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竟然也能4分以上,真是没有天理。
昨天早上是4.3分,晚上变成4.2分,现在又是4.3分。无论四点几,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豆瓣评分都维持在了4分以上。
坦白说,这个评分有点高。
当然,有些人把这部片子黑到旷世大烂片的程度,我觉得多少有点过,基本还是少见多怪,内地每年上映几百部片子,比本片烂的起码有一半(当然,你们都看不到)。再不济,《三生三世》也花了那么多钱,请了那么多明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以《三生三世》的水准,最多也就只能做个年度十烂的备选,大概排在第三、第四的样子吧,今年最烂暂时应该还是电影版《欢乐喜剧人》,那个才是真可怕。
不过,以这部影片的质量,能拿到4分以上,也就是两星以上,还是让人有些惊讶。
因为无论从剧本处理、导演水平、演员表演以及糟糕的视觉审美,这片基本全员崩坏。记得之前影片还提到初心,都拍成这样就别提初心了。
如今,很多所谓的电影人,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电影审美,连起码的美与丑都分辨不出来,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比如,影片引以为傲的视觉特效,
能看出来,视觉是花了钱的。可惜这钱,基本是白花了。
这片的颜色搭配非常奇怪,色彩很丰富,却缺乏条理,更别提美感,有种大姑娘第一次学化妆,什么颜色都往脸上抹,花花绿绿最好看的执拗。
可能,这就是有些人所谓的超前审美吧。总之就是怎么鲜艳怎么来,在片中有各种奇怪的颜色搭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跟七巧板似的,花里胡哨的。
上次见到这么不管不顾的美术设定,还是在《白狐》
再往远了说,那就是《巴啦啦小魔仙》了
其实他们都很类似,就是用特别奇怪的审美操作出来的美术搭配,自以为颜色很丰富,其实难看暴了。这页游一般的山寨美感,除了色彩丰富,一无是处。
而且,这种东西看多了,很容易色盲。
感受下,其实跟色盲测试图给人的感觉一样,就是颜色的堆砌。
更加匪夷所思的在于剧情,一直没看过这小说,只是觉得这书名挺莫名其妙的(
文尾也会有我对这书名的致敬
),之前剧版看了半集,感觉也挺没劲的(如今回头再想,剧版比影版还是要良心很多,起码美术没这么夸张)。
电影版整个故事讲了个稀碎,东一下西一下不说,开头还玩了好半天的低龄搞笑,也不知图个什么。这也说明创作者除了审美不太行,叙事能力也基本为零。
一个转世相爱的故事,明明可以很感人,却能讲得这么平庸无趣、松散琐碎,也是一种能力。三生三世本来能讲出很多花样,却完全一团乱。两个人的三代连个起码的视觉区分都没有(按理,这在拍摄一开始就应该有设定了)。
这里呢,大概就是换个衣服,换换发型,谁能搞清谁是谁。
而剧情本身,不过是八点档言情剧的设定。女主本来在山谷跟一个绿色怪物愉快的玩耍,男主突然出现,说你跟我前任长一样。刚好咱俩有婚约,就一起住下了。在男主帮女主做了一顿扯条子之后,两人相爱了。然后就要结婚了。然后又邪恶的女二非常及时的出现了。我们才发现男主一直深爱的着自己的前任,而女主也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师父。当我们觉得这爱情完全无法继续了,电影告诉我们其实他们都是一个人,女主就是前任,男主就是师父,所谓三生三世,随意翻滚。最后,在打败了一个毫无存在感和战斗力的反派大BOSS之后,故事结束了。
总之,这是一个爱来爱去、哭天喊地、邪恶的女配,废柴的反派,一切都是那么套路与莫名其妙,从头到尾都不讲逻辑。
我特别好奇,这部电影有关于角色的基本性格设定么?角色在做每件事之前,有遵循自身的基本行为逻辑么?
甚至爱这件事本身,都基本是讲出来的:有多爱你,为你付出多少,都是讲讲讲,说说说。影片有一件事却没有讲明白,两人一开始为什么会相爱?
这本该是最重要的细节,支撑着之后所有角色的行为,却不舍得做起码的细节剧情,来支撑两人的感情,又怎能引起共鸣呢?
中间还拍了一个今麦郎的广告,更是莫名其妙。
这也使得角色缺乏基本的行为逻辑,他做什么不重要,他为什么做这些事都不重要,反正创作者希望他们这么做就对了。
三生三世这种电影,其实是当下华语电影最可怕的一种:不讲逻辑、不讲剧情、不讲合理性。就是滥用IP与明星,各种票房元素的堆砌。
大概就是,我们有这么出名的小说IP,又有两位人气偶像作为流量担当,再搞个好莱坞团队做技术支撑,电影就一定成了。
却不去考虑,电影应该有合乎逻辑的剧本改编,适合的导演人选,妥帖的视觉设定,以及令人信服的表演。
反正元素堆够了,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像这种从剧本阶段就不过关的东西,想不通为什么可以拍出来。
尤其影片的前三十分钟,剧情幼稚随意到像小孩子过家家,包括那个说话蠢兮兮的绿色小怪物,非常像幼儿节目里的助理小主持,总让我有金龟子姐姐随时会跳出来的错觉。
还有演员,其实最不愿意聊的就是演员,因为一聊就给自己惹麻烦,之前一般都会有意回避眼影。因为都是流量明星,粉丝都很多,说不好就得罪人。也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批评的还是建议的,只要说片子不好,那就要被挂,被人问候。
一直搞不懂一件事,为什么粉丝总会将矛头指向批评偶像作品的人(哪怕只是批评作品,一句偶像都没提),而真正该声讨的人,不是那些靠你们偶像肆意敛财,只知消费偶像的那些人么?
毕竟,偶像饭不能吃一辈子啊!批评总好过毫无意义的吹捧。作为偶像,最需要的不该是提升自己么?除了做一名偶像,也要试着专注自己的本行。比如演员,就该下功夫在表演上,光是耍帅哪行啊,总要挑战自己嘛,这样才可能让事业更长久呀。
为什么相同的演员,在不同的导演下面,会展示出完全不同状态。就好像李玉镜头下的范冰冰,陈可辛镜头下的黄晓明、赵薇……就是因为好的创作者会帮助演员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尝试参与表演,展示自己更好的一面。而不好的创作者,大概也只能消费明星的人气与知名度了。
起码,在《三生三世》里的两位演员,都只是又一次被过度消费的明星。
或许,他们在拍摄期间也有自己的辛苦与努力。但是,最终呈现的效果显然是不对的,他们到底演的是三个角色还是一个角色,角色有变化和区别么?自己是否有对角色的情感认同?
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群穿着戏装的人偶,在五颜六色的布景下念着无趣的台词,一切都是扁平的。
对,还有可怕的台词,原小说也是这么说话么?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全体不说人话,每一句话都要故意说得文绉绉,半文半白的。有种初中诗词爱好者刚学了几天文言文,每天见面必须秀几句的感觉。
只可惜,这种讲话方式只会让片子更奇怪,什么父君、先夫人……普通聊天都这样,不觉得别扭?
谁都希望华语电影能好,但是,总是这种奇怪的方式显然好不了。做电影,起码要遵循电影的规律,连点基本的商业片或类型片思维都没有,就只是堆砌票房卖点,还IP电影,狗屁吧!
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书名也是莫名其妙,让人按捺不住嘻哈之魂,忍不住对上一对。
我愿:
一筐大枣,两箱山楂;
三鲜过海,加五得八;
夏天太热,多吃西瓜;
培育木耳,养殖林蛙;
勤劳肯干,指定能发;
天下百姓,都喊我妈。
正所谓:福瑞斯代尔,中国有嘻哈。
谁不会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