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天下》:
16年前,你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文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16年过去了,怎么看“文革”对今天社会的影响?
钱理群:
我觉得影响越来越大。这几年有一种思潮,主张回到“文革”,或者给“文革”很高的评价。现在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些人就主张用“文革”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长期遗忘历史,年轻一代对“文革”时期实际的政治情况、真实情况恐怕都不知道了,于是真实的历史面貌可以被任意解释了。没有走出“文革”,还包括思维方式中的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学生)从小就被教育——要有明确态度,站这边站那边。我们的历史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批判、总结,所以就走不出来。具体的历史事件过去了,但历史背后的思维方式延续了下来,会影响后代。
杜骏飞读记:
1、钱先生这句话很重要:“具体的历史事件过去了,但历史背后的思维方式延续了下来,会影响后代”。清理文革历史不难,难在清理文革思维。文革时代只十余年,但对其精神遗存的清除恐需数十年。
2、文革思维不在别处,就在阶层敌意里,就在单位文化里,就在网络风浪里,就在管制模式里,就在你我身上,就在全社会之中。
3、
我的药方是:常识治愈一切。这是我如今上课的主要动机。
《博客天下》:
你在《我的家庭回忆录》书中讲到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同人生选择和命运,怎么看现在的年轻知识分子?网络时代,很多知识分子一方面公共表达很激进,但同时又很犬儒。
钱理群:
现在整个知识分子的状态不是很好,很难让人乐观,很多发言背后是有利益驱动的。现在知识分子对立得非常厉害,北大也这样,左右两派,左派骂右派是汉奸,右派骂左派是五毛党。而且非要把对方灭之而后快,这其实都是“文革”的做法。
杜骏飞读记:
1、野蛮人讲利弊而不讲对错,而野蛮的文化人则认为一事只有黑白两端。
2、但凡真知都是深邃、平衡的,绝无可能浅薄、极端。
3、至于非友即敌,党同伐异,不共戴天,及相关之种种,那是仇恨教育的历史结果,也是理性虚弱、常识匮乏、生态恶劣、良知沉沦的标志。
《博客天下》:
在王瑶先生诞辰百年座谈会上,你说王先生对自己最有分量的嘱咐是“要拒绝诱惑”。你曾受过哪些诱惑?最想追求的是什么?
钱理群:
我处在北京大学那个位置,是王瑶的学生和部属,很多人找我做这样那样的事,包括我退休之后,也有人聘请我做什么院长啊,年薪多少多少啊,我一概拒绝。诱惑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各种机会。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就是要做一个独立的学者,要对历史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便宜占多了,你想做的事情就做不了了。
杜骏飞读记:
1、多说不。懂得拒绝,才有接受。
2、要洞察自己的使命,然后矢志不渝地完成它,一天也不松懈。
3、独立,是人格里的稀缺品,它是鄙视凡俗的出发点。
《博客天下》:
不少学生对课本中的鲁迅文章反感,社会上也曾有“鲁迅文章是否应从课本中拿掉”的争论。作为研究鲁迅的学者,怎么看这种情绪?
钱理群:
说穿了非常简单,现在谁都“怕”,谁都不愿意像鲁迅那样对待现实。因为现在不怎么谈鲁迅了,但也不能不谈——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非常高。其实很多人反对鲁迅,很大原因是觉得鲁迅太偏激了。鲁迅那种尖锐的思想,怎么受的了呀!所以我一直觉得,不是中学教材要不要鲁迅的问题,而是中国现在要不要鲁迅的问题。读懂鲁迅需要阅历,你现在读不懂,等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读懂。不能完全按学生喜好(教学)。数学、物理也有难懂的地方,你不懂不喜欢觉得枯燥,就不学了吗?接近鲁迅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你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第二个是当你对现实不满、思考问题的时候,鲁迅(文章)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杜骏飞读记:
一个鲁迅,横亘在中国一百年来的天际线。
衡量历史人物价值的方法是:看我们有多不愿意把他从历史中删除。
《博客天下》:
鲁迅还适合今天这个时代吗?
钱理群:
现在不都讲“改革”吗,鲁迅早就讲了,他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维持现状,还没阔气的要改革”。你看现在的中国不就是这个情况吗?有的人不愿意改革,但他打着改革的旗帜,维持现状或者发展自己的利益。而且,我们现在即使想到了问题,也不敢这么说。今天为什么需要鲁迅?他最大的好处就是拒绝被收编,他也不想收编我们。他逼着你跟他一起思考,但并不把现实答案告诉你。
杜骏飞读记:
我也认为,好的老师,好的课程,好的人文思想,只让人思考,而不让人背诵。
一代代的学生,他们能否从平庸教育中站起来,有主见,有思想,有创造性?这很重要,比什么税率、芯片之类都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中国下一个百年的基础和高度。
《博客天下》:
曾有读者问你对学生孔庆东的看法,你不愿多做评论,为什么?
钱理群:
我不愿意公开批评他,因为我们毕竟是师生关系。他毕业以后,我们还是朋友。他有很多粉丝,但这些粉丝在我看来都是非理性的。(他的观点所产生的)争议,从侧面反映了当下一个时代的问题,就是(观点)越剧烈越偏颇,反而越受欢迎。这样就出现完全两极的评价,极其讨厌和极其崇拜。因为这样,我就不大愿意公开评价他,但我的态度非常鲜明,他的很多看法我不同意。
《博客天下》:
你有一个很著名的言论“现在大学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括北大”。你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钱理群:
根本的问题是他们缺少信仰,生活没有目标。中国现在是一个物质主义时代、消费主义时代,其价值观就看你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有房。追求物质利益、追求房子本身没有错,但把它作为唯一的追求就是一个问题。现在大学是就业教育,为了就业,教育根本的意义就没有了。(现在)北大高智商利己主义者更多,这很可怕,(这样的北大学生)是最容易掌权的。
杜骏飞读记:
1、问题是,当这样一些人成为中国的精英
阶层后,国家会往何处去?譬如他们去了组织部,会如何选择干部,去了基层从政,会如何运用权力,去了大学任教,会如何做文化人,去了企业,会如何对待社会责任?问题就在这儿,高智商利己主义者很容易成功,且更容易繁殖,大学里出现一百个这样的“人才”,未来社会里会出现一万个这样的“人物”。
2、我是一个教师,有两件事可做:其一,多上课,多写点文章,讲清楚对和错、高贵和低贱;其二,决不鼓励那样的学生,也决不交游那样的人。
《博客天下》:
你从北大退休后曾在中学讲鲁迅,却并不顺利,甚至宣布“告别教育”。这中间是什么问题让你痛苦?
钱理群:
我总体是比较绝望的。我发现教育的问题,不是教育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背后)利益链条的问题,不仅行政官员被卷入,甚至学生、家长也被卷入其中。这个利益链条不斩断,中国教育是毫无希望的。但还是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坚守一些东西。我就提出一个口号——“静悄悄的教育存在变革”,从改变课堂开始,在课堂范围内讲一些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内容。局部改变有希望,但根本改变不可能,绝无可能。
杜骏飞读记:
1、我没那么悲观,我还有信心。我教了三十多年书,写了七百多期杜课,凡是深刻一点的思想内容,大部分学生就不耐烦,高致一点的观点,就立即会少人问津,但是我不介意。
原本,教育是为所有人的;但是,真正有超越性的教育,从来就是少数人的。
2、
思想的世界,规则就是这样。越是少数人的,往往越是稀缺的,越是孤独的,可能越是无价的。
《博客天下》:
有人质疑北大、清华的校训不符合现代社会,你认为呢?
钱理群:
我不知道北大有什么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北大的传统,至于什么进步,什么创新,那是意识形态,是套话,包括像“北京精神”是什么什么,没有任何人相信那种话。问题就好玩儿在这个地方,提出的人自己都不相信。现在(说)爱国的人爱国吗?真爱国的人不会整天谈爱国。鲁迅有一句话,“缺什么就喊什么”。
杜骏飞读记:
1、我不太关心北大、清华,但我熟知历史上的北大、清华。
2、我在南大任教,也时常提醒熟悉的人,不跟潮流,回到常识,向后走。
《博客天下》:
有人说“北大现在是不出大师的时代”。
钱理群:
不是现在,北大一直没出大师。晚清后五四前有一些大师,之后就基本没有了。大师,是真正有自己系统的原创性的东西。比如我讲鲁迅,并没有超出鲁迅的原创,那我就不是大师,我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学者。
杜骏飞读记:
1、如果刻意降低一下“大师”的标准,那么,大师还是四处可见的。但按照钱先生的要求,那就真的不多了。
2、不仅仅是北大,而是在整个学术界,如今没有一个出大师的土壤,没有一个培植参天大树的环境,没有一个尊重知识分子独立成长的文化。
3、这里,说的还是“学者”。如果是论“思想者”,那就真没有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者稀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众会被文化入侵者奴役。
《博客天下》:
作为鲁迅研究专家,鲁迅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钱理群:
鲁迅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他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解剖精神。他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所以我有很强的反省意识,我很知道自己的局限。我没有那种去宣讲、去影响别人的冲动,我对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坚持,另一方面怀疑。我理直气不壮。而现在很多知识分子是太气壮了。
《博客天下》:
我看到有一个评论说“你说的比写的好”。
钱理群:
其实我这个人讲话是有气场的。
杜骏飞读记:
我对气场这个词有一个因果阐释——热忱,清晰,外加坚信不疑。
《博客天下》:
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会写什么?
钱理群:
我早就写好了。一个北大学生曾写信给我——“不管别人怎么对你,我们都很喜欢你,我们觉得你是一个可爱的人”。那时我正遭到全国性的大批判。我觉得“一个可爱的人”,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如果我死了,墓上就写:这是一个可爱的人。
杜骏飞读记:
“一个可爱的人”有什么意思?以我之见,不如“一个有爱的人”。
《博客天下》:
大家肯定希望钱老以后越来越可爱。
钱理群:
老了,总有一天会让人讨厌的。
杜骏飞读记:
钱先生已经很老了,但社会对他的尊敬与日俱增。
我们的心总会被芳香的灵魂所吸引,即使死亡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
|
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
|
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
视频
:
杜课导言
|
新闻理想
|
元旦的晚餐
文字:
欢乐七语
|
我们就是那少数人
|
论沉默
|
视角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