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检验废品加工车间
医学检验废品加工车间:检以求真,见微知著,妄图从检验的旧仓库发现宝贝,从而变废为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我不小心拉在了男朋友脸上,我...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Oxford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懂中式美学的人,真不简单! ·  4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这也太香了!一口酥脆,根本停不下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检验废品加工车间

某些厂家无耻言论:透射+散射>化学发光,您品品——比夜香还有味,且回甘

医学检验废品加工车间  · 公众号  ·  · 2024-05-27 14:35

正文

Hello,everyone!Welcome to my channel.

开篇说明:前段时间在阅读到朋友写的特种蛋白仪器文章后,略有感触。恰好之前对特种蛋白也做过一些了解,也就借着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特种蛋白相关内容,顺便聊聊某些乱象。


特种蛋白检测方法


特种蛋白本质上说破天也就是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目前对于蛋白质的检测主要还是依赖于抗原—抗体结合的方式进行 。于是乎就逐渐就演化出市面上常见的这几种检测手段—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荧光免疫层析和化学发光等方法学。

透射比浊法不用多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优点是线性范围宽,检测速度高 散射比浊法用的人就比较少了,因为散射比浊法一般得使用专用的仪器,其优点是灵敏度足够好,低值精密度尚佳 。最近几年,还有一些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也开始做起特种蛋白的项目,这就有点“大炮打蚊子,杀鸡用牛刀”的意思了。


形象地比喻一下这三种方法学 :透射比浊就像在太阳下去比较不同蜡烛的亮度,散射比浊就像在昏暗的房间里比较不同蜡烛的亮度,而化学发光则是在暗室中比较不同蜡烛的亮度。这本质上是体现了三种方法学的信噪比, 毫无疑问,由于化学发光系统的自发光特性,其信噪比可以做的非常高 。而 信噪比越高,检测的灵敏度越好,精密度也会更好。这是物理学所赋予的特点


其实在我的理解中,透射比浊法是应用较早的方法学,其本身存在着下限不足,精密度不佳的情况 而散射比浊法就是为了弥补透射法的不足之处,使用散射光学检测系统,从而提升了检测系统的LOD和LOQ,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检测精密度。而在化学发光分析分析系统则是用革命性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提升分析系统的检测性能。所以在我看来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化学发光法这三者是技术逐渐递进的一个过程,当然由于非技术问题,比如说成本, 这三种方法学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先进方法学在原理上的优势。


透射、散射合并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有些厂家想出一个主意,把透射比浊和散射比浊放在一台仪器上进行,两个光分析装置在同一检测流程内进行测定,这样就能既有透射比浊的高速,宽线性范围。又有散射比浊的高灵敏度。这种做法不禁让我想起了把千分尺和游标卡尺融合,把高精度分析天平和普通天平联合使用的画面。可能初衷想法是好的,但是这其中有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现实中的使用。

01

首先就是方法学收费问题,因为在有些省份透射比浊和散射比浊方法学的收费是不同的。那这种合二为一的方法学到底按什么方法学收费呢?用透射比浊法,收费低了。用散射比浊法,那你的检验结果全部都是出自散射光学分析系统吗?有些人认为即使最终没用到散射光学分析系统出具的结论,但是该系统工作了,就应当被视为散射方法学。这就有点打擦边球了,甚至于有“套费”的嫌疑。

如果你非要这么说,那我检测特种蛋白样本时,先用普通生化分析仪进行透射比浊法检测,当检测结果小于透射比浊法线性下限时,我再用散射比浊分析系统进行复检,最后出一份报告。但是所有标本我都按照散射比浊方法学收费,理由就是我提供了散射分析服务,只不过有些标本没有用上,你觉得这个理由可以吗?

02


精度问题 :大家在上学时都学过,对于不同精度的测量工具,其读数的精度位数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千分尺,其估读位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而游标卡尺则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同样的,透射和散射方法学的精度肯定也是不同的,那究竟是透射向散射看齐,还是散射向透射看齐呢?如果是前者,那就是超范围应用,违反了最基本的道理。如果是后者,那高精度系统的精度优势就完全丧失,纯纯是自废武功了。又或者,你一个项目出具两种不同精度的报告也行,你看临床骂不骂你就完事了。

03


线性区间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透射和散射方法学原理虽有不同,但二者的线性区间多少都是会有些重合,如下图所示(图片仅为示意图,不代表实际情况)。


那么重合区间内两者的结果会由于方法学原理的问题,导致其并不一致,在这种合二为一的方法学中究竟还是用哪种方法学的测试结果呢?答案就是使用一个截断值,在截断值两边使用各自的测量结果。此时问题就又来了,假定散射和透射方法学光信号和测定值用下图表示,其中散射比浊法的校准曲线由图中的紫色线表示,透射比浊法的的校准曲线由橙色表示,虚线表示两者的截断值(图片仅为示意图)。


此时要是有一个标本,其光信号恰好在截断值附近,由于分析系统测量本来会有一定的不精密度,这会导致测量结果一会使用透射方法学出具的结论,一会使用散射方法学出具的结论。这就会引发截断值附近的结果多次测试的重复性极差,测试结果来回在不同方法学间震荡。如果截断值恰好处于医学决定水平附近,那后果更难以想象。我要是临床,手撕了这仪器的心都有了。


而且这种合二为一的分析系统面对室间质评时表现也会非常的差,除非这种仪器和配套试剂能单列一个组。否则这种合二为一的分析系统既不是纯透射,又不是纯散射,在面对市面上的纯透射和纯散射仪器时,高值或低值区间的结果能保持一致吗? 显然是很难的。室间质评做不过的下场自不必多说。


04

宣传问题: 我还见过某些厂家的宣传,那叫一个离谱。一个透射+散射比浊法的分析系统竟然吹嘘堪比化学发光,谁给你的勇气让你这么吹的?

在上面已经说过,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其原理决定的信噪比,这是物理学赋予的能力,不是靠嘴说的。某些无良厂家宣传的所谓XX项目线性下限堪比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甚至更好。这完全是在混淆概念,糊弄使用者。在这里我要强调LOD和LOQ的区别,详情可看我之前的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