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也称“甲状腺间变癌”,是甲状腺癌中少见但恶性程度非常高、预后非常差的病理类型,多数患者发现即为IV期。根据《甲状腺未分化癌诊疗专家共识2023》,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中位总生存(OS)期仅5个月,1年OS率为20%,是构成甲状腺癌死亡风险威胁的重要占比人群
。
近日,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JAMA
Oncology
发表重要研究
,
证实抗PD-L1免疫疗法与突变驱动的靶向治疗相结合的策略,可有效延长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中位OS
,其中
BRAF
V600E
突变患者接受
维莫非尼
(靶向
BRAFV600E
突变的抑制剂)
/cobimetinib
(小分子MEK激酶抑制剂)
联合阿替利珠单抗
(PD-L1抑制剂)
的治疗策略,
中位OS可达43个月,相比于既往5个月中位OS,该组合疗法中位OS翻了近9倍!此外,
整体中位OS达到了19个月,文章表示,这是迄今为止作者团队所知已报告的
甲状腺未分化癌
治疗所达到的最长中位OS,超过了既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位OS。
研究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Maria Cabanillas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免疫疗法+靶向治疗为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带来了获益,目前我们中心已将这种联合疗法作为
BRAF
突变的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的标准治疗策略”。
截图来源:
JAMA Oncology
这是一项单中心、平行队列、根据肿瘤突变状态分配靶向治疗的2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了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43例,基线时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器官功能良好,根据患者具体基因突变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其中:
-
队列1(19例):
BRAF
V600E
突变患者,接受维莫非尼
/cobimetinib
联合阿替利珠单抗
治疗;
-
队列
2
(
21
例):
RAS
突变(
NRAS
突变、
KRAS
突变或
HRAS
突变)或
NF1/2
突变患者,接受
cobimetinib
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
队列
3
(
3
例):
无任何突变的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若存在
VEGF
抑制剂禁忌证,则采用以紫杉醇化疗为基础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
文章指出,采用联合治疗策略是考虑到相比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起效时间更长,而对于
甲状腺未分化癌这类局部快速进展的肿瘤,需要起效更迅速的治疗策略。考虑到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是癌症靶向治疗耐药性的常见机制,研究人员选择了联合完全不同作用机制的免疫疗法。此外,既往也有研究显示,靶向治疗可能会改变肿瘤免疫环境,可能与免疫治疗起到协同作用。
队列1有1例患者退出研究,因此最终可评价患者为42例,数据截止时,29例(69%)患者死亡,13例(31%)例患者存活。研究结果显示,
中位随访时间18.97个月时,队列1~3的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中位OS(主要研究终点)为18.2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98个月
,其中队列1的中位OS和PFS显著优于队列2和队列3:
-
队列1:
中位随访42.14个月时,
中位OS为43.24个月
[95%CI:16~尚未达到(NE)],
中位PFS为13.93个月
(95%CI:6.60~64.13);
-
队列
2
:
中位随访
8.74
个月时,中位
OS
为
8.74
个月(
95%CI
:
5.13~36.96
),中位
PFS
为
4.8
个月(
95%CI
:
1.84~14.69
);
-
队列
3
:
中位随访
6.21
个月时,中位
OS
为
6.21
个月(
95%CI
:
4.1~NE
),中位
PFS
为
1.3
个月(
95%CI
:
1.3~NE
);
▲队列1(深绿色)、队列2(橙色)和队列3(蓝色)的OS(图A)与PFS(图B)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此外,队列1和队列2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0%和14%。3个队列共有15例(36%)患者接受了超过12个月的治疗,且20例(48%)患者治疗第二年仍存活。
值得关注的是,队列1中有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疾病进展或因此而死亡,其中仅有2例患者存在新的基因突变,分别为
NRAS
Q61K
突变和TERT启动子区域的
−124C
突变。文章表示,BRAF抑制剂治疗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耐药机制是临床研究热点方向之一,此前曾有研究报道过这种特别的
RAS
突变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耐药机制有关,这些肿瘤可能将这种
RAS
突变作为抑制MAPK旁路的替代途径。
安全性方面,队列1中有1例患者死亡原因为结肠穿孔,被认为可能与试验相关,队列2发生了1例2级结肠穿孔,其他值得临床注意的不良事件包括结肠炎、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整体安全可控。
文章特别指出,该研究治疗操作考虑了临床实践中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的实际情况,因为研究允许需口服靶向药但无法吞咽的患者入组,队列1和队列2均允许使用cobimetinib混悬液或压碎后兑入食物中,以管饲的方式服药,较为宽松的筛选条件也是该研究能够在4年的时间内有52例患者入组的原因,而既往大多数
甲状腺未分化癌
相关试验都很难完成初始的患者入组。这对未来
甲状腺未分化癌
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借鉴意义,即设计更为合理的试验流程,以更符合临床实践条件并及时完成研究,是诸如
甲状腺未分化癌
这类罕见癌症研究成功完成的关键所在。
总之,这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发现,
由突变驱动靶向治疗联合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是延长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OS的一种具有前景的策略
。未来需要在非
BRAF
突变的
甲状腺未分化癌
患者中继续探索更适合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
JAMA Oncology
官网阅读完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