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duTech自留地
新鲜、热辣、接地气的教育技术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司机开车撞死人被判无责!原因是…… ·  8 小时前  
直播海南  ·  复旦大学通报:已处理! ·  11 小时前  
直播海南  ·  警惕!广东爆发2起,均在学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duTech自留地

智慧教室的10个"智慧"难题(1)

EduTech自留地  · 公众号  ·  · 2018-05-09 07:45

正文

最近几年,时不时地被邀请去访问一些学校,看他们的智慧教室项目的进展。其中,有一些是国内的,也有一些是国外的。这几年,也常常跟一些企业界的朋友交流,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智慧教室解决方案。

为此,我得到很多机会学习、观摩、思考 "电子书包"、"自带设备"(BYOD)、 "智慧教室"之类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

时过境迁,当年的"电子书包"之称谓不再时髦了,用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正流行"智慧教室",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热的当下。

无论如何,也不管你叫它什么,仔细思考这些"智慧教室"项目,大体上普遍面临10个难题:

1、部署:缺乏系统思考

绝大多数 "智慧教室",和绝大多数教育教学的改革一样,都可以说是在 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打补丁。

提到"弹性离校"要改革, "弹性离校"这块补丁就贴上去了;高考改革要搞"走班排课",学校的身上又多了一块 "走班排课"的补丁。如此这般, 补丁越来越多,学校负重前行。

把平板电脑交给老师和学生,是万里长征之第一步,是学校变革诸多因素中的一个。

缺乏系统思考,是当前学校 "智慧教室"项目的第一个难题。

2、设计:缺乏科学规划

我们常常发现,许许多多学校和地区的类似教育改革项目,都可以说是仓促上马的项目,盲目冒进是最常见的现象。

前些日子,到一个朋友的学校交流,他们跟我介绍说,学校目前有18个 "智慧教室"项目的试点班级,马上要上马另外50个试点班级。

试点步伐太大,整个项目属于"急就章",来不及设计和规划,更不要说是系统的设计和科学的规划了。

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说,这些缺乏科学规划的仓促上马的项目,极有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僵尸"项目。

一个学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执行计划

(节选自 NWOET,特别鸣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