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学园
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货主论坛】“2025跨境冷链与国际贸易协同 ... ·  17 小时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全球第六大海运货代,收购百年物流企业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这一港口春节期间创下47项生产高效纪录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不到24小时,美国邮政宣布:恢复接收中国内地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学园

陈海贤:管理者如何培养心力?

混沌学园  · 公众号  ·  · 2024-06-22 11:26

正文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船长。但当风浪来袭,如何保持航向,不被焦虑所吞噬?尤其是对当代的管理者而言,如何从挫折中快速恢复并持续成长?如何激励团队和自我,找到实现目标的动力源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天上午,陈海贤博士做客混沌,带来《在焦虑中生长:管理者如何培养心力?》课程分享。这不仅是一堂课,而是一次心灵的觉醒之旅,引导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发现内在力量,拥抱变化,重塑自我。

以下是课程笔记:(篇幅所限,文章内容仅为部分课程内容,请前往混沌APP看完整课程)
授课老师 | 陈海 贤 心理学博士 知名心理咨询师
编辑 | 混沌商业研究团队

支持 | 混沌前沿课



心力的本质

如何理解心力?

有人认为心力是“聚焦,不内耗”,有人认为心力是“能量源”,还有人认为心力是“志向和愿景”,那么心力的本质是什么呢?

今天,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正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

  • 辉煌过,但是风光不再,有被时代抛下的恐惧怎么办?

  • 公司发展势头还不错,但是已经在忧虑“天花板”时刻怎么办?

  • 经历过几轮不太成功的尝试,自己和团队都没了方寸,对未来产生怀疑怎么办?

  • 被“不幸”砸中,瘫在原地,失去了前行的力量怎么办?

  • 怕输,输不起怎么办?

  • 自己心力超强,总觉得团队不给力,造成与团队的关系紧张怎么办?

  • 团队成员有很多抱怨该怎么办?

这些情况会引发多种心理反应,尤其是在心力不足的情况下尤为明显。例如,我们可能会自我怀疑:我做得对吗?我有能力吗?我能做到吗?最后,我们可能会感到疲惫,且只能关注眼前的事务,而忽视了长远的规划。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不仅是方法论,更重要的是如何确定心理上的方向,以便我们能够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内在的力量。这正是所谓的“心力”。

扫描下方海报,预约精彩好课!



一个真实的心力成长案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位教育行业的创业者,他的公司在高峰时期拥有数千名员工,且即将上市。然而,在上市前夕,政策突然发生变化,整个市场瞬间崩溃,原本蓬勃发展的业务不得不停止。

我问他,“最糟糕的时候,情况有多严重?”

他告诉我:“就在不久前,他还梦想着上市敲钟,实现财务自由。但突然之间,他面临最坏的情况,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因为在教育行业,资金通常是预收的,当所有人都要求退款时,如果无法及时返还资金,就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在那段艰难时期,我的朋友几乎完全沉浸在应对裁员的事务中,并将自己封闭在办公室里。他感到非常沮丧,不愿见人,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因为他无法接受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觉得自己是时代变迁的受害者。

然而,两三年后我再次见到他时,发现他已经逐渐恢复了。虽然团队规模大幅缩减,从几千人减少到两三百人,但他已经准备好重新开始。他告诉我,最初他无法接受这一切,只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意识到必须面对现实,无论是对家长、员工还是投资人,他都需要勇敢站出来。

于是,他开始应付一些事务。这时,他注意到即使在当前的环境下,教育行业中仍有一些公司在做他认为非常有趣的事情。这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想要了解这些公司是如何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运作的,他们在做些什么。

在深入观察和反思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受害者。如果把自己看作受害者,就会不断试图证明所受的伤害有多深,而这只会让他陷得更深。相反,如果自己走出来了,就好像在暗示所受的伤害并不严重。他不想这样,他开始慢慢走出困境。

我问他:“面对从即将实现财富自由到遭受巨大挫折的转变,他是如何面对和应对的?”毕竟,这是从人生巅峰跌到谷底的巨大落差。

他说,他之所以能够走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回想起了自己创业的初衷。他对教育行业本身充满兴趣,希望通过科技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他本质上不是一个过分追求财富的人,而是一个教育者。当他重新找到这个身份时,他发现外界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这一点。于是,他开始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这个时代可能的教育产品。

关于我朋友的经历实际上揭示了许多人恢复心力的方法,这包括几个关键要素:

  • 首先,接受现实,哪怕是非常艰难的现实。因为现实不可改变,我们无法与之讨价还价。接受现实,我们才能明白哪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 其次,寻找初心,他重新找到了自己出发的理由,即那个真正坚实的自我——作为教育者的自我。

  • 最后,在新的现实基础上,他开始寻找新的可能性,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找新的机会和方向。

现在,他不仅重新成立了公司,而且业务方向也有所转变,开始从事国家政策允许的素质教育等领域,并且做得相当不错。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如果能够避免经历困难和挫折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真的遇到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磨练心力的机会,将困难转化为促进个人成长和心力增强的外在条件。


心力诞生的心理历程

心力的培养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 扭曲现实的阶段:这是初始阶段,人们可能会用一种应该思维来看待现实,试图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现实,而不是接受现实本身。

  • 受困现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可能会陷入功利思维,即过于关注短期目标和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和内在价值。

  • 超越现实的阶段:最终,人们会发展出一种信念思维,超越了对现实的简单接受或功利追求,形成了基于内在信念和价值观的思考方式。

这三个阶段的心理历程各有不同,反映了个人成长和认知的变化。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我选择了《至暗时刻》作为例子。

第一阶段:扭曲现实

《至暗时刻》讲述了温斯顿·丘吉尔与二战的故事。当时,丘吉尔刚刚成为英国首相,便面临了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外部,德国军队已经包围了敦刻尔克,将那里的英军置于绝境,似乎没有逃脱的可能,形势岌岌可危;内部,由于前任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失败,民众对政府充满不满和焦虑,丘吉尔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接任首相,许多人认为他只是用来承担责任的替罪羊。

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丘吉尔需要做出对国家至关重要的决定:是选择战斗,还是继续和谈。他所承受的压力之大,无疑是极其沉重的。

丘吉尔是如何做出那个重大决定的呢?最终他通过一场激励人心的演讲表达了坚决战斗的决心。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丘吉尔的决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我称之为“扭曲现实”的阶段。最初,丘吉尔发现德军围困敦刻尔克的英军时,他认为情况并不那么糟糕,德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他相信与法国军队联合起来就能轻易应对。

可以说,他最初采取了逃避现实的态度。他实际上不想面对这个现实,就像他在演讲中所说的 "I refuse to see"(我拒绝看到)。因为他认为德军并不那么强大,认为只要反击就能取得胜利。

在这个阶段,丘吉尔展现出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扭曲现实的思维方式。我将这种思维称为“应该思维”。这种思维忽略了现实的严峻性,而是基于一种理想化、应该如此的假设,这往往会导致对实际情况的误判。丘吉尔幻想与法军联合抵抗德军,认为德军的威胁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可怕。但现实是,法国很快就投降了。

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心中有一些既定的期望和幻想,而忽略了现实情况,例如:
  • 对公司发展的期望:认为公司应该持续繁荣,业务应该总是顺利。

  • 对努力的期望:认为付出的努力应该立即得到回报,团队应该总是给予支持。

  • 对自己的期望:认为自己应该总是胜利,总是充满信心,总是精力充沛。

  • 对下属的期望:认为他们应该理解公司的愿景和挑战,应该与公司共患难。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通常都是理智的,不会扭曲现实。然而,在压力巨大或焦虑时,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这样做。这种扭曲现实的做法是不能持久的。现实最终会以各种方式“打脸”,告诉我们,我们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是错误的。

第二阶段:受困现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幻想将被现实打破,我们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受困现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往往会感到左右为难,不确定是应该接受现实,还是反抗现实。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时期。

还是以丘吉尔为例。到了第二阶段,当现实露出其残酷的一面,他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开始感到迷茫和恐慌。当时,英军已经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形势危急,似乎即将面临灭亡。为了延缓德军的攻势,他们派出了一支四千人的小部队。这支小部队虽然明白自己很可能很快就会被消灭,但至少能为大部队争取一些时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