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开辟了第二战场 《16号内参》 ,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写的业内八卦、独家观点、市场判断,我们会写在内参中,供大家参考。
具体的加入方式、更详细的介绍,以及福利,请点击文末链接。
距离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足一个月,这几天有条新闻冲上热搜,引来多方关注。
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
这已经是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
研究生学历真的不香了?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和信息差。
先来看数据。
2005年-2009年之间,每年的考研人数稳定在120万人左右。
从2010年开始,这个数字慢慢增加,2017年进入快速增长的状态,2022年突破400万,2023年接近500万。
这里要补充一个重要数据,这几年考生报名后,放弃考试的情况很突出,主要是以非全日制学生为主。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会有多少人放弃考试呢?这个数字可能会比往年少,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想通了。
考研是不是越来越难呢?从数据统计看,报录比整体在上升,从2015年的2.89:1到2023年的4.99:1,显示出竞争加剧。
2024年报录比略有改善,这与报名人数下降同时,录取人数的增加有关。
说到这里,必须对比另外一组数据,那就是国考,越来越火,挤破头。
前几天一个饭局,石榴树在化工行业做HR的老友感慨,在学历严重贬值、毕业人数过剩的大环境下,今年就业市场乐观不起来。
这几年研究生年年扩招,有的高校甚至出现本科和硕士生源人数倒挂。
往年招聘本科生亲一色的要去考研不就业,今年有一部分也清醒了,明确不考研只就业。
高学历现在不再是一才难求,选择余地越来越大,秋招有个岗位,后台收到太多简历,你们猜最后怎么着,就连双非本硕和博都被筛掉。
过去很多人都觉得,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但今年并不是这样。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较去年下降12.3%,且低于本科生的45.4%,高学历低就业率的“学历倒挂”现象已经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研究生太多,期望值又高。
其实倒挂现象在非双一流高校中,尤其突出。没有名校光环,但学历又处在上层,很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竞争力很弱。
换一个角度,目前就业市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岗位需要研究生。
大部分企业需要的都是一线基础岗,本科生就能胜任,而且性价比更高。所以很多研究生发现,自己多读了几年书,最后还要和本科生竞争。
智联招聘之前就搞过一个调查,2024届硕博毕业生的期望月薪达到12083元,远超本科生的6898元。
学历贬值还和这两年高校不断扩招,有直接关系。
特别是今年新增了近2000个硕士授权单位,不少是排名在400名开外的双非学校,它们连本科生培养都有问题的。
学校一心搞钱,这也直接导致研究生学历含金量,大幅贬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今年以来不少学校,还对学费做了大幅调整。
举几个例子,电子科技大学从25届学生开始对公共管理,从6.9万/生,调整到8.4万/生,涨幅1.5万。
西南财经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也跟电子科技大学一样,从6.9万/生调整到8.4万/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西南财经大学的学制是2年,如果按年算的话,西南财经比电子科技大学还要贵。
西南财经大学还对会计专硕下手了,全日制由6.8万/生涨到9.8万/生,上涨3万元,非全从12.8万/生上涨至16.8万/生,上涨4万元。此外,南开大学25级法硕学费涨价8000元。
我看了一下,这次学费涨价涉及的都是专业型研究生,涨幅比较明显的是财会类、工商管理类专业。
回头看,这几年考研热,本质上就是一种无效内卷,也是一种就业拖延。
如果把学历当成一种投资,那么现在去投入是没有保证的,盲目的砸精力和金钱,不如把生命投入到有意义的地方。
说句不好听的,花三年时间混个不怎么样学校的研究生,竞争力不如同期本科毕业工作三年积累丰富经验的同学。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读研究生,找不到好工作,那为什么还要读?很多人已经陷入了这样的沉思。
未来几年,在留学热退潮之后,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潮水也会渐渐褪去。未来,热爱、经验、人脉会更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