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多款AI产品投放超级碗广告,TikTok ... ·  昨天  
白鲸出海  ·  Le ... ·  昨天  
中油工程建设  ·  公司与大庆建设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3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微调碾压RAG?大模型意图识别工程化实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企业法人胡锡进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20-03-17 12:14

正文

作者:冯超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当下的媒体江湖里有“二胡”,一女一男。女的,叫胡舒立;男的,叫胡锡进,自2005年起,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胡锡进自称“老胡”,其言论和媒体风格在舆论场上的评价两极分化。但这只是胡锡进的一个侧面。企查查显示,环球时报社的单一大股东,是持股100%的人民日报社,胡锡进则是环球时报社的法定代表人。

本文,主要讲的是胡锡进的经营能力。

而他的经营能力,通过三块来体现:报纸、新媒体、个人IP。




先说报纸。

据环球网2010年的介绍,《环球时报》平均每期发行量为180万份,单期发行量还曾超过200万份。当年,胡锡进走进清华大学时曾对学生们说,“我们有150万份(发行量),在这个线上上下浮动。”①

2013年,胡锡进微博说,报纸发行逆势微增长。

2014年,胡锡进微博说,《环球时报》2014年固定的订阅数比去年增加3万6千份,“目前是《环球时报》总发行量、财务形势和影响力的巅峰期”;当年,创办已经有5年的《环球时报》英文版,“单期发行量已达十几万份。”

2017年,胡锡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环球时报》目前的发行量依然有100多万份,是发行量很大的市场化报纸。”

2019年2月,胡锡进微博说,《环球时报》至今保持百万量级的发行量。“有的报纸发行断崖式下跌,《环球时报》没有,我们在纸媒中有影响力。”当年,胡锡进在一次公开场合发言说。②

从“150万发行量”到“百万量级”的表述变化背后,很有可能是发行量的下滑。但在目前,《环球时报》依然是一份发行量在中国遥遥领先的日报。

有人问过胡锡进,为何发行量这么大,他的答案是:


还有一点要强调,《环球时报》是独立的。胡锡进在10年前的采访中提到,“我们在经济上是独立的。《环球时报》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我们独立纳税、自负盈亏,而且每年我们要向《人民日报》上交我们的利润,因为《人民日报》是投资者,投资者权益,我们要把我们利润的一部分上交给《人民日报》”。③

《凤凰周刊》在2012年的报道中称,当年,《环球时报》中文版贡献数千万元的利润。不过《环球时报》近几年的营收数据,目前暂时难以查证。




再说新媒体。

环球网,《环球日报》旗下新闻网站,全名“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环球网成立于2007年。胡锡进与同事一起创办该网站。当时报纸的发展状态不错,有充裕的资金开发网站。

2017年,胡锡进在一次采访中称,环球网每天的浏览量在1500万左右,高的时候能达到两三千万。

企查查显示,环球网的股东有两个,人民网占股60%,环球时报社占股40%。胡锡进担任环球网副董事长。

人民网IPO之后,透露了环球网的经营状况。财报数据显示,亏损多年的环球网在2015年扭亏为盈。2015年,环球网营收1.22亿元;利润800万元。2018年财报显示,环球网的营收为1.79亿元,利润为1794万元。


目前,人民网的第二大股东,是环球日报社,其持股比例为8.12%。按照人民网目前216亿元市值计算,环球时报社所持股权价值17亿元。2019年12月,胡锡进卸任人民网董事一职。

而除了自建的“环球time”APP外,《环球日报》在各个平台已经扎根。《环球时报》在微博的粉丝2687万,在头条的粉丝是1158万。微信端上,它的文章大多数是10w+。

根据人民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在2018年报纸官方微博账号传播能力榜单上,《环球时报》排名第三,在微信公号端,《环球时报》的传播力依然是第三。




再说胡锡进本人。

胡锡进本人的传播力极强,他似乎正成为一个大IP。

这在中国传统纸质媒体圈里比较少见。胡锡进的微博有2215万粉丝,头条号有368万粉丝。他在这两个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从评论和点赞量来看,多是爆款。

2015年,他上线时政脱口秀《胡侃》,流量也是蹭蹭上涨。在微博上#胡侃#的阅读量已经达到19.7亿。2019年,他首次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最强辩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