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生正道
养生有道,健康在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养生正道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贝母

养生正道  · 公众号  ·  · 2020-02-05 1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点击标题下「养生正道」关注更多养生知识 ↑

导言: 最近有咳嗽症状的人可能会有些担忧,但如果无接触史、无发热,那么不妨对着症状看看是不是冬春季易发的肺燥咳嗽(同时在家自我隔离)。川贝母有清肺热、润肺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多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等症,是常用的清热化痰药。 (编辑/三木)





药用贝母





《本草备要》:“治虚劳烦热,咳嗽上气,吐血咯血,肺痿肺郁,喉痹……”《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川贝母可单用,也常与沙参、麦冬、百合、知母等药材同用,以加强润肺化痰、止燥咳的效果。如延年贝母煎(《外台秘要》)中以贝母伍紫菀、百部、杏仁以止咳化痰,为疗肺正药;五味子具补肺敛肺之功;加姜汁一味,使滋补而不腻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清肺、润肺、敛肺、补肺为一体,可治暴热咳,又可治久咳伤阴,疗效甚佳。


治疗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川贝性寒味苦,能清肺泻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用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用于肺虚劳咳,阴虚久咳有痰者,配沙参、麦冬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则常伍知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贝母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异名】 贝母、川贝。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 川贝母有清肺热、润肺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多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等症,是常用的清热化痰药。

【适用人群】 阴虚劳咳、内伤久咳、肺热、肺燥咳嗽有痰、咳痰带血者。心胸郁结、虚热烦渴及乳痈者。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有寒痰、湿痰者不宜。

【用法用量】可泡茶、煮粥、煎汤或入膏、丸。煎服用量约10克;研末冲服,用量为1~3克。






食膳与实际应用




“松贝”“青贝”“炉贝”中,松贝为最优品,青贝品质亦优,炉贝次之。各品种均以质坚实、颗粒均匀整齐、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



川贝母食疗

贝母莱菔茶

降气化痰

【功效】

莱菔子(萝卜子)可降气化痰,搭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川贝母,常用于肺热燥咳、咳喘痰多等症。

【食疗药膳】

川贝母50克,莱菔子50克 。将川贝母和莱菔子分别研成末,混匀后装瓶保存。每次取3克药粉装茶袋,用沸水冲泡饮用。每日1剂,代茶频饮。

【适用人群】

适合肺燥、肺热所致的久咳痰喘、咳嗽咯血者,最宜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饮用。四季皆可,冬春最宜。

【禁忌】

阳虚、气虚、寒痰、湿痰者不宜。

贝母秋梨汤

润燥化痰、清肺止咳

【功效】

此汤有润燥化痰、清肺止咳的功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肺病的防治均有益处。

【食疗药膳】

川贝母粉3克,鸭梨1个。冰糖10克。将鸭梨清洗干净,从上部1/3处横刀切开。挖去梨核,使梨呈内空的小碗形,放入蒸碗。把川贝母粉倒入梨中。再把梨上部盖好,用竹签固定,碗中加入冰糖和少许水,隔水蒸约40分钟即可。

【适用人群】

适合反复咳嗽、久咳不止、肺燥咳嗽有痰或痰少黏滞、气喘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等慢性肺病患者均宜常食。肺燥阴伤、阴虚内热、津干口燥、咽干口渴者宜多食。四季皆可,尤其是秋燥季节及冬春季节食用更佳。

【禁忌】

阳虚、脾胃虚寒、有寒痰、湿痰者慎用。



推荐书籍

《一味药养脾胃》





(↓因微信公众号平台系统波动,图书信息有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显示的情况,此时可通过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图书详情)

脾胃是人身气血生化之源,又被称为“后天之本 ”。 经常暴饮暴食或节食过度、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会导致脾胃气机失调、积滞不化、吐泻、嗳腐吞酸等问题,胃病很快就会找上门。 所以,健脾养胃要从每顿饭开始。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 《一味药润肺燥》,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余瀛鳌 陈思燕 ◎编著 ,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版权图片,请勿盗用。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点击 “阅读原文” 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