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电影
十点电影,分享电影圈里那些有趣好玩的精彩影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工厂  ·  这件羽绒服,你别太好看! ·  2 天前  
电影工厂  ·  黑色毛衣真的很高级!好难不心动! ·  4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山一 X QQ 音乐|用音乐唱响女性表达的声场 ·  5 天前  
Sir电影  ·  乘风破浪的星二代们,正在挤满内娱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电影

「摔跤吧!爸爸」怎么就三观不正了?

十点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09 21:50

正文



「摔跤吧!爸爸」之前去年年底的时候,十点君曾安利过。


当时它重新了刷新了印度的票房,振奋了印度人心,但很快却有人站出来批其三观不正。


今天,咱们就不妨针对这一点,再拿出来仔细看看。


作者:小丑

来源:库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原标题:印度刘德华的新片很赞啊,哪里恶心了?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这周,印度刘德华: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上映了。


对于这部传说中的印度神作,之前早有耳闻。


本来我并没打算上电影院看。


因为,国内上映版时长为140分钟,印度版为169分钟。


在咱这,足足被阉割了近半个小时。


 

没想到,刚好有张票给到我手上。


更没想到的是,这次的阉割版,竟比我想象中流畅。


回来后,查了资料,上面是这么说的:


这个版本是在阿米尔汗的监督下完成剪辑的。


那剪掉的29分钟,其中关于众多制作公司的片头及片尾字幕部分就有5分钟左右。


 

另外,还剪掉一些印地语的笑话,典故等中国观众可能get不到的点。


以使本片更为贴近观众的观影习惯。


不管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反正确实没有发现太过于违和的地方。


 

这部作品,去年12月在印度上映。


到了现在快半年了,评分依然很高。


豆瓣有9分,IMDB有8.8,烂番茄也有83%的新鲜度。

 

但对于作品本身,前期看到有不少争议。


有人说,里面的价值观恶心。


看了后,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断章取义了。


 

片中,阿米尔汗扮演的父亲马哈维亚,年轻时曾经是印度摔跤冠军。


由于生活所迫,他放弃了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摔跤冠军。


但他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只可惜,妻子生了四个娃,全是女儿。


 

于是,马哈维亚将摔跤梦想寄托在了两个女儿身上。


两个女儿的童年被他剥夺了。


每天5点,女儿准时接受父亲的严格训练。

 

甚至,为了让女儿能够专心练好摔跤,马哈维亚剪掉了女儿的长发。


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件很容易沦为话柄的事。


而把女儿练成优秀摔跤手的地狱训练,却是一路伴随着街头巷尾对父女三人的嘲笑声。


 

对于有人说道那恶心的价值观,我提炼出来大致有两点:


父亲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子女,是种父权主义的落后价值观;


父亲独裁式地剥夺子女童年,这样独裁教育不人道。


但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一来断章取义,二来上纲上线。


 

先说将梦想加给子女一条。


父亲之所以会训练女儿成为摔跤手,是因为偶然情况下,他发现女儿竟将两个男孩打得鼻青脸肿。


他在女儿身上看到了天赋,而不是女儿一出生就把她们往这个道上引。

 

决定训练女儿之前,对于妻子的异议,马哈维亚是这么承诺的:


你把女儿交给我一年,一年内如果不成,我就放弃。


换句话说,其实父亲是因材施教,而不是拔苗助长。


 

另一条:女儿的童年被剥夺。


在片中,这是事实。


从技术层面来讲,所谓的快乐学习早教,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而已。


像英语,钢琴这类学习,光靠玩出来是不够的,要真想学得好,必须下苦功。


更何况是练摔跤。


对于两个女孩来说,代价就是牺牲童年了。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


如果放在其它一些国家,可能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被人诟病。


但在那个时候的印度并非如此。


片中,有个14岁的女孩出嫁前,就点出了那个时代,很多印度女人的生活:


如果没有其它出路,很多印度女人就只能早早嫁给一个甚至还不认识的人,伴随着锅碗瓢盆,就此度过余生。


 

所以,父亲让两个女儿练摔跤,其实为女儿的将来找到另一条出路。


甚至,父亲都亲自告诉体校的领导:


两个女儿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她们早早让我剥夺了童年。


但这样做,就不用让她们的余生和锅碗瓢盆为伍。


而且,她们还有可能为国家争光。

 


所以,我认为,在那样的条件下,这样的价值观何来恶心之说?


事实上,马哈维亚训练女儿成为摔跤手之路,已经为印度女性带来了正面影响。


《摔跤吧!爸爸》改编自真人真事。


现实中,就是因为女儿吉塔最终获得女子摔跤冠军,从而成为很多印度女性的榜样,并间接影响了很多印度女性。


 

吉塔的故事在印度家喻户晓。


她来自哈里亚纳邦农村,却在2010年举办的英联运动会上,实现了印度女子体育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梦想。


当时,她的胜利让整个印度沸腾。


 

摔跤在印度的民间很流行,尤其是吉塔所在的哈里亚纳邦,几乎家家都有练摔跤的。

但唯独女子练摔跤会被笑掉大牙。

 

即使女子到了摔跤场,也被拒绝与男摔跤手同台竞技。


 

甚至在吉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后,印度体育局也不肯拨经费,为吉塔的训练提供一张摔跤垫。


只因为,吉塔是女孩。

 

可即使条件恶劣,父亲依然在培养女儿的路上不放弃。


没有场地,就自己整一片沙地出来。

 

没有摔跤垫,就用床垫铺出来。


 

父亲为国争光的梦想,最终由女儿吉塔站在世界舞台上实现了。


影响的,是整个印度。


这一步,是吉塔用汗水一滴滴铺出来的。


女儿成功之时,当年还健硕的中年父亲,却已不知不觉步入老年。

 

这样的故事线,看似套路。


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很感人。


我自认为泪点极高,但看片的过程中,竟然好几次有着鼻子酸酸的感动。


 

这次,阿米尔汗扮演的马尔哈维这个角色,年龄跨度很大。


三个年龄段分别为19岁,29岁,55岁。


这位已经年过50的国宝级人物,却依然自虐式地改变体型。


先是轻松拍完19岁的戏份,接着,一个月内,他从138斤增重至194斤,完成父亲的戏份。


 

再下来,又是减重。


从194斤的肚腩大叔又练成144斤的肌肉男。


只因为他认为:


体形的变化会相应地带来身体机能和体质的变化,这些并不是特效能弥补。


 

而我们的印象中,印度片的一个必备因素就是歌舞。


但这次,《摔跤吧!爸爸》中,基本没有歌舞场面。


取而代之的,是诸多的摔跤场面。

 

这些摔跤场面,在镜头的调度下,增加了摔跤比赛动作的可看性。


但却不是为了场面而场面。



在武侠小说中,这样的场景让我感觉很燃:


如练成一身好武功,却没有练过手的高手第一次出战,却技压群雄;


或是高手落败,卧薪尝胆,最终绝地反扑,战胜最大敌人的。

 

片中的剧情和摔跤场面的配合,就让我感觉到这样的燃。


例如年幼的吉塔第一次上场与男孩子摔跤的情节,燃。


吉塔一步步走向世界冠军之路,燃。


 

更厉害的是,在吉塔走在冠军之路时,阿米尔汗扮演的老爸并没有沦为人肉背景。


通过剪辑,几次比赛,场下的老爸和场上女儿的戏份,为观众提供了两个视角,两种情感。


燃之余,最后竟然还夹杂了感动。


 

上面也说了,吉塔的故事在印度人人皆知。


但即使如此,当片中,吉塔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身后响起印度国歌的时候,依然感染了很多当时的印度观众。


这回,也打动了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银河护卫队2》是本周必看的商业大片,那么《摔跤吧!爸爸》则是本周最值得进电影院观看的良心好片。


但是,忘掉这个烂译名吧。



▼点击图片,看更多好戏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十点电影

欢迎把十点电影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哦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前女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