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辽宁丹东的房价一天一变、天天上涨一样,粤港澳大湾区的楼市也进入了“一天一变”的状态!
只不过,大湾区的楼市没有“一天一个价”,而是几乎每天都可能公布新的调控新政。
比如
5
月
7
日,佛山公布了《关于重申房地产销售秩序加强销售现场公示有关工作》的特急通知,重申加强对房地产销售秩序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
其主要条款有:
1
、商品住房项目公开发售的首日,区局必须派员到场监督指导。严禁企业人为制造销售紧张气氛,严禁过分宣传和渲染楼盘热销情况。
2
、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暂停网签。要高度重视涉房地产市场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防止不良媒体炒作。
3
、避免在夜间(
17
:
30-
次日
8
:
30
)进行项目开盘或销售活动
.
4
、对预计购房人数较多的项目,尽可能采用摇号等方式进行销售。
5
、进一步完善车位信息公示,自
2018
年
5
月
1
日起,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项目预售时,必须提交《佛山市商品停车位(库)销售意向书》供区住建管理部门审核,意向书中除了要承诺销售价格区间、最高销售价外,必须承诺车位销售均价,便于购房者对车位售价进行合理预期。
5
月
8
日,东莞的新一轮调控政策正式公布,文件的名称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备案管理的通知》,签发时间是
5
月
3
日。
由于上述文件很清晰,我就不再重复东莞的调控内容。可以看出,东莞主要在限价上发力,而佛山主要在销售方式上发力。
为什么“大湾区”各城市突然启动了新一轮楼市调控?原因很简单: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在
5
月末、
6
月初正式公布,那个传说了一年多的大利好终于要来了!
所谓“粤港澳大湾区”,包括
11
个城市,它们分别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涉及三个关税区:中国内地、香港、澳门。涉及两种制度: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的资本主义制度;涉及中国
5
个一线城市里的
3
个——香港、深圳、广州。
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是最值得期待的中国区域发展规划,在高层的讲话里已经跟“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为四大核心战略。
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在“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透露了高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看法,大家可以看看视频截屏:
“这个大湾区搞起来不得了!”这句由衷的感叹,可以透露出很多耐人寻味的重磅信息。
最近,海南省又迎来了重大利好——将全岛建设自贸区,并最终可能全岛建设自由港。海南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广东的一部分,两个省现在一衣带水,两大顶级利好可以相互呼应、支撑!
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雄安新区和海南自贸区公布之后,都有极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基本上是宣告跟传统中国式房地产决裂,堪称“壮士断腕”。大湾区会照葫芦画瓢吗?
我的看法是:会加强楼市调控,但不会“壮士断腕”。因为海南、雄安的房地产才是“腕”,大湾区的房地产可能是“大腿”或者是“臂膀”。
雄安新区不用说了,基本上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新的蓝图,以前当地
3
个县的财政收入总共也没有多少,放弃房地产问题不大。
海南也差不多。根据统计公报,
2017
年源自海南的全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土地转让)”为
1222
亿,中央地方分成之后,海南省留下了
674
亿元,但海南省一年花了
1444
亿元。
这说明中央从海南拿走的财政收入不仅全部返还,还转移支付了一笔,倒贴了海南。
2017
年海南土地转让的“基金收入”未查到,根据
2016
年的收入、考虑
2017
年上半年的火爆、下半年的调控,估算出海南2017年的卖地收入大约是
300
亿元左右。
如果海南放弃土地财政,卖地收入首先大幅缩水,能保留三分之一就不错了(旅游用地、产业用地还允许转让);至于一般预算收入(
1222
亿元)里,大约三分之一跟房地产有关。
这意味着海南一年的总财力“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收入”(国企分红可以忽略不计),将一下子从
1744
亿元左右,缩水到
1144
亿左右。
中央的转移支付,至少要每年增加
600
亿。否则,则要大幅提高地方政府负债率,发行地方债。
相比之下,广东情况就完全不同。
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这三省三市是中央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地。
中央政府、军队的人吃马喂都主要靠这
6
个省市,此外中央每年给全国各地的数万亿财政转移支付,也来自这里。这六省一市,贡献最大的就是广东。
仅以深圳为例,一年
8000
亿左右的财政总收入,其中
5000
亿左右交给了国家,只留下
3000
亿左右自己发展。换句话说,即便是海南自身的政府总收入是零,损失的钱也不到中央从深圳拿走的一半多。
2017
年广东国有土地转让收入是
4675
亿元(计入基金收入,不计入一般预算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1315
亿里,三分之一跟房地产有关。如果学习雄安新区、海南放弃传统房地产,广东一年至少损失财政能力
6000
到
7000
亿,还可能影响上百万人的就业(房地产
+
建筑行业)。
所以,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或者大湾区)放弃房地产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放弃房地产更是不可想象的,
那样只能让政府进入“发债度日”、“印钞度日”的窘境,而且伴随数千万人的失业。
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告别房地产是必须的,但方式必须是理性的、可操作的,时间至少要
8
到
10
年。
其实直到今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房地产、建筑业仍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只是人家不过分依赖而已。
结论:
1
、海南、雄安对房地产的“壮士断腕”值得赞赏,代表了国家改革、试验的勇气。
但很难全面推广,因为国家正在全面减税,包括降低关税、企业个人税负,在这种情况下全国都“壮士断腕”是不可想象的。来自房地产的直接、间接收入,占政府全部收入的比重可能接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