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或省城大医院的专家利用业余时间奔赴基层医院做手术,收取现金报酬,俗称开飞刀,已经默默盛行了很多年,迄今依然游走在灰色空间。
在目前医疗资源非常不均衡的背景下,开飞刀也算是一个多赢的市场化解决。
从患者方面,可以较低代价在本地享受到大城市专家的技术服务。飞刀
“专家费”通常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太高的也不多见,因为基层患者承受力有限。总体来说,此模式要大大低于奔赴北京或省城大医院看病的难度和费用,算清账之后很多都能欣然接纳。
从基层医院来说,也是利好,因为可以留住病人,医院的收入就有了保证。尤其肿瘤及其他慢性病患者,术后用药才是医疗费大头,以前你没有专家大牛,做不了手术,就挣不到这后半截钱。通过飞刀渠道,就能解决这个门槛。因此基层医院也乐于向患者推荐飞刀方案,然后通过系统内关系牵线搭桥,高效率地促成此事。
从专家医生方面,这是一个走穴赚外快的渠道,可以贴补本来不高的本职收入。为了几千元到一万元专家费,要利用休息时间早出晚归,舟车劳顿,其实也蛮辛苦,但好在现金落袋,没有人剥皮,每月飞几刀,便可让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也不是大医院谁都能接飞刀的,必须要熬到一定的资历和水平才有人请,一般都得干到
40
岁左右吧,才能挣到这笔辛苦钱。
而且一旦手术失败出了纠纷,也是麻烦,因此基层医院也会尽量请靠谱的专家,毕竟同行知道斤两,比患者自己去撞大运要强多了。
其实很多财会、法务、设计类行业,都大量存在接私活的现象,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民不举、官不究。但是医疗行业终究特殊,出事都是以生命健康为代价的,因此始终管理较严,明令都是禁止,但现实中只要不在眼皮底下,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到周末,北京、上海的机场常常会有医生同事尴尬地碰面,
“开飞刀”便由此得名。
虽说一般睁眼闭眼,但出了事肯定要管。近日网曝山西洪洞
#
医生手术室内收红包
#
,再次引发轩然大波,实际就是天坛医院的某专家开飞刀,当场给一万元的费用,结果被家属偷偷拍照取证曝光,就成了非常恶劣的“收红包”场景。目前牵线的主任已经被当地停职,而天坛医院的专家也可能面临处分。
要查规定那肯定违规。关于异地会诊,也有正规程序,但正规途径一个是要等待,二是定价很低只有几百元,其实根本就请不动外地的专家,这一流程就是
“有价无市”。
要说风险也肯定有风险。医疗水平并不仅仅决定于手术专家,在术后护理、后续治疗等方面,基层医院依然有差距,出了问题责任也划分不明。
但最大的风险是,接受此方案的患者和家属通常经济能力和辨识能力都有限,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总费用太高,便可能怀疑上当受骗,一闹一捅出去,脆弱的平衡便被打破,灰色空间水落石出,相关部门只能处理医院、处理医生,多赢变成了两败俱伤。
如果舆情激烈,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彻底封杀
“飞刀”渠道。
这个模式确实并非完美,但却是夹缝中的市场解决,实际上部分还原了医生凭技术挣钱的理想概念,同时也让很多条件受限的患者有了更多选择。
彻底封掉这个选择,患者就只剩下两个选项:基层医院做不了回家等死,或者砸锅卖铁到北京上海挂号。
对于有水平的医生来说,其实影响有限,稀缺的技能,总还能找到其他方式去兑现。有可能大医院的费用又得涨了,手术不让挣,只好材料、药品多用几包了,药械供应商给回扣的隐蔽性,要比患者高得多,而且通常不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