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高发代谢疾病,发病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以及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一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与药物研发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重磅!中国科学家解析出一种B类G蛋白偶联受体全长结构,有助开发出新的2型糖尿病药物
doi:10.1038/nature22363
(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
2型糖尿病病例在不断增加。当人体微妙的葡萄糖调节受到破坏而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即高血糖症)时,这种复杂的疾病就会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疾病能够破坏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Beili Wu)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究了葡萄糖调节中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组分。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一种胰高血糖素受体的结构。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是糖尿病药物开发的一种高度有希望的靶标。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of the full-length glucagon class B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分子科学学院生物设计研究所研究员Wei Liu说,"这篇论文的最大亮点是我们如今获得一种B类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的全长结构。"Liu提到这种特殊的细胞表面受体能够结合信号分子,从而影响血糖调节。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属于B类GPCR。
吴教授团队与来自中国上海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和复旦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斯克里普斯研究所、GPCR联盟;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几个研究团队合作解析出这种全长人胰高血糖素受体与一种调节分子(NNC0640)和一种抗原结合抗体片段(mAb1)结合在一起时的详细分子结构图。
多功能组分
GPCR是附着在细胞表面上的特定受体。当结合分子或配体到达细胞表面上与GPCR结合时,GPCR就将它们携带的重要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从而影响细胞行为和调节。
受体-配体结合改变这个受体的构象,并且给细胞的内部发送信息,从而指导细胞功能。制药公司希望开发出能够更加精准地和更加高效地结合细胞受体的新药物,包括将能够阻止或降低葡萄糖过量产生的糖尿病药物。
这项研究中分析的这种B类GPCR的详细分子结构是利用X射线晶体技术解析出的。在这种技术中,X射线照射蛋白晶体,形成一种衍射图案,然后将这种图案重新组装成蛋白晶体样品的非常详细的结构图。这种信息对开发有效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这些药物必须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这种复杂的靶细胞受体。
在禁食期间,一种特定的配体结合到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上会促发肝脏释放葡萄糖,从而使得这种受体成为维持体内正常的葡萄糖水平的一种关键性的组分。
B类GPCR对众多生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偏头痛、抑郁和焦虑等很多人类疾病的靶标。根据吴教授的说法,"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结构清晰地提供一种全长B类GPCR的高分辨率结构图,有助我们理解它的不同的结构域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合作调节这种受体的功能。"
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由三种关键组分组成:一种胞外结构域(ECD),从细胞表面上向外延伸出去;一种跨膜结构域(TMD),附着到细胞膜上;一种茎干区域,将前面的两种结构域连接在一起,起着一种旋转轴的作用。
这项新研究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的所有三个组分对它能够正确地结合它的靶分子是必不可少的。Liu说,"在此之前,我们已解析出这种受体的分子结构,但是我们去掉它的整个胞外结构域(ECD)。这种ECD是配体结合的一种至关重要的部分。"再者,尽管这种茎干区仅含有12个氨基酸,但是它在让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激活和去激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种激素的故事
渐进性糖尿病能够导致严重的健康并发症,包括心脏病、失明、肾功能衰竭和下肢截肢。当前,它是美国的第七大死亡原因。
正确的血糖水平调节依赖于两种关键的激素。当血糖高于正常阈值时,胰腺中的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起着控制血糖的作用。
但是当血糖降低得过快时,人体也会遭受着更大的健康风险。确实,低血糖或低血糖症能够是致命性的,这是因为葡萄糖是最为重要的大脑代谢物,也是存活必不可少的。在低血糖症中,另一种被称作胰高血糖素的激素是由胰腺α细胞产生的。在禁食期间,胰高血糖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脏产生葡萄糖。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影响靶组织。
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产生受到破坏,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利用胰岛素治疗这种疾病因此已成为这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的一种首选疗法。但是糖尿病也通过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调节异常影响胰高血糖素产生,导致葡萄糖过量产生。胰岛素缺乏和葡萄糖过量产生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因而需要一种多管齐下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疾病。
利用能够结合和关闭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的药物靶向它早就已被提出,并且在大鼠中的实验已表明这种方法是合理的。然而,还需开展更多的研究在人体中实现这种成就。如今,随着这种受体的完整结构已被解析出,制药公司准备开发更加有效的药物来特异性地靶向葡萄糖产生,同时避免不想要的副作用。
更好地了解
这项新研究中分析的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仅是细胞表面受体GPCR超家族的一个成员。GPCR是真核生物中最大的最为多样化的膜蛋白群体。GPCR能够检测到的信号包括光线、肽、脂质、糖类分子和蛋白。
GPCR在人体中发挥着许多功能,而且它们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研究人员估计在所有销售的药物中,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药物通过结合GPCR发挥作用,而且大约4%的人基因组编码它们。
尽管GPCR结合到许多种信号分子上,但是它们都具有一种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动物都依赖GPCR接受来自它们的环境的信息。GPCR激活参与感知、生长、激素反应和众多其他的重要功能。
这个国际团队利用一种抗体让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的ECD区域保持稳定,使得它更少发生动态变化,更适合形成结晶,并且让这种受体保持在一种特定的构象,在这种构象中,ECD、TMD和茎干区域保持一种特定的定位。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解析出的这种受体的全长结构与早前基于建模研究预测出的这种受体的形状存在显著的不同。(这项新研究中使用的这些抗体正在作为可能的配体靶向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和控制糖尿病。)
Liu说,"如今,我们知道这种ECD如何与这种配体相互作用,因此人们能够更加定向地开发药物。"
如今,基于这种胰高血糖素受体的非常详细的结构图,许多大型制药公司(包括诺和诺德公司)正在积极地开发新的糖尿病药物。
2. NEJM:工程胰岛细胞移植让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复胰岛素产生能力
doi:10.1056/NEJMc1613959
1型糖尿病让一名43岁的女性依赖于胰岛素。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医生们通过将工程胰岛细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复了她的身体产生这种激素的能力。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岛素不依赖性,而且根据一篇新闻稿的报道,她是测试这种糖尿病疗法效果的一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一部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5月11日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ioengineering of an Intraabdominal Endocrine Pancreas"。
论文共同作者、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内科医师Camillo Ricordi教授在这篇新闻稿中说道,"测试这种新的组织工程平台的目标是初步确定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能够在这个新的位点发挥功能,而且随后引入其他的技术以便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替换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丢失的胰腺内分泌功能,而且无需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
在这项研究中,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6个月后开始表现出增加的血糖浓度和下降的胰岛素水平,但是她的血液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她迄今为止还没有返回到糖尿病状态。
论文通信作者、迈阿密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教授David Baidal说道,"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方法来优化胰岛细胞疗法,以便受益于更大的人群。这项研究有望给我们提供一种不同的移植方法。"
3. Diabetologia:母亲饮食中的Ω-3脂肪酸或能降低后代患1型糖尿病风险
DOI: 10.1007/s00125-017-4280-9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ologia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芬兰国家健康与福利研究所地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怀孕或泌乳期间母源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或许能够帮助保护高风险1型糖尿病婴儿免于患病。如果一旦证实上述结论,那就意味着,在母乳喂养期间,增加来自鱼肉中脂肪酸的摄入或许就能通过降低机体对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反应来给个体带来有益效应。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00万人都患有1型糖尿病,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即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开启来破坏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通过在婴儿期或幼童时期鉴别个体机体的自身抗体就能够帮助无症状的个体进行亚临床疾病过程的检测;而脂肪酸能够改变机体的免疫系统和炎性反应,其在个体患1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对此并没有确定的证据。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了是否婴儿期血清中的脂肪酸水平和后期1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的儿童期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同时研究者重点观察了是否高水平的PUFAs能够降低患者和临床疾病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的风险。在1997年至2004年间,研究人员对7782名有遗传倾向的新生儿进行了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utoantibodies,ICA)的监测,研究人员对3-24个月龄大的婴儿定期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和检测,随后对研究对象每年进行检测,一直持续到其15岁,研究者的目的就是确定这些研究对象机体胰岛的自身免疫力。研究者发现,血清中高水平的脂肪酸(来自鱼类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和个体早期自身免疫反应风险降低直接相关。
同时研究者发现,婴儿机体中高水平的脂肪酸状态或许能够明显反映其喂养的类型,母乳喂养的婴儿机体中诸如DHA等脂肪酸的水平较高,而血清中高水平的这些脂肪酸往往能够明显降低婴儿1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的风险,母乳的摄入量也能够进一步降低这种风险。
尽管胰岛素和谷氨酸脱羧酶自身免疫反应的案例相对较少,但本文研究清楚地表明婴儿机体脂肪酸的水平和1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之间的关联,当研究者将其它潜在的变量考虑进去后,上述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这些潜在的变量包括家族性糖尿病、母源性的教育以及饮食中牛奶的摄入量等。
本文研究结果或能为后期研究者治疗1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方向,但研究者提醒道,上述关联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后期他们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证实是否脂肪酸能够保护儿童免于自身免疫反应以及这种反应所诱发的1型糖尿病;同时本文研究还提出了支持母乳喂养的观点,因为母乳中的一些组分,比如脂肪酸对机体是具有保护效应的,尤其是对早期的免疫反应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都非常重要。
4. AJHG:突破!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111个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
DOI: 10.1016/j.ajhg.2017.04.007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了111个新型的能够指示个体对糖尿病易感的染色体位点,从而就为研究人员理解2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2型糖尿病是世界上最流行且危害最严重的机体代谢性疾病,此前研究人员仅对76个位点进行了研究,而且研究者在非洲裔美国人群中并未发现更多的易感位点,这些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流行率大约是欧洲裔美国人群2型糖尿病流行率的2倍(19% vs 10%);文章中,在研究者所发现的111个新型位点中,有93个(84%)位点都是在非洲裔和欧洲裔美国人群中发现的,仅有18个位点是在欧洲裔美国人群中发现的。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基于高度的信息基因图谱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来调查诸如2型糖尿病等复杂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者指出,欧洲裔和非洲裔美国人群样本中包括了58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9691名对照个体,研究结果表明,在机体基因组中的调节性热点区域中存在多个2型糖尿病位点。Nikolas Maniatis博士解释道,没有任何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要比2型糖尿病值得研究,我们已经证明利用基因图谱的方法就能够鉴别出成百上千个位点,而且这些位点的突变或许在很多人群中都存在,包括非洲裔美国人,这也就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很多具有特性的位点来帮其研究如何构建2型糖尿病的遗传架构图谱。
研究者发现,新发现的111个新位点和此前发现的76个位点都能够调节至少266个附近基因的表达(易感位点附近的基因),大部分的位点都位于基因编码区域外部,但其却能够同调节性热点区域相一致,来改变机体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是否这些位点能够改变诸如胰腺等其它组织中相同基因的表达。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利用深度测序技术对94名患2型糖尿病的欧洲裔美国人及94名对照个体进行研究,分析非洲裔和欧洲裔美国个体机体中的3个特殊位点,来鉴别是否相应的遗传突变会诱发2型糖尿病发生。
研究者发现,这三个位点能够同包含多个调节性元件及表观遗传标志物的染色体区域重叠;Winston Lau博士表示,本文研究提示,我们需要利用深度测序的技术对遗传图谱中剩下的位点进行靶向研究来寻找可能性的突变,同时我们也对本文研究结果表示非常激动,因为我们所鉴别出的很多疾病位点似乎能够介导多样化人群的患病风险,比如非洲裔美国人等,这也就表明我们的研究结果是普遍适用的,而并不仅限于欧洲裔美国人。后期研究人员还将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利用相同的方法来研究诸如阿尔兹海默病等其它复杂的疾病。
5. Cell Metab:鉴定出调节β细胞生长的分子通路,有助开发出新的糖尿病疗法
doi:10.1016/j.cmet.2017.04.014
胰腺β细胞通过产生胰岛素而有助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β细胞受损和丢失会干扰胰岛素产生,从而导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产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单细胞RNA测序绘制出调节β细胞生长的分子通路,从而可能利用这些分子通路诱导它们再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5月2日的Cell Metabolis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seudotemporal Ordering of Single Cells Reveals Metabolic Control of Postnatal β Cell Proliferation"。
论文通信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儿科学与细胞/分子医学系教授Maike Sander博士说,"如果我们能够发现一种让β细胞生长的药物,那么它可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这些患者经常具有残留的β细胞,但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人体在子宫中产生β细胞,而且在出生后,他们继续再生β细胞,但是当他们变老时,β细胞再生会减少。产生新的β细胞的主要方式是细胞分裂,但是能够分裂的β细胞是罕见的,仅占全部β细胞的1%不到。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调节β细胞生长的分子通路,以便希望发现新的疗法而将有助患者在糖尿病发生后重新获得对血糖的控制。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Sander团队鉴定出当β细胞分裂时有活性的分子通路,从而有助发现潜在的药物靶标。利用单细胞RNA测序,该团队能够分析单个β细胞的分子特征和代谢活性来确定能够分裂的β细胞与不能分裂的β细胞存在多大的差异。
Sander说,"在此之前没有人能够开展这种分析,这是因为不到1%的能够分裂的β细胞被99%的不能分裂的β细胞淹没掉了。新技术能够让人对不同增殖状态的单个β细胞进行深入地描述。这有助更好地了解是什么让β细胞发生分裂和提供线索让我们能够开发激活某些分子通路的药物。"
Sander说,激活β细胞生长是否能够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性介入仍然有待观察,但是这些新的信息将为实现这一点打开大门。
6. 最新开发的人工胰腺可更好控制儿童1型糖尿病!
一项在患1型糖尿病的儿童身上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弗吉尼亚大学(UVA)开发的人工胰腺可以帮助试验参与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人工胰腺的目标是自动检测并调控病人的血糖水平,以此消除1型糖尿病患者频繁扎手指取血和注射胰岛素的操作。这个设备由UVA糖尿病技术中心开发,由一个重新配置的智能手机和胰岛素注射泵组成,该手机可以运行先进的算法,与一个血糖监控器和胰岛素注射泵以及远程监控网络通过无线连接。
"除了自动调控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含量外,人工胰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防止低血糖发生,低血糖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对1型糖尿病患儿及其父母而言,低血糖是最危险的情况。"UVA糖尿病技术中心的Daniel R. Chernavvsky博士说道。
Chernavvsky也是TypeZero Technologies, Inc的首席医疗官,该公司是一个位于夏洛茨维尔的数字健康和个性化医疗公司,该人工胰腺系统已经被授权给该公司。
这项研究比较了12名5-8岁的儿童通过常规胰岛素注射泵及连续血糖监控器控制糖尿病与使用该人工胰腺系统控制糖尿病的效果。他们在连续68小时里使用人工胰腺,接下来68小时使用常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人工胰腺,这些孩子的平均血糖水平更低,血糖浓度处于目标血糖浓度的时间增加,而低血糖时间无增加。
"这些数据表明人工胰腺通过自动输送胰岛素给1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5-8岁的儿童。"UVA医学院研究员Mark DeBoer博士说道。他认为下一步将是更长时间地追踪监测这些孩子以评估人工胰腺在孩子常规上学及在家中不同时间的疗效。
当研究人员正在继续人工胰腺治疗儿童的同时,一项旨在检测人工胰腺用于14岁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初步试验的注册正在进行中。
7. Sci Trans Med:智能手机也能控制糖尿病?!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l2298
最近一项包括多个中国研究所在内的研究,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与工程化细胞控制小鼠血糖水平的设备。根据他们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研究者们描述了他们的方法在小鼠水平的测试效果。
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的人们患有糖尿病,其中又有许多人需要注射胰岛素维持体内血糖的正常水平。这一疗法通常需要定期地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并随时监测血糖的水平。虽然这一疗法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主要原因是这一检测步骤十分地不方便,而且检测结果也常常不准确。因此,在最近的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则开发出了一种封闭的系统,能够随时检测体内的血糖水平,并给予胰岛素的补充。
这一项包括中国科学家们在内的研究是通过将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进行工程化修饰,从而能够受到光照的刺激进行胰岛素的分泌。之后,他们将装有这一工程化细胞的装置植入小鼠体内,并通过智能手机APP调控光线的开启与关闭。此外,智能手机能够收集体内探测器检测到的血糖数据,通过分析数据,APP能够自动地决定何时需要注射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的分泌水平。
研究者们在小鼠水平进行了长达数周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一系统能够成功地维持小鼠体内的血糖水平。他们认为这一工作能够为人类的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8. Brit J Nutr:植物蛋白能够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DOI: 10.1017/S0007114517000745
最近来自东芬兰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了食用蛋白与II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发现植物蛋白的摄入伴随着较低风险的II型糖尿病得病率;反之,饮食中肉类蛋白的摄取量过高的话会提高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一结果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杂志上。
早期的研究已经发现了饮食中肉制品,尤其是加工后的红肉,与II型糖尿病的高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然而,不同来源的蛋白质究竟对糖尿病的发生有多么显著的影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研究者们对2332名42岁到60岁之间,没有患糖尿病的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432名患有II型糖尿病的人的饮食习惯。
植物蛋白能够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摄入植物蛋白比例较高的人群同时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但生活习惯本身并不能解释他们患糖尿病风险较低的现象。摄入植物蛋白最高的男性群体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相比最低的群体要低35%。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者们预测:日常饮食中每5g动物蛋白更换为植物蛋白,将会降低18%的患糖尿病的几率。此外,摄入植物蛋白还伴随着血糖浓度的降低。在这项研究中,谷类作物是主要的植物蛋白的来源,此外还有土豆以及蔬菜等等。
研究者们同时发现,摄入肉类水平较高的人群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群体要高,其中包括未加工的红肉、白肉以及其它肉制品。这种相关性则是由肉类中蛋白质以外的其它成分导致的,因为此前研究表明仅仅肉类蛋白本身并不会导致患II型糖尿病风险的升高。
综上,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为了预防II型糖尿病的发生,我们最好平时的饮食中注意多吃素食,少吃肉制品。
9. PLoS ONE & JNB:警惕!常见的饮食脂肪酸或会让你变得懒惰并且患上糖尿病
DOI:10.1371/journal.pone.0173084.
DOI: 10.1016/j.jnutbio.2014.11.004.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人们消耗食用油的不同类型或许会破坏其维持机体健康以及避免疾病的效应,比如糖尿病。研究者Sanjoy Ghosh认为,这篇研究报告中我们发现,大量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而不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或许会导致机体出现久坐行为,尤其是会引发女性出现一些懒惰行为。
不久之前,研究人员就发现,心脏病的发生或许和饱和脂肪酸直接相关,而这一概念在近些年来变得越来越有争议,这种观点或许会煽动人们有意识地从富含PUFA和MUFA的多种食物中移除饱和脂肪酸。从本质上来讲,我们食用的方便食品,比如薯片、能量棒、饼干或汉堡等,其中所有的脂肪都会使用一些食用油,比如玉米油、向日葵油、大豆油和人造黄油,而这些食用油中又富含MUFAs和PUFAs。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来自欧洲21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尤其对和青春期以前女孩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随后在第二项研究中,他们对成年女性的血液葡萄糖水平进行了分析,在考虑了诸多细节信息后,研究人员发现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个体久坐行为水平明显增加直接相关,而且研究者还发现11岁女孩的久坐行为和其饮食中PUFA水平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
研究者Ghosh说道,我们的研究表明,饮食中PUFA和青春期前女孩儿久坐行为(懒惰行为)之间明显相关,而且和成年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弱相关性。2015年研究人员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他们就发现饮食中的Ω-6 PUFA会让小鼠变得懒惰。
当前相关的研究证据非常终于要,目前并没有人发现这种关联,研究者Ghosh指出,如果人们在不仔细分析脂肪种类(尤其是其所摄入的PUFA)的前提下开始一个锻炼程序的话,那么其最终的锻炼结果或许注定是失败的。
10. PLoS Med:历时7年 中国科学家发现多吃新鲜水果或能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风险!
doi:10.1371/journal.pmed.1002279.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中国人群进行大量研究发现,大量摄入新鲜水果或和糖尿病发生率降低直接相关,同时还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尽管人们广泛已经接受了含有新鲜果蔬的饮食所带来的的健康效益这种理论,但水果中所含的糖分却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以及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文章中,研究者Huaidong Du及其同事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中将近50万名参与者进行了大约7年的跟踪研究,在研究同时,研究者记录了新发的糖尿病患者信息并且记录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状况。
研究人员发现,相比其他参与者而言,摄入较多新鲜水果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下降(校正危险比为0.88,95%CI 0.83-0.93),这相当于未来5年糖尿病的绝对风险下降0.2%;在糖尿病患者中,较高水平新鲜水果的摄入和患者的死亡率下降直接相关(校正危险比为0.83,95%CI 0.74-0.93/100g水果/每天),这相当于未来5年绝对风险降低1.9%,同时患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也会降低。
除了摄入新鲜水果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外,研究者Du和其同事还重点强调了这项对亚种人群研究结果的价值,即在这些区域中,糖尿病患者的水果摄入往往是被限制的,而且这项观察性研究的主要限制就是研究者很难在参与者的其它饮食和行为特征中区分出水果摄入的效应。
11. Cell Rep:揭示STAT3基因的一种激活突变导致新生儿糖尿病机制
doi:10.1016/j.celrep.2017.03.055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STAT3基因发生的一种突变导致胰腺发育缺陷和婴儿糖尿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4月11日的Cell Report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Activating STAT3 Mutation Causes Neonatal Diabetes through Premature Induction of Pancreatic Differentiation"。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NDM)是一种罕见的存在于不到6个月大的婴儿之间的糖尿病。它是由对β细胞功能或发育至关重要的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在大约一半的NDM病例中,这种疾病变成永久性的,即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ermanent NDM, PNDM)。迄今为止,人们鉴定出大约20多种基因发生的突变导致PNDM。
不同于1型糖尿病,NDM病人通常并不产生与糖尿病相关联的自身抗体。然而,最近人们已发现激活STAT3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具有较强的自身免疫现象的糖尿病。
已发现最强激活STAT3基因的突变(K392R)导致最为严重的NDM。这种突变是2014年在一名芬兰病人体内发现的,这名病人出生时具有比较高的β细胞抗体,而且具有未充分发育的胰腺。这名病人随后会在不同的器官中出现多种自身免疫的临床表现。
由Timo Otonkoski教授领导的这项新的研究利用由源自这名病人的皮肤细胞产生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探究了这种STAT3突变对胰腺发育的影响。
所产生的iPS细胞通过一种复杂的反映人体胰腺正常发育的体外方法分化为胰腺胰岛细胞。在分化之前,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修复所产生的iPS细胞中的这种点突变(即前面所提及的K392R)。在此之后,对携带这种点突变的iPS细胞和通过基因组编辑修复了这种点突变的iPS细胞在胰腺发育期间的分化进行比较是可行的。
这些结果表明由携带这种点突变的iPS细胞产生的STAT3蛋白突变体导致这些细胞过早地分化为产生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结果在体外培养的iPS细胞和移植到小鼠体内的iPS细胞当中都是非常明显的,这就允许这些研究人员更长时间地研究这些细胞的发育。
论文第一作者Jonna Saarim?ki-Vire声称,"我们发现的这种STAT3蛋白突变体作用机制导致未充分发育的胰腺和早发性糖尿病,即便在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的损伤缺乏的情形下,也是如此。" Otonkoski教授和负责基因组编辑的研究员Diego Balboa指出尽管这种突变是罕见的,但是这项研究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
"这些结果揭示出STAT3基因对胰腺发育发挥着之前未知的重要性。我们也成功地利用新的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方法对这种突变的致病机制进行高精度的分析。我们打算在未来利用相同的方法研究其他的糖尿病相关基因。"
点击【阅读原文】成为生物谷会议创始人,享受荣誉会员价,低至700元起,更有专家面对面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