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万物皆可收藏。
现实中,收藏无外乎两种状态,一种是和你或者大众有着千丝万缕情感关系的物品,如名人的信笺、私人物品,如祖辈流传下来的物品或者自己亲身经历一个时代后留下的物品,这些可能有价值,但大多数和价值无关,因为感情因素、回忆因素、教育因素占主导。
第二种收藏,和价值有关,无论古董、字画、瓷器、钱币,虽然你买的时候并不在乎它有多少的升值,但一定是有着长远的升值、保值期待在里面,欣赏价值是最初的初心。
今天主要讲第二种收藏,收藏品种浩如烟海,你得选一个分支,选你自己喜欢的且懂的,喜欢是收藏的前提,懂是不被忽悠的基础。
一个大的分支如钱币收藏中,还得继续再做分支,譬如我,主要是现代钱币,就算如此,还是有非常庞大的体量和细分,也没人能收藏全。
那就继续在这个分支中寻找最适合你的分支。简单的分类,纸币、硬币、纪念币、金银币、外汇券国库券等有价券种。
在这个细小分支中,还是品种繁多,你还得给自己做适合自己的分类,我认为主要是两种方式:
第一种,做站在收藏链顶端的人,不求全,只求精,拥有一张足以傲视群雄,譬如我有一个哥们,就只收藏70分的PMG评级纸币,还有一个哥们就只收集67分以上的三版币王背水,还有专门收集超大福耳错币的,还有专门收藏通天号号码币的:
唐诗浩如烟海,大师辈出,名篇如潮,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唐诗“诗中的诗,顶峰上顶峰”,孤篇压全唐。
最高等级或者孤品永远是收藏的最高追求,如果把收藏比喻成一棵大树,这些品种永远是分支中最靓眼的那一叶。
第二种,全,能收藏顶峰精品的人一定也能收藏全系列的,只不过他们要么嫌烦琐,要么不在意全。
全这个概念很大,这里说的全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程度、经济实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全,而不是东买买西买买,到最后东西一大堆,但是拿得出手的很少。
譬如你喜欢纸币的,根据自己的经济来配全套,四套、五套纸币肯定没啥问题,一二三套就根据自己的经济来慢慢的配。纪念币大全套并不是很难,硬币大全套就有些难度,因为有一些天王套在,但你可以再在里面细分,譬如你能收集一套全新品相的硬分币大全套,也是很牛逼的一个收藏。
这个全可以有非常多的系列来做,譬如尾同大全,评级币大全,冠号大全,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小品类做大全如8050冠号大全,绿幽灵冠号大全,金银币单独的一个轮次十二生肖一个大全等等:
还可以另辟蹊径的配一些难度很大的大全,如全世界发行造型心形的银币,全世界蝴蝶题材的银币,纸币封签系列,硬币纪念币箱单系列,甚至有一个朋友专门收藏纸币硬币整件铅丝上的铅头。
再举个例子,我国发行金银币中,一直在发行的且可以目前来说是会很长时间内继续不停发行的一个系列品种就是熊猫金银币,有资金实力的可以买金套猫大全套,如果资金实力不允许,但又想配大全的,可以其中的3克或者8克、15克、30克大全套,为啥不提1克,因为82年第一套发行的时候只有四枚,没有发行1克的,所以全套中少了一枚总很难受。
在配这个金猫全套系列的再可以细分一下,譬如你的孩子事2007年出生的,你可以给你孩子从2007年开始配起来一套,这样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个收藏。
把收藏和情感、情怀能结合起来是最佳的一种收藏。
这个第二种“全”收藏方式,如果还是以收藏这颗大树来做比喻,这是在分支中枝叶最茂盛的那一块。
顺带谈谈我并不喜欢且并不太推崇大家收藏的纪念券和章,我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谈起这个纪念券,如果纪念券的发行会有一个标准的系列成型成套,再成立一个行业协会以及有一个标准的目录,那未来也可以成为一种系列收藏,有套系概念以及标准目录的好处是总有人会要配全套而去寻找前面的品种,打个比方港珠澳纪念券当时很火,价格也被推的很高,但你现在要出手的话想买的人不会多,但如果成为一个纪念券套系,那港珠澳券就是龙头,就有人会不断的来求。
而如果每一次单纯的发行纪念券就是收割一批圈外不明群众的话,肯定没有未来。
以上是我大致分享给大家的一点心得,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一直在变,所以你的收藏风格也一定会一直在变,但再怎么变,我的心得是你要么追求精,要么追求全,千万别很杂的一大堆,既没有拿得出手的精品,又没有拿得出手的一套,那就会变得非常的无趣以及尴尬。
所以,培养自己的收藏风格真的很重要。
谢谢大家,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