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佳睿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风险均衡的理念迅速在资产管理实务界流行开来。那些致力于通过分散化投资来获取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纷纷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核心方案。但是,诸多实际案例也发现,纯粹的、不加任何杠杆的风险均衡策略很难产生具有吸引力的收益表现。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在经典的风险均衡策略中加入一些主动的管理,本文也是其中的一个尝试。首先,通过风险均衡策略给出中性配置,随后在相对中性组合一定跟踪误差的约束下,采用Black-Litterman模型完成资产配置。
风险均衡策略是指每个资产的风险贡献度相等,该类型的基金产品自2005年出现以来,业绩表现极佳。然而,这实际上得益于2000年以来,利率水平不断下行背景下债券的强势业绩。不过,当前的形势已然发生变化。利率不可能再像过去20年那样大幅下降,债券类资产在未来的业绩将很难继续维持在过去10年的水平之上。因此,跟随经济环境的变化探索更加动态的资产配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的风险均衡(Active Risk Parity)是一种以风险均衡组合为中性配置的投资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当基金管理人没有什么市场观点时,积极的风险均衡组合就是纯粹的风险均衡组合。而如果基金经理人对权益类资产持正向观点,并对债券类资产持负向观点,那么他就会倾向于增加权益类资产的权重,同时减少债券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风险均衡作为中性配置就很有意义,因为它在风险贡献度和业绩贡献度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
使用趋势跟踪的方法来构建积极的风险均衡策略。每周对组合进行再平衡,要求相对于中性组合的跟踪误差不能超过4%,采用Black-Litterman模型计算权重。并将组合的波动率目标设定为4.5%,以此来对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进行约束。最终成功地大幅降低了回撤,还获得了更优的夏普比率。
加入商品类资产后,不论是积极的还是纯粹的风险均衡策略,收益都得到了增强。假设权益、债券和商品类资产的风险预算分别为40%、40%和20%,采用和之前完全相同的方法来实现积极的风险均衡策略。在波动率相似的情况下,包含商品类资产的组合,收益上升了1%,而最大回撤也没有明显增加。不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业绩表现都非常出色。
风险提示。模型误设风险、流动性紧张引发的“股债双杀”风险。
全文请见1009《金融工程专题报告:大类资产配置模型及研究(六)——积极的风险均衡(Active Risk Parity)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