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宏观李超
立心、立道、继学、开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望京博格投基  ·  2025投资主线:股息率超过8%的红利指数与 ... ·  昨天  
望京博格投基  ·  2025投资主线:股息率超过8%的红利指数与 ... ·  昨天  
贝壳财经  ·  A股节后首日:DeepSeek概念大涨,券商 ... ·  昨天  
贝壳财经  ·  A股节后首日:DeepSeek概念大涨,券商 ... ·  昨天  
法询金融固收组  ·  2025债券投研与风控能力提升研修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宏观李超

【华泰宏观李超】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逆周期调控——点评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华泰宏观李超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12-07 10:45

正文

文 |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


全文约35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在针对明年工作的要求中,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与去年的表述相比,在防风险后面特地加入了“保稳定”。我们认为,在明年的政策取向中,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可能导致的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就业等问题政府会格外关注,预计会运用底线思维进行逆周期调控。会议要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我们认为,这也说明在明年的特殊年份下,政策对经济保持一定的合理增速仍有诉求。我们维持2020年GDP增速6.2%的判断。

>> 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此次会议新提出了“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这是去年会议未曾提及的措辞表态。我们认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提前下达1万亿专项债额度并且形成实物工作量。今年虽然专项债额度提升幅度较大,发行节奏也较快,但是并没有有效拉动基建,主要原因就在于项目与资金的匹配度不高。从这个方向来看,明年最关键的是形成实物工作量,也就是让地方抓紧找项目,把项目报上来后先审批,然后再发债,让资金和项目更好地进行匹配。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上升并形成实物工作量,这一积极变化可能会带来基建的上行。

>> 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会议要求“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坚持结果导向...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我们认为,考虑中美博弈、制造业低迷等内外因素,稳住经济基本面仍是短期最重要的经济工作任务。受当前通胀走高的约束,短期内持续动用价格工具降息可能性不大,我们看好货币政策在2020年一季度通过定向降准等工具扩信用,助力“好”项目及“类地产”。同时考虑第八次金稳会强调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强调发挥PSL资金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以及社会事业的投向,我们预计PSL投放量也会加大。

>> 没提房住不炒及去杠杆

会议全文并未提及“房住不炒”及“去杠杆”,体现出经济阶段性回落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策着力稳增长。我们认为短期地产调控政策的放开仍将较为谨慎,信贷结构性调节思路仍将延续,但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近几个月扬州、天津、三亚、深圳等城市陆续边际调整其地产政策,体现出地产调控的相对灵活性,我们预计若经济回落压力进一步加大,可能结构性放松一二线城市刚需政策。同时,明年在逆周期政策发力稳增长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去杠杆任务的紧迫性将位居其次,2020年将以“稳杠杆”为主。

>> 未提及控通胀,政策重心仍在稳增长

我们认为当前通胀上行压力主要来自猪周期上行的拉动,同时在CPI超过+3%以后,需提防通胀预期自我实现,部分商品价格可能在当前较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继续涨价,这些都可能使得通胀上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前货币政策稳增长和控通胀的最终目标出现冲突,从历史经验判断,我们认为在经济呈类滞胀状态时,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首要目标仍是稳增长,而适度提高通胀的容忍度。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及控通胀,政策重心仍在稳增长,符合我们的判断。我们认为明年政府工作报告可能适度上调CPI目标值,而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略宽松。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的提出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是指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疏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科技周期,通过改革开放克服中美贸易摩擦的外部压力,有效的使得劳动力、资本、科技、组织形式等生产要素变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速或缓解其下行,全球资本有望给中国的人民币核心风险资产进行重估的理论。详见我们的系列报告。

近期视角

[ 1 ]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系列报告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一)—— 从供给侧看全球资本流动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二 ——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 与信用释放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三)—— 地产 政策周期异化与科技周期孕育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四)—— 去杠杆从减负债到增权益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五)—— 以改革开放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六)—— 降成本的实质推进从减税降费到降息


[ 2 ]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系列报告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一)—— 长期负利率源自生产要素困局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 (二) —— 负利率政策是如何从央行开始传导的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 (三) —— 负利率金融产品呈现扩散化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四) —— 负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 3 ] 热点事件深度观察

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需要什么?

印度砸基建,全球经济看到曙光?

需求仍在筑底,等待企业盈利改善逻辑——工业生产和投资端的积极因素何时体现?

从美债收益率倒挂看“钱荒”风险——兼论资金面异动时,彭博降息概率比CME更准


[ 4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报告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一)——中美贸易摩擦放飞美股黑天鹅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二) —— 国历次贸易战胜利了吗?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三) —— 贸易摩擦为高端制造业发展背书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四) —— 贸易摩擦可能使两国产生类滞胀预期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五) —— 贸易摩擦对两国货币政策影响大不同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六) —— 开放是A股不可忽视的正向预期差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七) —— 八问美国中期选举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八) —— 贸易战进入雨点小阶段是个渐进确认过程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九) ——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货币政策分化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美国经贸磋商成员中谁最重要?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一)——美国贸易“三巨头”的貌合神离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二)——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四)—— 历史上贸易争端对于资产价格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五)—— 中美关税再升级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


[ 5 ] “风起通胀”系列报告

“风起通胀”系列(一)——通胀历史回顾:核心看猪价和油价

“风起通胀”系列(二)——环保限产可能温和推升明年猪价

“风起通胀”系列(三)——油价会是明年通胀的风险因素吗?

“风起通胀”系列(四)——价格体制改革:回顾历史、聚焦未来

“风起通胀”系列(五)——国内油价应该参考哪个基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