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选书人 ]
未读书探群&地区群
[ 选书类别 ]
书单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可以选择乘飞机跨越城市上空的云朵,或者乘高铁穿梭在城市的风景线内,但是还有一种到达的方法让城与城之间的连系更加紧密,让一个街景、一群人就在指尖呈现,翻开一本书即抵达一座城。今天
未读书探群、地区群读者与亚马逊Kindle“我们正在读”
联合为大家挑选了八本书,讲述了八个不同城市的故事。八位书评人通过自己的理解为我们解读书中城市风姿绰约的一面,希望你今晚能梦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参与文末投票可以赢取福利哦)
。
▼
未读 x 亚马逊Kindle“我们正在读”
“读城书单”
[ 推荐人 ]
秦夙玉
[ 推荐语 ]
即使从未亲眼见过其景致,人们也不缺乏与南京相关的文学、地理知识——毕竟是六朝古都,民国时期又曾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一场彻底的的沧桑遍历,至今在“去旧”和“布新”中一步步摸索探寻。而对于本身居住在这座民国遗迹较多城市的人来说,每日的闲暇想来更是自有一番惬意,毕竟,俯拾尽皆清味故事,顾望俱为名士逸闻,只在茶余饭后同人闲谈漏出数句旧时见闻,也是别样的风致消遣。所以,去南京时且请务必带上《趣民国》这本书——就像一位本地的朋友时时随行身畔,一路娓娓道来。
书中依照民国人物日常生活细节,分为食、衣、住、行、娱、情六个部分。饮食部分中,名菜馆马兴祥的招牌菜“美人肝”的创造过程,正像南京的特殊气质和本书留给人的印象—胸中自有丘壑,冷眼注目过,心中掂掇过,才能使得历经巧妙烹制的厨余,既保留其本色的雪白,又能让人品到匠心制作后的肥美滋味,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正如有心人拾摭珠玑,经过精心比照裁剪,去浮取精,带人步步走向那段易逝却难忘的光阴。读《趣民国》,思民国趣。书勘城史,史为城基。再难忘记书中那个菁华纷纭的时代,再不能忘记一座尤有民国余韵的南京城。
[ 推荐人 ]
陈颖
[ 推荐语 ]
上海有许多侧面,摩登的,市井的,热情的,疏离的,大众的,小资的……你可以说出很多矛盾的形容词,但放在上海,这个时尚的大都市,这些矛盾交融又是如此的熨帖。很多网上的风评或者讥讽,在我看来,只是管中窥豹,放大了一些所谓的陋习。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花时间了解上海的前世今生,或许对这个城市会有更多的宽容。
永不飘散的风情,上海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不仅串起了历史的记忆,也使得上海的文脉得以延续和传承。上海女子惜珍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韵味。
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历史的发源地,明代中叶倭患不断,上海人民“众志成城”,建筑起城墙,有效地抵御了倭寇侵扰。上海开埠后,城墙虽被拆除,但具有代表性的会馆,学堂,园林等历史遗迹被保留下来,以供后人缅怀。
到了近代,十里洋场,国外侵略者频繁割据,列强纷纷划分租界。一栋栋优秀历史建筑中透露出的历史沉重感让人不可逼视。但如果我们走近它们,那些鲜活的形象又跳脱出来,颇令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时至今日,那些风貌区的古建筑或遗迹已经物是人非,但上海却仍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来面对属于自己的潮起潮落。
[ 推荐人 ]
柠檬
[ 推荐语 ]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台湾情结?又有多少像《潜伏》里那样因为历史原因被迫背井离乡的游子?余光中的乡愁,林清玄的莲花开落,都更让台湾在我心里如谜如诗如画。
廖信忠被称为最会写台湾的作家,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自己仿佛和他一样,生于斯,长于斯,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台湾通。
书中描述了基隆,新北,新竹,台北一直到台东,宜兰,澎湖,几乎囊括了所有台湾的风土人情。
从城市到小镇,从热门景点到夜市,从码头、老街到环岛公路、庙宇、高山族区和铁道,作者写出了他从小认识及热爱的宝岛,并且令我们也爱上了这个离家多年的小岛。书里大量真实精彩的照片也非常值得一看,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台湾情结,那么一定要看看廖信忠的这本描述台湾的书,它简直就是台湾百科全书,看了它,你等于足不出户就游历了台湾,若带着它去台湾,逛起台湾来更有收获。
[ 推荐人 ]
sea
[ 推荐语 ]
史铁生说,“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他在这里想明白了两件事情:为什么要活着和怎么活下去。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活着,写作是为了活下去。
夜幕了,坐在这地坛长椅上,闭上眼睛。听着经过的脚步踏踏声由远到近再走远,听着路过人的密语,交谈或生活琐碎,听着远处孩童的啼哭,听着中年阿姨的女低音或者大叔的中华经典,听着树叶被踢走或踩碎的低吟,听着园子外面时不时路过的车的轰鸣,听着自己的呼吸,听着,听着,听着。
地上那么多片叶子,我随手拾起一片,不是最好的,不是最差的,不是最大的,不是最小的,当然也可能是。终于又回到了那个原点——顺其自然。
再见,我的地坛。
[ 推荐人 ]
不想懂得
[ 推荐语 ]
读这样的散文让人感到幸福,温暖而又干净的文字,透露着灵性,一种从未被外界打扰过的灵性。
在一个地方生活多少年才能有根的感觉,多少次的迁徙依然热爱这片土地,记述下来,不歌颂,不批评,只为记住,留住。正如李娟所说,更寂寞的不是从来没人去过的地方,而是去过又离开的地方,就这样写下来,是对生命,对土地的敬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自己的阿勒泰……
[ 推荐人 ]
洋滢
[ 推荐语 ]
很奇怪以广州为背景的小说并不多,叫得上名字的更是少之又少。但说起广州,大概许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其中功劳最大应该是摆在街边上的地道小吃。吆喝着的“走鬼”,跟着推车飘荡的香味,牛杂、肠粉、及第粥、豆腐花、双皮奶……数都数不完的美食,这是广州的味道,实实在在地留在了口齿之间。
在这些小摊的旁边也许是一家新潮的美容屋,也许是水果店,老板挺着个大肚子在哗啦啦的吊扇下招呼客人。深绿的榕树下到处都是喧嚣。然而,有的喧哗也是一种宁静,在大街的尽头、路旁的转角,伫立着一间并不起眼的书店,像个寡言的老人。有一本记录下这些“寡言的老人”幽默模样的书,叫《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
每一个匆匆的行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而那条行人走过的街道巷陌也藏着悠悠的岁月。书店也一样。《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更像广州独立书店的“细语记事本”。书店里澄黄的灯,书架旁或蹲或站的身影,看着看着,仿佛看到了记忆中的自己。在广州的角落里总有一些已经许久不曾想起的往事,书店就是那么一个。
[ 推荐人 ]
Mi
[ 推荐语 ]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底层小贩一生的奋斗史,小说中的主人公麦夫鲁特走街串巷贩卖钵扎、酸奶、鹰嘴豆饭,他用脚步丈量伊斯坦布尔,用叫卖声唤起一座城市时代记忆。
麦夫鲁特的一生贯穿了伊斯坦布尔几十年的发展。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座古老和现代交织的城市,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城市,麦夫鲁特看到这座城市的繁华也看到他的衰败,他用脑袋里奇奇怪怪的各种想法勾画出一个城市的生活的面貌,他对这座城市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无所适从,纵使有过伤心与失望,他仍热爱这里。他身上乐观善良的光芒一直伴随他走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他用自己的方式保存着与这座古老城市的秘密时光。
[ 推荐人 ]
月
[ 推荐语 ]
“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到黄叶滑落,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因着一首歌,读了一本书,去到一座城。《边城》书中的湘西,有着干净清澈的流水潺潺,有着氤氲水雾中的江边吊脚楼,有着纯粹不沾染一丝风尘的爱恋,浅唱低吟的歌。那一夜的歌声,并不知离别滋味,那一夜的风雨,却如同倒塌的白塔般,沉下了现实的沧桑。湘西之美,美在自然。特地去看了吊脚楼,看到了冷清的墓,看到了商业侵蚀下,扭曲的面颊,如同磨碾坊与渡船的百般比较,不似傩送的钟情一人。可这钟情,终究拗不过悲痛。唯有夜深人静,看几盏河灯飘过,才回想起翠翠终日的守候,想起“或许他永远不会回来,或许他明天就会回来”。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10点
亚马逊Kindle“我们正在读”
2016
年11月18日起,Kindle中国城市阅读计划正式启动,从西安出发,途经重庆、武汉、上海、杭州、北京、成都、广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以城市为起点,推行电子阅读方式,让阅读,融入每个人的生活;用阅读,了解每座城的印记;以阅读之名,推动城市复兴之路。崇尚阅读的你,准备好加入了吗?一起“我们正在读”!
敬请持续关注
@Kindle
中国
新浪微博账号
亚马逊Kindle微信服务号
(cn_Kindle)
亚马逊Kindle微信订阅号
(kindle21)
- 互动 -
哪本书中的城市让你觉得最动容?为什么?
我们将从留言的读者中抽选十位
各送上一张10元亚马逊电子书购书优惠券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亚马逊Kindle“我们正在读”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