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大明
如果小明不见了,就到这里来找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204星]RapidTable:基于序列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122星]funtrace:一款为C/C ... ·  2 天前  
黄建同学  ·  Andrej Karpathy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kg-gen:从任何文本中提取知识图谱的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大明

3年,1000篇文章,250万字,-1到1

秦大明  · 公众号  ·  · 2020-03-20 22:08

正文

今天无意中看到公众号后台提示,我已经在“秦小明”上发布了超过1000篇文章。如果按照每篇文章平均2500字来算,差不多约合250万字,大概20本书的样子。

这么一算,感觉自己还是蛮勤奋的,几乎做到了平均一天一篇文章。然而讽刺的是,自2017年我开始写公众号以来,就有中信等出版社邀约我合作写书,对于此类请求,我至今也未答应。这么来看,我也算不得多勤奋。

这三年写文字的时光,回首起来,感慨良多。今天看到去年金融课的同学有人非常用心地把我的文章自2017年开始,整理成文档留存,连续发了好几个压缩包才发完,说明内容的确不少。然每每我回去看当年自己的文笔、观点、逻辑、论证和思想,都觉得稚嫩和肤浅。

要特别感谢号上的读者特别是一直以来不离不弃,陪着我一起成长的老读者。没有各位,就没有公众号秦小明秦大明,也就没有今天的我。

谢谢各位!

这三年写字时光,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在工作事业方面,实现了从-1到1的跨越。

-1的意思,是我此前首次创业折戟,背负了一身债务。1的意思,是重新出发后,在短时间内实现了V型反转,弹的高度比此前任何时候都高得多。

现在大家能看到我在做的事包括两块,一是金融类的自媒体,如今已算得上垂直行业里绝对的头部大号。曾经心心念念的10w+,如今已是默认操作,家常便饭了。虽然主观上我并非多么无私的慈善公益家,但客观上我这几年的文章传递的知识观点和思想,改变了不少读者的生活,这一点我觉得挺开心的。

另一块是我的投资交易业务。

投资交易这一块,可以称之为“自营”业务。它和我的自媒体相关,但又相对独立。我不帮人管钱,不是我对赚管理费没有兴趣。相反,我看到身边一些朋友们帮人管个数亿数十亿的,每年管理费旱涝保收先拿个几百几千万,我也羡慕不已。

然而,人终究逃不开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我的认知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没有能力帮别人管理资金。在回撤较小的前提下实现客户资金的稳步增长,这严重不符合我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生活观和工作作风。为避免我和客户的潜在投资理念冲突和交易策略分歧,我干脆不接管任何人的钱,自己少赚点,也落得清闲自由。

人认清自己的能力圈,擅长做什么,不擅长什么,非常重要。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秘诀,就是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竞争。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目标一样可以实现,财富一样可以慢慢积累。

另一方面,在生活当中,我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三十出头的年纪,已经不再像创业之初的少年,觉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青春的逝去,是人们永恒追忆的话题。我自己也常常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听着林间的鸟叫和河里的潺潺水流,回忆起十年甚至就是几年那个懵懂无知欲望无穷的少年,感叹岁月催人老,时光不留情。

人生大概会是这样,越往后走,就越会回归内心。不再像以往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求。现在倒是越来越“无欲无求”,懂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道理。也明白什么叫,自己的生活与他人无关的朴实智慧。

人一旦欲望降低,就更容易获得幸福。比如,我以前常常觉得一定要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扎根,那样才证明自己的能力有多厉害。

然而过去这一年,我大部分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穿梭于小镇与乡间,觉得离开大城市的熙熙攘攘,生活竟然更加安心,天空也更明朗。这种心境,可能冥冥之中,也促进了我在投资交易上理解的深入和实践的收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