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投产
10月30日,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工程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建成,对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平台、液化天然气模块等高端油气装备,致力于打造集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油气田运维智慧保障及海工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全面投产后年生产能力近9万吨。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22年6月投入运营,攻克10项“行业首次”技术,通过信息化数字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智能化生产装备提升,打破传统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的数据孤岛。
2、IEEE Sensors 视触觉传感器的硬件技术综述
孙富春教授团队联合大阪大学万伟伟教授团队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义勇教授团队,依托国家自然基金委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国际合作项目(中方项目负责人是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日方项目负责人是大阪大学万伟伟教授),在传感器领域Q1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 发表综述“Hardware Technology of Vision-Based Tactile Sensor: A Review”,总结了近5年来视触觉传感器的硬件技术,包括硬件的类型、材料、制备工艺、性能以及集成技术。目前,视触觉传感器在耐用度、互换性、装配性、灵敏度、多模态、光学优化、产线结合和抗干扰等八个方面面临挑战。视触觉传感器作为交叉学科的产物,需要与时俱进地结合各学科的前沿技术。
3、机器人操纵世界模型,成功率超过谷歌RT-1 26.6%
来自中山大学和华为诺亚等单位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原语驱动的路径点感知世界模型,借助 VLMs 作为机器人的大脑,理解任务之间的动作关联性,并通过 “世界模型” 获取对未来动作的表征,从而更好地帮助机器人学习和决策。该方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并保持良好的泛化性。研究团队提出了 PIVOT-R,一种原语驱动的路径点感知世界模型。PIVOT-R 通过引入原语动作驱动的路径点感知,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操控任务中的性能。该模型不仅在执行效率上具备优势,还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该方法在仿真环境和真实环境操纵下表现优异,为机器人学习提供了一个新范式。
4、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金落地 总规模达100亿元
11月1日,成都科创投集团与成华科创投公司宣布共同组建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金,目标总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标志着成都都市圈首只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国资管理基金正式落地。此次合作旨在推动成都地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通过资本的力量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成都技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成都科创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担任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工作。投资领域将覆盖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能源和数字通信等多个前沿科技行业。
5、IEEE JSTSP综述:从信号处理领域分析视触觉传感器的研究
近期,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丁文伯团队在多年触觉传感器研究的基础上从信号处理的领域对视触觉传感器进行了全面梳理,相关文章以“When Vision Meets Touch: A Contemporary Review for Visuotactile Sensors from the Signal Processing Perspective”为题发表在信号处理领域顶级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J-STSP,中科院1区Top)。丁文伯团队从硬件和算法两个方面对视触觉传感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的方向包含多模态感知,尺寸优化,柔性革新,灵敏度提升,光场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闭环控制框架,触觉重建与定位,标准化与商业化等方向。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