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正略管理评论,是正略咨询旗下的公众号。以“洞悉-让世界更简单”为使命,以读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从思想、视野、品性、经营的逻辑与方法等维度展开内容。察宏观大势,析经营规律,评管理之道,论卓越之理。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不负光阴。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用能量守恒定律,刷新人生底层逻辑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 2019-05-31 23:44

正文

作者:艾菲

来源: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流转”。

佛法说:“诸行无常”。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些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 天地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天地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似乎是个真理,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所有事物都处在不断地流转之中。

同时,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却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量的总量则会保持不变。


所以,当动能消失,也许是转变成了势能,当势能消失,也许是转化成了热能。能量的具体形式瞬息万变、难以捉摸,就像是不断流转的万物,总是在“变”,然而它的总量却从不改变、恒定为常。


原来,一切“变化”都来自于“不变”,“不变”才是“变化”背后的东西。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能量守恒定律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底层逻辑。

以前,我们琢磨的是,怎样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变”,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从首席市场官(CMO)到首席增长官(CGO)。


然而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 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什么才是隐藏在诸多变化背后的那个“不变”?什么才是支配万千变化的那双“看不见的手”?


因为,追随前者会让我们疲惫不堪、彷徨迷失在不断变化的幻象中;而找到后者,则能让我们拥有一颗笃定的灵魂、坚定的眼神和长期主义的心态。


这就是人生底层逻辑从“变”到“不变”的彻底转换。



1

宏观层面



什么是宏观层面上的“不变”?


1)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变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确定性。


比如:四季交替、白夜更替、潮汐变化、耕种和收割、生与死、动物迁徙、股票的价格、经济衰退、建筑和房地产、利率以及政治、经济的周期变化。


巴菲特的投资之所以无往而不利,原因之一就是洞悉了周期的变化之道。他是掌握周期性变化的大师,所以他说:“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


如果市场萎缩,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无非是市场以后一定会扩张。如果市场扩张迅速,我们又能知道什么呢?无非是准备迎接市场萎缩。


因此,对于周期性的变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推测,只是无法预料出现的时间而已。

1998年至2000年期间,高科技产生泡沫,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聪明的投资者遵守巴菲特名言,出清了手中的科技股,态度专为保守。


同样道理,股市在2008年崩盘时,大多数股民惊慌失措,纷纷抛售所持股票证券,聪明的投资人却悄悄买进重挫的金融股。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所以,当经济发展极快时,变缓就是必然;当经济寒冬出现时,春天也就不远。当股市狂涨多日,跌期定是不远;当股市低迷坠落许久,上涨是必然。


这些就是“不变”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启示 – 如何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如何面对股市的大起大落?何时适合买入?何时适合卖出?这背后隐藏着的就是一双“看不见的手” – 周期性变化。


2)线性变化


线性变化是什么?


线性变化说的是那些非周期性的、渐进的、不是循环往复的,只是往一个单一方向发展的变化。


比如:年龄的必然增长、电脑运算速度的加快、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数据、信息、知识的增长、专利和新发明的数目增长、科技的进步等都属于确定的线性变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线性变化”,它说的是一个向着单一方向的变化规律,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以,当我们刚开始学习一样东西时,总是收效甚微、甚至感觉起起落落,但不必担心,它总会向着单一方向变化的,那就是越来越好、积少成多。


当我们一直待在“舒适区”内,不思成长,那就会遇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压力,因为它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变化。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的正是那双“看不见的手” – 线性变化。

不论是周期性变化,还是线性变化,都是隐藏在万千变化后的不变规律,如果我们总在追随变化,就会忽略掉隐藏在诸多变化下的这些不变。



2

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说的是“商业和企业”层面,那么从这层来看,有什么是不变的呢?

在商业这一层,很多东西都在瞬息万变,但至少有两件事是永远不会变的:

第一,企业为客户存在,商业的起点是客户受益。


第二,人性不变。

关于第一点,管理大师德鲁克这样说:“企业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著名的商业顾问刘润说:“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


所以,背离顾客价值的选择都是错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将自己的战略起点放在客户价值上,不能从客户获益出发,就一定会惨遭淘汰。


围绕这点“不变”,我们就得深入理解客户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如何让客户获益,以及如何影响他们。


关于第二点,我们得首先理解什么是人性。

人性是人的欲望、贪婪、嫉妒、执着、恐惧……


简单的说,就是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慢疑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念头,比如:担心自己比不上其他人、担心自己的才能无法匹配上自己的年龄,想要拥有跟同事一样的大房子,想要成为同学中最美的那个……

当你理解了人性,就会知道自己要做怎样的产品、提供怎样的服务、如何定位、如何推广。


正如“微信之父”张小龙所说:


“你要去了解人们的欲望,通过你的产品去满足他们。我们要去满足他们的贪、嗔、痴。我们要洞察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要对用户产生黏性,就是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贪,产生嗔,产生痴。”

“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是在研究人性,而不是在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


根据这样两个商业层面上的“不变”,我们就该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商业问题、站在人性角度做出判断,而不是迷恋于创造各种“自嗨”却没有客户价值也无法打动人性的产品。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不变”又是什么呢?

《基业长青》的作者詹姆斯·C·柯林斯说: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两面,“阴”的一面和“阳”的一面。“阴”是不变的东西,“阳”是变化的东西。

零售行业,阿里收购了联华、百联、大润发、银泰和三江购物,腾讯拿下了沃尔玛和永辉,很多传统零售业的从业者都发出了“被时代抛弃”的感慨。同时,又涌现出了一批新零售的业态,比如:盒马鲜生、天猫小店。


整个 零售行业 让我们看到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但其实,有一点是一直都不曾改变的,那就是 所有消费者都希望买到的产品更便宜、品质更好、选择更多、决策更简单、送货更快。所以,不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零售,这个核心“不变”一直都在。

媒体行业 ,虽然现在传统媒体已经式微,但有一点却不改变,那就是 消费者对于好内容的需求,消费者永远希望内容的传递速度更快、更全面、更有趣、更深入透彻、更通俗易懂。 所以,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这个核心“不变”一直都在。

互联网行业 ,一直日新月异,进展飞速,比如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可有什么是不变的吗?


至少有一个不变: 人对互联网的核心需求不会变 - 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获得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比如:通过互联网获得阅读、社交、娱乐、学习、消费、理财以及处理各种生活事务等。


这就是三个行业中的“变”与“不变”,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把握住它所在行业或整个商业的“不变”所在,将它做到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亚马逊的贝佐斯是这样做的,他找到了三 件非常非常普通但却不会改变的事情。

第一:无限选择

第二:最低价格

第三:快速配送

贝佐斯说,即使再过10年也不会有客户跳出来说:“哎,贝佐斯,我爱你,我爱亚马逊,但我希望你那价格再贵一点,我希望你的配送再慢一点。”


比如:亚马逊的Marketplace业务。

这是贝佐斯推出的一个业务,后来成为亚马逊业务的基石之一。这是一个什么业务呢?


这项业务是允许第三方卖家在亚马逊的平台上卖货。这个业务最初推出时内部员工和华尔街都看不明白,有点像京东允许淘宝去它上面卖货。因此这个业务对于亚马逊原本的收入是有冲击的。

然而贝佐斯却说,引入第三方卖家,才是对客户最好的方式。因为如果有一个商品,它的价格或者品质比我们卖得更好,那么我希望能让用户在亚马逊上也能轻易地买到。而不是还要去其他地方很费劲地寻找。哪怕这样会暂时影响我们的利润,但长期来看,客户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


贝佐斯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把他找到的“不变”踏踏实实做了下来,哪怕在短期内会伤害到亚马逊的收益。


“花点时间” 也是这样做的,它找到了“三新一不变”的事情。


这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鲜花速递公司,在这几年实现了飞速的增长。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三新”说的是那些不断变化的东西,包括:新需求、新价值、新产品。


比如,“花点时间”会考虑鲜花除了在节日之外,平时生活中有哪些节点会用到鲜花,有没有可能创造新的需求。新价值是说让鲜花的购买变得更便捷、更易得、更惊喜。新产品是从场景、内容等方面重新定义鲜花这个产品。所以,“花点时间”会去不断尝试、创造这些新的东西。


但更重要的是,它的那个“不变”: 供应链的效率和能力是始终不变的基础,是实现一切的根本。 对于一家鲜花速递公司,如果没有供应链的效率和能力,再好的产品也只能烂在路上。这就是这家企业最为根本的“不变”。

于我而言, 在辞职之时,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接下来创业的原则,那就是始终围绕一个“不变”进行 – 读者(听众)受益。


具体内容、方向、形式则都是可以变化的。所以,不论是在写自媒体文章、写书、还是做课程、培训,或者是一对一教练辅导(Coaching),我秉承着的都是同一个“不变”的原则。


不论写的是关于思维跃迁的内容,还是自我认知的内容,每一次写作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


· 这次的 文章能让读者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吗?


· 如何能用这个原理或实践的具体方法帮读者解决一个痛点或迷惑点?


· 如何能让读者从理解理论到方法论实践全部掌握?

因为这一原则,从做自媒体到现在,读者数增长很快,很多读者也跟我表达了他从文章中收获到的具体益处与真实改变。而这一切则让我再次意识到,这一核心“不变”的真正价值与重大意义。

相反,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不变”,就肯定会陷入焦虑。

就像京东金融的CEO陈生强所说:


“我天天在那儿看变的东西,却没找到不变的东西。一旦没找着不变的东西,特别是未来三到五年不变的东西,内心是不可能安静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要去找到未来三到五年到底什么不会变,然后拿不会变的东西去应对不断在变的东西。”



3

微观层面



如果从“微观”层面,也就是从个人层面来看?究竟又有什么是不变的呢?


不论一个人是多么特立独行,他都需要爱,这一点是绝对不会变的。

不论一个人是多么了不起,如果他做的事情只对自己有利,而不能帮到更多人,他都是无法成功的,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志向、多么好的愿景,如果他从未为此付出过相应的努力,他都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与愿景,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这些都是在微观层面上不会改变的东西。

那么,如果我们只谈个人成长与个人能力的增长,又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