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蓝博士
用生命影响生命,伴您找到内心的宁静和与人的和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瞬间清醒,不愧是刘震云封神之作! ·  昨天  
读书杂志  ·  新刊速递:2025年第2期封面+目录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怎样把短视频刷成自己的“知识库” ·  4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4 天前  
深夜书屋  ·  熬夜看完,庆奶的自传真的太燃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蓝博士

有一种救命大智慧,叫及时止损

海蓝博士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8-20 22:04

正文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遗

物语

+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01

23岁的李文星死在了这个夏天。

因“误入”传销骗局而命丧天津。

为什么传销就屡打不绝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新闻报道。

李文星死后,很多记者赶往事发地暗访,

得到了一些传销人员这样的回答:

“钱都给骗没了,我得骗回来。”

“我投入了40多万,你让我怎么撤?”

“投入了这么多钱和精力,不敢放弃啊!”

“交了36000元,就这样回去,心不甘啊!”

“我不甘心,我没法给自己一个交代。”

你看,这些陷入传销的人,

大多数并非不知道传销是个骗局,

但他们为什么不愿从传销中退出呢?

因为他们——不甘心。





02

一个搞经侦的民警朋友,

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话:

“很多误入传销组织的人,

其实没多久就知道这是骗局了。

他们之所以‘出不来’,

沦为传销组织的帮凶和打手,

既不是被彻底洗了脑,

也不是被限制了自由,

而是因为他们不甘心。

不甘心投入的钱拿不回来,

不甘心投入的时间没了价值,

不甘心投入的精力打了水漂,

所以想方设法要把损失捞回来,

于是在传销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个传销头目说:“传销做的就是人的不甘心。”

大多数“出不来”,都是因为不甘心。





03

为什么这样不甘心呢?

源于一个词——损失憎恶。

著名心理学教授亚科斯和布拉默,

在1985年做了一个实验:

他俩先让实验对象花100美元,

买了密歇根滑雪之旅的票,

然后等几天告诉实验对象,

其实威斯康星滑雪之旅要好玩有趣得多,

而且票价只要50美元。

于是实验对象又买了威斯康星的票。

但过几天,教授告诉实验对象:

“这两次滑雪之旅的时间重了,只能选一个。”

你猜大家会选择哪一个?

大多数人选择了更贵的那个,

而不是更好玩更有趣的那个。

实验对象说:“选100美元这个,只损失了50美元。若选50美元这个,则会损失100美元。”

于是,两位教授提出了“损失憎恶”理论:人们面对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04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

曾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损失憎恶”效应:

他对一群实验对象说:

“向上抛出一枚硬币,

落地正面,你就赢100美元;

落地背面,你就输100美元。”

你会参加这个赌局吗?

大部分实验对象选择了拒绝——对他们来说,失去100美元的恐惧,远比得到100美元的欲望要强烈得多。

接着,卡尼曼改变了实验方法,

他先给每个人发500美元,然后说:
“你现在面临两个选择。

一个是:立马退给我250美元。

一个是:抛硬币,正面朝上,这500美元全还我;背面朝上,你不用退任何钱。”

结果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抛硬币,

为了避免250美元损失,他们甘愿冒险。

卡尼曼说:我们天生就对“损失”更加敏感,为了避免损失或找回损失,我们会变得冒险。

那些陷入传销的人之所以不愿出来,

就是因为他们不甘心“损失”,

所以决定“冒险”赌一把。





05

而且,不仅仅是变得冒险,

他们还会用“承诺一致性”心理来强化冒险。

什么是“承诺一致性”心理?

先给大家讲一篇村上春树的《再袭面包店》:

一位刚结婚的丈夫,夜里饿醒了。

而家里任何食品都无法消除这种饥饿感。

丈夫想起多年前也曾出现过这种感觉:

当时,他和伙伴一贫如洗。

有一天饿得不行了,就去抢一家面包店。

成功了吗?并没有。

在他们下手前,店主把面包送给了他俩。

作为条件,店主要求两人陪他听一张唱片。

于是打劫变成了交易——听歌换面包。

饿的人吃到了面包,

喜欢音乐的人分享了所爱的音乐,

犯罪消失于无形,不是皆大欢喜吗?

然而,并没有。

打劫不成的阴影一直如魔咒般潜伏在他心里,使他难以安宁。

妻子说:“要消除心魔,只有再抢劫一次。”

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然后,一直困扰他的饥饿感神奇地消失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荒诞,

但说的正是“六大原生影响力”中的一个——承诺一致性。

何谓承诺一致性?

就是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

一旦作出艰难的选择,

人就很乐意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然后自发地去寻找理由,

来说服自己把这个承诺继续下去。

之所以称为“原生影响力”,

就是因为这是扎根在骨子里的影响力,

一旦发生,就不太受大脑的控制。

如果行为无法与之前的承诺达成一致,

人就会变得心情抑郁、焦躁不安。

那些陷入传销的人为什么出不来?

因为他们为了避免心情抑郁、焦躁不安,

就不断用“承诺一致性”来强化自己的冒险:

“我做的事情是对的,我做的事情是对的。”

不断说服自己一直这样坚持下去。

因为损失憎恶——我们做出冒险行为——为了冒险行为得以持续,我们用承诺一致性来欺骗自己。

于是,我们终于沦为传销的帮凶和打手。





06

不要以为这种情况只出现于传销,

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最近,一位朋友和他老婆闹得不可开交,

希望他能读到这篇文章。

大学时,他喜欢上了班上一女生。

这女生,人长得很漂亮,

但就是有点花心,追她的人特多。

为了追到这个女生,

他对她特别特别好,远超其他男人。

很幸运,最终他娶到了这个女生。

但生了孩子不久,女生就不甘寂寞起来。

勾三搭四,春色无边。

他知道后,心里无比痛苦,

却还是对她特好:“相信她会慢慢收心。”

但前年,女生终于提出:“我们离婚吧!”

他的脑壳一下就爆了:

“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我付出了这么多,你说分手就分手?”

他不甘心,于是两人天天争吵。

他不甘心,“反正我就是不离。”

先是争吵,接着是对打,

孩子受到惊吓,经常半夜尖叫惊醒。

争吵一年,他的感情早已消磨干净。

我劝他:“既然没感情了,就放手吧。”

他咬牙切齿地说:

“凭什么她这样对我,我还要成全她?”

“她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让她好过。”

就因为不甘心,他在“恐怖战争”中已浪费了两年时光。





07

这样的不甘心还发生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一高中同学,爱上了赌博。

最开始,曾经一晚上赢过一栋别墅。

但后来,却连自己的房子都输掉了。

姐姐哭着劝他:“收手吧。”

他说:“那怎么行,我都输了那么多了。”

父母哭着央求:“收手吧。”

他说:“再等等,我一定会赢回来。”

最后,他欠了500多万。

借了高利贷,没钱还,只有丢下父母妻儿跑路。

至今,他仍然音讯全无。

我们小区还有一哥们,迷上了彩票。

他把所有余钱都花在了买彩票上,

十几年算下来,起码五六十万了。

他现在仍不肯收手:

“花了这么多钱,我不甘心。”

“万一下一次就中大奖了呢!”

于是,他在彩票路上越走越远。

最常见的还有我们对工作的不甘心。

现在这份工作,你极其不喜欢,

可你就是舍不得放弃:

“处长这个位置,我付出了多少汗水啊!”

“现在辞职的话,以前的付出都白费了。”

于是,你干了一辈子不开心的工作。

亚科斯说:“我们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引起的。”

因为不甘心,我们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幸福。





08

那么如何跳出可怕的不甘心呢?

你必须知道一个词——及时止损。

在讲“及时止损”之前,

我们得先弄懂经济学的另一个著名词语——沉没成本效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