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剑圣喵大师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寒夜迷途人。这里有一个你未知的心理学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鼠绘情报站  ·  收藏超1600个龙珠手办的人,遇到地震会怎样? ·  8 小时前  
一条漫画  ·  过年就这样贴对联! ·  20 小时前  
鼠绘情报站  ·  来自50年前的“预言”!《哆啦A梦》1975 ... ·  2 天前  
Kane的小K屋  ·  方便查阅的全部漫画目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剑圣喵大师

35岁在星巴克假装上班:别担心,你永远都来得及

剑圣喵大师  · 公众号  ·  · 2023-07-10 18:36

正文






文:剑圣喵大师


>>>01<<<

知乎热搜上突然有了这么一个问题。


 “中年妈妈失业后「瞒着亲人在星巴克假装上班」,如何看待中年人失业的现状?”


问题描述是这样的:

三十五岁突然失业,九九瞒着父母、公婆和女儿,每天去星巴克假装上班。失业的日子,内心像是在踩跷跷板,有时因为有了难得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快乐,有时又被焦虑追着跑。中年人的生活总是不易,那些内心的崩溃、挣扎、纠结很难向人诉说。但在这里,她可以跟陌生网友分享这一切,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在这个问题下,有很多答主分享了自己的暖心经历,希望能安慰到这样的人。


不过,解决了问题的答主,很多时候有外部资源,有身边人的理解,有自己原本的人脉和经历。


而遇到这个问题的很多人往往没有这样的运气。


其实解决这个答案就已经在问题描述中了:

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这句话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并不是一句鸡汤,只是你需要把“认识自己”更加的详细。


你需要认识到,你不应该再按照原本的生活方式进行了。


由于童年的经历和家长的无意识教育,当代人有几种错误思维。


而这几种错误思维恰好因为35岁失业而爆发了,去星巴克假装上班,只是这几种思维的延续而已。


首先是面子思维:

“三十五岁突然失业,九九瞒着父母、公婆和女儿,每天去星巴克假装上班。”


即便遇到了重大的挫折,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不要让家里面的人担心。


这个理由很暖心,但其实是充满了傲慢的。


你默认所有关心你的人,全部都不会体谅你的困难,会因为你的变故选择疏远你或者直接崩溃?


你把人想象的太弱了,如果一个家庭完全没有抗风险能力,那么我们组成一个家庭的意义是什么?


也或者人在内心的更深处,选择这样的隐瞒,有一种更深的自卑。


“我只是家庭的赚钱机器,一旦我失去价值,我就没有资格得到家人的爱了!”


我们是不是太习惯应试教育的思维了,只要我们做好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的无情工作学习机器,就是我们唯一的意义。


问题描述中:“有时因为有了难得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快乐,有时又被焦虑追着跑。”


就是这个“无感情消耗品”的真实写照。


因为大家一直以来,都被外界用一种社会规训的方式,逼着你做“必须做的事情”,这导致你没有时间精力在更重要的地方投入严肃的思考资源,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你每天脑海里都有无数的这样声音。


“你看别人家的XX,30岁都已经当上大学老师的,外表看上去很年轻,而你连个博士学位都没有?”


“兄弟,这个岁数就得潇洒,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25岁,连个女朋友都带不回来,别人家得XX都已经生二胎了!”


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在满足周围人的期望中,逐渐走过来的。


我们没有认真去思考这些事对我们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只是不想让别人失望,因为别人都觉得这是正确的。


然后,我们“疯狂了”“结婚了”“生二胎了”,突然发现这些事情,没有旁人所描述的那么高大上,那么有意义,要是不做就会被社会抛弃一类。


“就这?”


你的大脑中满是问号,于是你只会得到这个结果。


“中年人的生活总是不易,那些内心的崩溃、挣扎、纠结很难向人诉说。”




>>>02<<<

“中年人的生活总是不易”这句话对吗?对的,但是正确的概念是:“没有任何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这句话听起来很绝望是吗?其实不是。

  

而是,你的这一生,无论在什么样的时间,在什么样的地位,在什么样的身份下,你都没办法完全避免痛苦。

  

你幻想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忍耐后,从此就不必劳累,从此就不必担忧,从此就不必焦虑。

  这是不可能的。

  

回避痛苦,只会换来一种对痛苦更低的感知。比如当大人因为失业而痛苦时,很多年轻人因为游戏停服而痛苦。

  

你换了一种更加高贵的身份,无法避免痛苦,只是痛苦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给你。

  

比如,我身边的富二代朋友们,很多人都因为无法做出父亲的成绩而痛苦,都因为总有那么几个女生会看透他们内心的贫瘠,对他们的金钱没有兴趣而痛苦。

  

正确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你只要学会认错即可。

  

可惜“中年人的生活总是不易”这种“年龄衰退论”,背后的逻辑是一种绝望。

  

即“既然我的力量衰退了,那我应该更加没有方法解决困难了吧。”

  

其实,中年人并非没有优势。

  

在30到40岁的阶段,是流体智力没有太大消退,而晶体智力却在逐渐升高的阶段,这个时候你有足够的体力和资源去面对一些问题。

  

说实话,这比那些体力比你强,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和金钱的年轻人来说,更有希望解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