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络
我第一次对一样东西充满信仰
假如上天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买比特币……
2017年,更应该称为“比特币年”,泡沫经济、违法犯罪、投机洗钱,这些单拎一个出来就足令金融学家搔破头皮的难题,放在一块儿,成了比特币2017年及之后的待解。
不过,无论是交易平台的被盗,还是肆虐全球的蠕虫病毒;无论是暗网被暴露于阳光之上,还是比特币被尘封于黑暗之中;也无论是其价格的大涨,还是大跌,我都毫不关心,真的。因为我没有买比特币。
2017年快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我不知道2018年我应不应该买比特币。
价格暴涨 央行出手
作为一种全球性虚拟货币,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之初,就进入中国了。不过,在之后的较长时间里,比特币多为专业投资者熟知,大众并不了解。
直到2016年
,比特币开启了持续上涨高潮
,从
当年1月份的2300元
(人民币,下同)最低价,
一路飙升到12月23日的6458元,区间最高涨幅达181%。
价格的迅速上涨,也将比特币带进了主流媒体的视线,之后随着主流经济学家在权威媒体上的发声,市场上一度掀起
“比特币是不是骗局”的讨论高潮。
2017年1月5日,是比特币监管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在舆论中飙升的比特币,当日价格逼近9000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场一片哗然。在这样的暴涨趋势下,央行也意识到了比特币之后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于次日约谈了火币网、OKCoin和比特币中国三家交易所,
敦促平台开展自查,进行相应清理整顿。
约谈后仅仅过了五天,央行又向部分比特币交易所派驻了工作小组,展开现场检查,内容涉及是否超范围经营,是否无牌照开展业务,是否有涉市场操纵,反洗钱制度,资金安全隐患等。部分平台在检查中,被央行发现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融资业务、未充分履行反洗钱义务,受到责令整改。
在央行一系列动作下,
比特币的价格也大幅下挫
。比特币中国的行情显示,
比特币1月11日的价格日内最低下探至5600.01元,相较当日内最高的6441.91元,下跌超过了13%
。
同时,这也是央行2013年12月份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之后,时隔3年针对比特币的又一次监管行为。在这之后,比特币风险频繁暴露,更是加速了比特币在中国的“死亡”。
“勒索”来袭 震惊全球
今年1月份,央行约谈比特币交易所,要求合规运营之后,比特币价格在跌跌涨涨中,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恰在此时,一场席卷全球的病毒,出现了!
5月12日,名为“WannaCry”的蠕虫勒索病毒成功偷袭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百余国家,几乎以每秒感染1台电脑的速度快速攻陷医院、机场、ATM机、公司内网、学生电脑等各种端口。
至少150个国家、30万名用户中招,损失金额达80亿美元……从爆发到全球肆虐,再到升级变种,该病毒造成以极其严重的破坏性,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一时间,全球震惊,甚至一度引发政治危机。CNET援引情报公司Flashpoint的消息,宣称该病毒的作者来自中国。而英国方面则递话朝鲜,称其应对这起攻击事件负责。
而比特币,也随着这次的网络病毒的肆虐,彻底“火”起来了。黑客在锁死电脑之后,
要求中毒者支付的“赎金”既不是美元,也不是人民币,更不是欧元,而是——
比特币
。
随后Petya、Bad Rabbit、Gryphon等勒索病毒的接连出现,
均要求中毒者支付比特币。
就这样,以黑客的“指定赎金”身份,
比特币再次成为焦点
。
在这之前,各国监管当局对比特币的监管都遵循“不禁止、限范围、限影响、防犯罪”的原则,对于比特币的监管并不严厉。而这之后,市场普遍认为,尽管勒索病毒的袭击事件和比特币本身并没有关系,
但比特币在成为洗钱通道,或被恐怖组织利用成为全球勒索手段上面,风险太大,势必要加强监管。
在我国,随着监管“反洗钱”力度的加大,关于比特币“投机洗钱”的讨论也日益增多,直到7月28日,人民日报刊文《说说数字货币的短板》,指出,数字货币被一些人当作“数字资产”来贮藏、炒作或用于非法目的,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将比特币监管的舆论彻底带入高潮。
监管出击 ICO陨落
进入8月,国内监管机构对虚拟货币
监管日渐从严
。
8月16日,北京市金融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率先发声,称
“凡是‘管别人钱的活动’都应纳入监管,ICO也应该纳入监管。”
ICO与比特币的关系非常紧密,简单来说,比特币是一种加密数字货币,ICO则是通过发行新的加密数字货币来进行融资的行为。一时间,
比特币和ICO的监管形势越发严峻
。
在随后的8月30日,当时国内交易量最大的ICO平台ICOINFO宣布主动暂停一切ICO业务。5天之后,ICOINFO再发公告,宣布将在9月3日
暂停提供除提币之外的一切服务,并即刻停止接受充币。
9月2日晚,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比特币中国也宣布暂停ICO币充值与交易业务,并于次日下午6点暂停ICO币提币业务。
两天后,
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公告》
,
正式定性ICO本质上是一种
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
,责令立即停止
。监管叫停比特币的第一枪,打在了ICO身上。
国内封杀
转战海外
监管重拳出击
ICO后,又瞄准了比特币交易平台。
9月12日,人民网刊文《
为取缔ICO叫好:让融资归融资,技术归技术
》
,
将ICO取缔的话题引导比特币监管上,称取缔比特币既不现实也不可行,但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交易平台加强监管却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人民网发文后,仅过了
1天的时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就对外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风险的提示》,指出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日益成为洗钱、贩毒、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另据《新京报》
9月15日报道,央行等监管层当日约谈了包括OKCoin、火币网等在内的比特币交易平台。
要求比特币交易平台上报关停方案,允许关停时间有早晚,但是,最终将都关停。
监管发文后两天时间,国交网、和币网、云币网等多家虚拟货币
交易平台先后宣布停止充值交易
。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火币网和
OKCoin也暂停了新用户注册,
并表示将于10月底停止人民币业务
。
10月30日,平台关停如约而至。OKCoin、火币网、比特币中国
三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均发布清退公告
,表示用户如果未能及时清退,后续仍可以进行提现。
由于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无法线下交易,同时由于比特币交易的无法追回,交易行为往往都会通过专业平台来进行。
此番比特币交易平台的关闭,也意味着我国比特币交易市场的落幕。
国内交易市场的落幕,也使得众多平台开启转型或出海模式
。以火币网为例,
10月30日火币网宣布清退的同时,其创始人李林撰文表示,火币网退出国内数字货币交易后,将转型国际业务。在之后的12月7日,火币网宣布帮助SBI集团在日本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所。
争议不止
疯狂依然
中国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之后,
有不少平台和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交易市场,也因此带动了国际比特币市场的火热
。
目前,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市场之一
,
也是唯一一个为虚拟货币交易所提供国家许可证的市场
。截止
12月8日,日本已有15家数字货币交易所通过审批。同时,
根据今年4月份实施的日本虚拟货币新规,比特币被定性为一种支付方式。
与日本政府的自由政策相反,韩国政府对比特币一直持强硬态度
。韩国比特币投资的火热,一度导致韩本土比特币价格溢出国际市场,引发韩监管部门的担忧
。韩国务总理李洛渊曾在
11月份公开表示,放任比特币不管,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市场扭曲行为。在更早的9月29日,
ICO已被韩监管部门宣布全面禁止,这也是中国之后,第二个明确禁止ICO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