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标准化
中国标准的记录者,标准中国的推动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先祝生日快乐!再祝节日快乐! ·  昨天  
澎湃新闻  ·  涉嫌集资诈骗!深圳警方深夜通报 ·  3 天前  
新华社  ·  青海湖,“胖”了! ·  3 天前  
爸妈领域  ·  年过五十的70后,未来10年都会经历5道"坎 ... ·  5 天前  
新华社  ·  铁路电子发票怎么开?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标准化

【学术】新能源并网标准体系发展分析及思考

中国标准化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11 17:00

正文

摘要


新能源标准作为新能源产业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对于推动我国能源装备制造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制造2025对新能源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推动新能源标准体系的进步,在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并网标准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新能源标准体系的研制经验和作用成效,剖析了2025产业强国战略背景下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需求,提出了新能源并网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思路,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新能源,标准体系,

研制经验,发展建议


1 中国制造2025对新能源标准的需求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突破10大高端领域,其中一项就是电力装备,作为电力装备的重要和核心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的发展和推进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亟需研究突破升级。


新能源标准作为新能源产业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对于推动我国能源装备制造迈向中高端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先进新能源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规范行业健康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因此落实《中国制造2025》需要全面发挥新能源标准作用,加强以标准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技术基础建设,强化基础领域标准,加快实施对标达标,提升基础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寿命;将新能源标准作为占领高端电力装备制造市场的利器,推动我国高端制造领域发展;积极参与新能源国际标准制定,加快我国新能源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发挥在中国制造“走出去”中的巨大支撑作用。


新能源并网标准是新能源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并网标准体系的分析可以以点代面,剖析洞悉新能源标准体系对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作用。


2 新能源并网标准体系发展历程


2.1新能源标准总体情况概述

新能源产业涉及设备制造、规划设计、生产管理和调度运行等多个环节,需要建立各环节有机衔接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电源侧和电网侧的整体协调,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并网是国际能源与电力技术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大规模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并网技术标准的有力支撑。


为推动中国风力发电标准化工作,2004年电力行业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并启动了一系列标准的制订工作,为中国风电的起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5月,能源行业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下设7个分技术委员会。2014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开展了风电标准体系修订工作,形成了包括7个专业分支共378项标准的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目前随着行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该标准体系仍在进行持续的修改完善。


图1 中国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体系


光伏方面,为全面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及标准化工作,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组建光伏发电及产业化标准推进组,下设基础和材料工作组、电池组件工作组、系统部件工作组和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组等。


为加快光伏并网标准体系的建立,2011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了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研项目《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分析研究了光伏并网发电的标准体系,构建了健全合理的包括基础通用、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及质量评定、运行维修和并网检测四大类80余项标准的光伏并网发电标准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光伏发电并网标准体系框架


在相关标委会的统一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并网相关的标准基本完备,尤其是以《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等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标准对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有功无功控制、低电压穿越、电能质量等方面均提出了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有效支撑了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并网发展,同时引领和推动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但是随着新能源发电穿透率的逐步提高,新能源并网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需要对原有标准进行修订并适当制定一部分新的标准,针对性地提出新能源发电高电压穿越、动态无功注入、间谐波、远程监测、集群控制等方面新的技术要求,降低大规模新能源对电网运行稳定性与电能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2.2新能源并网标准体系的研制经验

风电并网标体系准的发展是我国新能源并网标准体系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重要的分析和指导意义。


我国的风电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中国第一个商业化并网风电场-马兰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但是,在此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风电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主要还是处在试验示范阶段。直到2005年,中国除台湾省外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仅126.6万kW,拥有风电场62个。这一时期,风电及相关标准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总体规模较小,装机容量最大的新疆在2005年也仅有18万千万的装机容量。风电占电源总装机的比例也很小,对电网影响有限,没有专门的针对风电接入电网方面的技术标准。

(2)相关设备以进口产品为主,2005年累计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22.7%,进口产品占77.3%。因此多数情况下等同采用了国外的相关标准,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

(3)相关标准主要是设备层面的标准,主要关注设备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对设备的并网运行特性关注较少。


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始于2005年,同时2005年也是中国新能源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并网技术标准和其他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的有关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国家标准。”


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先后制定了中国风电发展目标,并根据发展现状实时进行调整。主要解决以下几个严峻问题:

(1)风电并网技术储备薄弱,风电并网规划设计、试验检测、功率预测和调度运行等多个环节技术要求不明确、不衔接,造成并网规划和运行无章可循。

(2)国内风电制造业刚起步,发电装备并网技术指标落后、并网性能差,造成大规模风电脱网事故频发,危及电网运行安全。

(3)并网技术严重依赖国际标准,等同采用一些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国际标准,无法适应我国的电网条件,运行可靠性差。

为引导和支撑大规模风电的并网发展,2005年12月12日,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技术指导性文件《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2005),首次提出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考虑到当时我国风电尚在发展初期,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标准适当放宽了对风电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


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经过连续几年的翻番增长,2008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1000万千瓦。但是,随着我国在电网末端集中开发的风电装机规模不断增长,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2008年以后,我国电网中陆续发生了多起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多次的事故分析表明,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适应风电大规模接入,提高风电并网性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全国电力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了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的修订工作。标准修订过程中借鉴了国际的先进经验,同时充分考虑了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2011年12月30日,修订后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9963-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正式发布。


与2005年版本相比较,新国标在风电场有功无功控制、风电出力预测、低电压穿越能力、接入系统测试等方面均增加了相关内容,提出了技术要求和具体指标,并且针对百万千瓦规模的大型风电基地提出了动态无功方面的相关要求。


2011年,国家能源局、原国家电监会陆续出台风电并网管理政策文件,通过对相关技术标准的引用,强化风电并网管理,基本杜绝了大规模风电脱网问题,保障了风电并网后的电网安全。


这一时期,我国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工作,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风电并网领域的关键技术。在凝练提高创新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风电并网系列技术标准,实现了风电并网规划和运行各个环节中技术要求和参数的有机衔接和协调统一,摸索出了“科技研发、标准制定与工程应用一体化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实现了标准化和产业化的互动融合,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实现了各自的发展和提升。


3 新能源并网标准的作用成效


通过新能源并网系列标准的研制解决了我国新能源发展初期面临的新能源并网技术储备薄弱,大规模新能源脱网事故频发,并网技术严重依赖国际标准三个严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支撑了我国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达2.26亿千瓦,约占全世界风电和光伏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成为世界上新能源发展最快、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

(2)为国家制定新能源并网政策与法规提供了技术支撑。《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要符合并网技术标准;2011年,国家能源局、原国家电监会陆续出台新能源并网管理政策文件,通过引用本系列标准的技术要求,强化新能源发电并网管理,基本杜绝了大规模新能源脱网问题,保障了新能源并网后的电网安全。

(3)打破国外垄断,助力我国新能源装备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实现了我国新能源发电装备的国产化替代,产品价格5年内下降约70%;推动了我国新能源装备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助推金风科技、阳光电源等国内企业的产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提高了我国在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影响力。2012年,我国牵头编制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市场战略局白皮书《大容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及大容量储能的应用》。同时,基于国内系列标准研制及应用成果,2013年,我国在IEC发起成立了“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分技术委员会(IEC SC 8A),并承担秘书处工作。主导制定IEC标准4项,参与制修订IEC和IEEE标准20项,IEC SC 8A的成立为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搭建了平台,实现了新能源并网国际标准领域的中国引领。


4 新能源标准化支撑2025产业强国战略


新能源并网标准的制定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升级,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对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标准的不断更新,从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不断进步。


从新能源并网标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标准在支撑智能装备制造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智能制造,标准要先行,应及早对新能源标准进行规划,遴选优先,对重要标准进行制修订工作,促进标准引领产业进步。


具体来说应加快现有新能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修订、整合和完善,适时制定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标准的先进性;加强能源装备标准制修订所需的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接,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级,形成统一、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技术装备标准体系。


5.结语


随着新能源逐步由补充型电源向主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标准化工作任务任重道远,需要相关单位与行业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不断完善新能源并网标准体系,更好地促进新能源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信息

刘英军1郝木凯1高栋1罗魁2

(1.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刘英军: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技术研究。

郝木凯: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研究。

高栋: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研究。

罗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通讯作者,工程师,主要从事新能源并网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GLOBAL WIND STATISTICS 2016 [EB/OL]. [2017-02-10].http://www.gwec.net/wp-content/uploads/vip/GWEC_PRstats2016_EN_WEB.pdf.

[2] 施鹏飞. 2005年中国风电产业回顾和未来5年的展望[J].中国电力,2006,39(9):16-18.

[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Z 19963—2005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4] 孙华东,张振宇,林伟芳,等. 2011 年西北电网风机脱网事故分析及启示[J].电网技术,2012,36(10):76-80.

[5] 叶希,鲁宗相,乔颖,等.大规模风电机组连锁脱网事故机理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8):11-17.

[6] 赵雅青. 基于PSS/E的大规模风机连锁脱网事故仿真[J]. 华北电力技术,2015,(01):5-8+13.

[7]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9963—2011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8] 梁才浩,黄镔,张占奎,等.大容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及大容量储能的应用[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85-88.

[9] 戴慧珠,迟永宁.国内外风电并网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2012,45(10):1-6.

[10] 刘永东.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5):23-24.

[11] 陈志磊,牛晨晖,李臻,等.光伏发电并网标准发展[J].电力电子技术,2013,(03):15-17+35.

-THANKS FOR READING-


来源  |  《中国标准化》2017年第8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标准化”

「中国标准化」旗下刊物

《中国标准化》

《中国标准化海外版

《标准科学》

《标准生活》

《产品安全与召回》


关注「中国标准化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标准化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