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那个清明,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的一年级学生,大多数都是1979年出生的。在昆明钢铁总公司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见到朱琳时,记者感到几分诧异。
云南·昆明钢铁总公司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业务员 朱 琳
朱琳是照片中那位捧着花圈的小男孩。当年他是班上年纪最小的,1980年生人。可见到他时,朱琳成了这个班上学生中,最显老的一个。
不是云贵高原的紫外线,也不是沧桑的岁月,而是炼钢高炉前高达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灼烤,锻造了一个蓝领工人老练成熟的形象。
很难想象高炉前高温对人灼烤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朱琳在高炉前一干就是16年,从炉前工干到了炉长,也为昆明钢铁公司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炼钢工人。
说到在高炉前工作,一天要流多少汗时,朱琳不愿多说。他说,我们流的汗,与烈士们流的血没办法比。
在工友的眼里,朱琳是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好师傅。
虽然离开了麻栗坡,但朱琳相对别的孩子,对老山的记忆和认识都要更深刻一些。
朱琳降生在麻栗坡县南温河乡。家乡的老屋离老山很近,近得抬头便能看到老山主峰。朱琳的父亲是乡里的邮政投递员,母亲是乡中心小学的老师。这本是一个过着平静生活的幸福家庭。可是,一通炮火把这个家庭的生活全部打乱了。一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战火。
在朱琳幼小的印象中,麻栗坡县城的军人似乎比老百姓还要多。但他懂得,没有这些解放军叔叔,他们一家还有可能再次背井离乡。
当朱琳得知学校要组织学生去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时,他就早早地动手,自己编扎花圈。从学校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有将近5公里的路程。他一肩挎着干粮,一肩挎着水壶,虔诚而又庄严地捧着花圈,徒步而行。扫一次墓,来回差不多要走上一天。
扫一次墓,犹如进行了一次洗礼,教会了朱琳小小年纪就吃苦耐劳。他觉得,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一直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看着他们。
初中毕业后,朱琳进入昆明钢铁公司的技校读书,而后便在炼钢高炉前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青春,后来在昆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那时,从昆明到麻栗坡的交通不便,回一趟老家要花费6个多小时的车程。朱琳说,春节有时也可能不会回麻栗坡过年,但清明节一定是要回老家的。一个是给祖坟上香,另一个就是去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这几年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也记事了,回家的路也好走了,朱琳就带着自己的孩子,不仅去烈士陵园扫墓,还要上老山主峰看看。他有一个很淳朴的想法,做人哪能忘本,要懂得感恩。不光自己要做好,还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好。
说到心目中的老山时,朱琳总觉得影视中的战场场景,和他小时候经历的大不一样。朱琳一直坚信,要传承好老山精神,就必须记住一个真实的老山。
(玉溪●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