这种想法”。
该法医学鉴定中心认为:间接自杀是重性抑郁症的症状之一,是患者通过杀人借助其他力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因T某对抑郁症的间接自杀缺乏辨识和控制能力,其作案动机是受其病情的影响产生的,所以评定其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
受害者家属则向法院提交T某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测评记录,以此反驳法医学鉴定中心对T某精神状态的鉴定结果。
从案情陈述来看,T某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是正常的。
然而鉴定中心专家提出,心理测评只能证明被测试人员测试时的心理状况,不能代替专业人员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的诊断。
最终,
法院采纳了该中心的鉴定意见,
认定T某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
一审判决T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师而言,看到此处应该不禁会冒出一头冷汗。
如果T某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异常,很难想象该校的心理咨询师将面临怎样的压力。
章莹颖案中,心理咨询师未能履行保密例外的职责发出预警,“导致”章莹颖遭遇不测。
庆阳女生事件中,心理咨询师看似遵循了保密例外的职业伦理,却未能维护当事女生的权益,“导致”女生跳楼自杀。
某高校发生的恶性事件,让人遗憾于校方未能及时发现T某的心理异常防患于未然的同时,也为咨询师可能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倍感焦虑。
这几起事件提醒着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件简单而又轻松的工作,稍有不慎,即游走在法律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