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AMD苏姿丰称DeepSeek的出现是好 ... ·  昨天  
新浪科技  ·  #港股爆发A股大概率开门红#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共享单车难出巨无霸滴滴,很可能沦为城市垃圾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14 19:01

正文

在单车已经逐渐开始退出交通工具舞台的的时候,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单车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

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问题,而且绿色环保,价格低廉,引来了各种企业的争相效仿,从小黄车到摩拜,再到现在的小蓝车小绿车小紫车,共享单车行业可谓是硝烟弥漫。

但是这种疯狂增长也必然会带来“毁灭性”的麻烦。

(一)

滴滴那帮投资人想复制滴滴垄断套路

今年开春以来,先是摩拜宣布获得新融资,然后ofo又宣布完成了 4.5 亿美元的融资,而蓝单车、永安行也不甘落后,在 2 24 日和 28 日分别宣布获得了融资。

在融资的刺激下,共享单车企业疯狂的制造和投放单车,据说2017年一开春摩拜便一口气下单 500 万辆,一场造车大赛、投放车辆大赛正在上演。

自行车厂连轴转的加班加点为其生产自行车。而且立即涨价 40% OFO 200 多元涨到了 325 元,甚至有些厂报出 380 元。

而摩拜的制造价格也大幅上涨,铝质车800元,铁质车 400-500 元。谁不想吃一口资本的肥油呢?

(滴滴投资人)

(ofo投资人)

而从共享单车的投资人来看,ofo的投资人有天使投资人王刚、金沙江投资,这几个投资人也是滴滴的早期投资人,在滴滴项目中赚翻了。于是,他们又将滴滴引入到共享单车的投资中,希望复制滴滴的玩法。在采访中,被问及如果失败了怎么办?答:卖给滴滴。

而摩拜的投资人,腾讯、Temasek淡马锡也是滴滴的投资人,而其他很多资本则是在滴滴疯狂融资盛宴中没机会参与的,这一次终于赶上了。

资本的疯狂是为了能在共享单车上复制滴滴收购快的、Uber的套路,然后再让中国邮政、中国人寿、中信资本等国有资本高位接盘,自己则赚足回报。

至于共享单车到底市场容量应该有多少,盈利模式是什么,这些投资者不关心。因为只要把项目炒热,炒大,就有国有资本接盘,实在不行想办法卖给地方政府。

(二)

共享单车行业不可能出现另一个滴滴

我们都知道,滴滴在中国基本是一个垄断性的存在,吃掉快的,挤掉了 Uber ,让它成为了独霸武林的网约车软件。

共享单车的资本战争也有这个趋势,想要垄断市场,然后成为下一个滴滴,但是其实这都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共享单车的“白日梦”。

(1) 非刚需,用户根基不稳

共享单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比较 “鸡肋”的存在。因为骑自行车这个市场本来已经消失殆尽,而打车是成熟的市场。

而且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只是让我们的出行 “锦上添花”了一些。即使没有它存在的话也无伤大雅,毕竟短距离我们可以步行,长距离我们也不会选择骑车。再加上现在公交站和地铁站的密集式分布,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并不远

所以共享单车并没有在人们的出行中扮演着 必需品 的角色,也没有一群固定的用户作为稳定根基。

(2)1年无休的使用才能回本,可能么?

共享单车的价格都很低,基本都是1块或者5毛钱1小时,一辆单车如果上午八点到晚上十点都有人骑行的话,也只是挣了 12 块钱。而单车的成本在300多元,每日12小时使用1年才能回本。

但我们知道,共享单车的使用率并没有那么高,很多都处于闲置状态。所以每天的收入并不多,中间扣除对用户的补贴,还有人工费、管理费、维修费和车子的成本,100%会赔钱。

而且共享单车在一个城市投入的数量十分庞大,导致了单车使用率大幅降低,让其更加难以靠使用费盈利。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准备出台规定“共享单车 3 年报废期”,也就是说共享单车 3 年后要淘汰掉。 3 年后,这些车因为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用户的蹂躏和缺少维护,导致残缺、损坏,甚至大量的报废。

所以 3 年后换车又是一大笔投入,而 3 年共享单车没有盈利,又要投入修车、买车钱,这数十亿元谁来投?

(3) 靠押金赚钱,这是危险的生意

共享单车的投入虽大,但是这样大的投入并不会带来和网约车一样的效果,因为网约车是一个没有自己实际 “产品”的平台,他们约的车来源于社会,等于自己当了一个“ 包租婆 ”,不需要出盖房子的钱

但是共享单车却需要自己花钱“盖房子”,而且现在上海要求共享单车 3 年就报废,这又增加了共享单车“盖房子”的成本。

现在外界认为,共享单车的主要盈利方式是“押金”。如此疯狂的投放车辆,就像是一个个“ 诱饵 ”,让看到诱饵的“猫”为此支付 99 元, 299 元的押金。然后很多“猫”因为懒得退还押金,所以押金池是极为庞大的。

比如,100万辆车有 50 万辆有押金,如果押金 299 元那就是 15 亿。据说摩拜已经有 30 亿的押金。而创始人王晓峰在媒体追问押金去向的时候,他竟然左右躲闪不正面回答。

而且他还说与招商银行签订了协议,让记者去问招行。那么,利用押金去搞金融的盈利模式似乎并非空穴来风,而这又被许多律师、媒体称作是违规操作。

接下来,政策一定会规范押金使用,而一旦政策大棒来袭,那么这个高风险的盈利模式将瞬间瓦解。

(三)

如此发展,共享单车必会沦为城市垃圾

如果共享单车如此疯狂的投入生产,不计成本和数量的盲目投放,,加之各种政策的压制,自己本身没有稳定的用户根基和盈利模式,不出 2 年就会维持不下去,等到公司经济不支的时候,谁来回收现有的共享单车?

回收车辆也需要钱,既然公司都支撑不下去了,自保都来不及,哪来钱去回收单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