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享充电宝的第三方运营数据,只有艾媒咨询发布过的Q1报告,此后都是各家声称自己处在行业领先位置,因此无法客观呈现行业的竞争格局。
资本的却步,或许说明共享充电宝已经触及行业天花板。
在共享充电宝持续火热的上半年,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曾明确表示,共享充电宝没有特别大的需求,第一是成本太低,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拥有自己的充电宝;第二是替代方案太多,大多数饭店都可以免费提供充电服务;第三是流动很麻烦,用户用完后还是要还回到相应的机柜。
同时,他也透露了投资人的一个普遍心态,“像团购一样投一家公司”,另外就是愿意跟着规模大的,或者特别有自己逻辑的机构投资。就目前来看,腾讯、小米、红杉、金沙江都已经完成布局,这意味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第一轮投资热潮已经平息。
原源表示,行业下半年鲜有融资,不是说明资本市场对行业的关注度减退,而是资本方变得理智起来,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单纯通过资本力量扶持一个新品牌弯道超车非常不现实”。他告诉品途商业评论,街电一直有接到投资意向,“只不过现在不缺钱,把重心放在市场层面。”
与资本放缓的脚步不同,电池充电技术正在发力,尤其是手机行业的领导者iphone正在发力。
在今年iphone8的发布会上,苹果宣布大规模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这种利用无线磁电感应充电的方式可以降低手机磨损率,势必会成为手机行业未来的一大趋势。
无线充电一旦普及,共享充电宝行业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挑战——设备租赁和售卖数据线的盈利模式将彻底幻灭,产品和运营模式都需要进行变革。
另外,国产手机的快冲技术也正在迅猛发展,“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已经不再引人注意,快充成为了行业共识。
无线充电和快充技术都会冲击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使用率已经惨不忍睹的共享充电宝还受得起电池技术革新的打击吗?
最后说回共享充电宝盈利的问题,从一开始,这门生意瞄准的盈利方式有以下两种:充电宝本身的租赁费用和售卖数据线,以及屏幕接广告。
但是目前来看,这两种方式都没有跑通,归根结底,问题出在规模化上,如果无法稳定地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盈利模式都是空想。
在抢占B端市场的过程中,HI电用较差的用户体验说明,就算铺开了市场,但是用户体验一旦没有做好,很可能伤害商家的利益,进而遭到抛弃。
另一方面,一位投资人对共享充电宝和线下商家的结合表达了不看好态度,“业务和场景有些相悖,餐饮商家并不希望用户在店里待的时间更长,毕竟这对翻台率会产生影响。”
原源则认为,“共享充电宝的盈利过程和盈利环境比共享单车更加理性且平滑,而且未来街电的盈利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充电,很多商业化打法都在建模测算当中。”
行业洗牌对于出局的公司是残酷的,但是对行业却有好处。乐电创始人在对媒体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共享充电宝的存在是有相当意义的。“只是目前大家脚步都太快了,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良好的调整。比如使用频率、投放的场景、产品安全等,就目前来看使用频率还是不达标的。”
狂飙突进的共享单车市场,基本划定的格局是只剩下2家有竞争力的公司,虽然数据各种好看,但是大规模盈利仍未到来。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是什么走向呢?
原源表示,“这个行业的淘汰速度超过了我的想象,很多共享充电宝企业没能撑过共享充电宝‘第一阶段’:构建产品网络。随着资本环境变化,可能这个行业大格局已定,最终是一个‘三国杀’或‘双雄争霸‘的局面,街电必然是其中最头部的一家。”
半年前,王思聪的一条朋友圈把共享充电宝推向舆论顶峰,被他泼冷水的正是陈欧投资街电一事。半年以后,原源对此事做了回应,他表示这半年里,街电在很多城市的万达做了活动,“万达甚至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路转粉”。
“我认为好项目一开始有人看不懂非常正常,思聪是个聪明人,你看他最近有继续提及这个话题吗?”原源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