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xx
,现年
53
岁。
2014.12
发现左乳肿块,伴左乳胀痛,未予特殊诊治。
2015.2
我院外科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征象。
全麻下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III
级。肿块大小
4*2.5*2cm
,左腋下淋巴结
8/17
见癌转移
IHC:ER(-)PR
(
-
)
CerbB-2(+++)Ki67(35%)Luminal
分型
:HER2
阳性。
诊断:
左乳癌
pT2N2M0 IIIa
期
浸润性导管癌
III
级。
2015.2-7
月辅助化疗及靶向:
EC-TH
(标准剂量)。
2015.7
月辅助放疗:
25
次(左侧胸壁内、外切线野
+
锁骨上下野,总剂量
50Gy/25F
)。
2015.9月中旬彩超:肝内非均质肿块,结合病史考虑肝转移。
肝胆道MR:
肝右后叶异常强化结节,考虑转移瘤(0.9*1.4cm)。(患者拒行肝脏活检)
CT:
肺、脑、淋巴结等未见转移、骨扫描:未见转移征象。
DFS:
6+月。
2015.9.17诊断:左乳癌综合治疗后,肝转移。
肝右后叶内见一约0.9cm*1.4cm稍长T1稍长T2结节,边界清,增强扫描程环形强化考虑肝转移瘤可能性大。
治疗前:
2015年9月17日MR
2015.9.26 吡咯替尼+卡培他滨 21天为一周期。
吡咯替尼:
400mg 口服 1次/日 D1—D21天。
卡培他滨:
1.6g 口服 2次/日 D1—D14天。
治疗2周期后:2015年11月5日MR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表面光滑,左右叶比例适中,原右后叶异常信号结节基本消失。
2016年1月28日MR:肝内未见明显转移瘤
2016年6月5日MR:肝内未见明显转移瘤
2016年12月29日MR:肝内未见明显转移瘤
2017年6月15日MR:肝内未见明显转移瘤
2018年1月11MR:肝内未见明显转移瘤
2018年6月28日MR:肝内未见明显转移瘤
2周期联合治疗后,2015年11月至今为CR状态。
. 是否曾经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第一疗程:1-2级腹泻,对症处理后有所缓解。无皮疹。
第二疗程:症状逐步减少并适应。
. 如何处理?
服用蒙脱石散后症状控制。
. 持续时间?
首次腹泻发生在服药后第2天,第一周期为患者腹泻的高发期。
. 目前情况如何?
状态稳定,腹泻可逆。服药期间两次手足综合征,卡培他滨减量至初始剂量的50%。
这是一例HER2扩增型患者,在辅助抗HER2治疗期间发现肝脏转移,属于对曲妥珠单抗的原发耐药。首选吡咯替尼抗HER2治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2周期治疗后疾病达到CR,有效持续时间已达39个月以上。该患者接受双口服药物维持治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较之静脉用药,口服药物在患者的就医、用药方便程度、不良反应等多方面存在优势,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HER2
阳性乳腺癌具有高度的侵袭性,易导致复发转移,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在国内外的各大指南中,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