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官方公众号,秉承“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发展共赢”理念,专注于肿瘤标志领域前沿进展、品牌会议、培训巡讲等,汇聚海内外肿瘤标志领域医研企优秀人才,期待您的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直播预告丨【4月8日上午】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开幕式暨名家讲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 公众号  ·  · 2023-04-07 23: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2022年 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大会暨CACA整合肿瘤学峰会暨第十六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 暨中国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 (CCTB大会) 将于2023年4月7日-9日,以四会联办的形式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秉承“创新、转化、合作、共享”理念。大会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并将授予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6分[2023-11-01-372(国)]

四会联办,各有千秋!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作为四会核心,重点围绕一年来肿瘤标志物领域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临床应用三个方面,特别设置了 1场开幕式/名家讲坛,17场主题论坛! 不仅有乳腺癌标志物、肺癌标志物、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妇科肿瘤标志物、遗传性肿瘤标志物及儿童肿瘤标志物等多个以癌种为主的论坛,还有CTC标志物、外泌体及微囊泡标志物、ctDNA标志物、甲基化标志物、单细胞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以肿瘤检测技术为主的论坛! 基础前沿碰撞临床迫切需求,百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全方位呈现领域最新进展;百位领域大咖多视角分享团队最新成果解读最新热点!

为了让更多朋友感受本届大会魅力, 4月8日上午08:30将对中国肿瘤标志物 学术大会开幕式暨名家讲坛进行现场直播 ,诚邀您线上共同领略大会盛况(部分专家报告内容涉及为发表成果,无法现场直播),敬请期待!


直播链接

4月8日 08:30-12:00


手机端用户扫码观看直播


电脑端用户观看链接: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1500897322?v=1680620773861


直播日程

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开幕式/名家讲坛




开幕式嘉宾介绍


开幕式
主持嘉宾

孙奋勇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候任主委,上海实验医学研究院分子诊断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学会检验学分会秘书长,上海中医药学会检验分会副主委。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 。第一或通讯作者在Hepatology、N ature Communication、Nucleic Acid Research、Molecular cancer、Science Advance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9篇,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973(组长),国自然基金重点项1项,面上项目6项,上海市重大项目2项,授权专利6 项,完成转化1项。


报告环节
报告嘉宾

宋尔卫  院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广东省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被评为CMB(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坚持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结合,围绕肿瘤免疫微环境和非编码RNA(ncRNA)的作用开展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共计发表SCI论文156篇,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 (3篇)、Cancer Cell (3篇)、Nature Immunology(2篇)、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ancer、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发表的多篇论著,他引总数超1万次,单篇最高他引达1423次。并应邀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撰写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综述。研究成果两次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此外,他还担任BMC Cancer、Cancer Science和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副主编,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林东昕  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肿瘤病因学教研室主任,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长期从事肿瘤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多组学研究,在揭示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基因组和转录组改变及其防治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承担昌平国家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心”项目。曾承担国家973和863科技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Nature、Nature Genetics等国际和国内著名期刊发表科学论文300余篇,被引用22,000余次,H指数88。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和发明专利多项。参与主编或编写《肿瘤学》和《肿瘤遗传学》等专著。是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4次)称号。


贺福初  院士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发现人类7%新基因,发现系列分子进化规律,揭示中国人群系列疾病易感基因。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科学目标与技术路线,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国际“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揭示了人体首个器官(肝脏)的蛋白质组。领衔实施“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该计划完成我国人群常见十大肿瘤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开蛋白质组学独立完成肿瘤分子分型之先河;发现胆固醇代谢重编程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率先提出并实践“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新范式。曾获人类蛋白质组组织“杰出贡献奖”和“杰出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1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及何梁何利奖、求是奖等。


王红阳  院士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肿瘤学、分子生物学专家,主任医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博导。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名誉副理事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主任。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是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被评为全球2021高被引学者。始终面向临床救治重大需求,着力解决我国肝胆肿瘤诊疗的瓶颈问题,形成了分子机制研究和诊疗新技术研发、转化两大特色,为提升我国肝胆肿瘤诊疗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自主研发了Glypican3肝癌特异抗体诊断试剂,规模化开展我国肝癌早筛临床研究和新技术研发,解决了我国肝胆肿瘤高危人群预警监测、早诊分型和耐药监测技术问题,研发了老药新用等治疗新策略,引领了肝胆肿瘤防治研究的前沿学科发展。在Cell、Cancer 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近五年获发明专利授权14项(含国际专利3项),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


张泽民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主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国家特聘教授,“长江”学者。2014年加入北大前就任美国基因泰克近17年,负责生物信息学和癌症基因组学研究,挖掘抗癌靶点。实验室目前致力于用前沿的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来解决癌症生物学中的核心问题,包括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来研究肿瘤微环境,在单细胞水平研究肿瘤免疫及各种细胞成分对肿瘤功能和药敏的影响。领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获得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国家卫计委精准医疗研究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项目,现任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指导组专家成员。国际顶尖杂志(包括Cell、Caner Cell和Cell Research)编委。


秦环龙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肠道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肠外与肠内营养和肠道微生态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和医师协会ERAS副主任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绩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JCN中文版主编,《中华临床营养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副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上海市领军人才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等3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350余分,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二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奖三项,2017年获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2018年获中国优秀院长奖。


报告环节
主持嘉宾

邢金良

空军军医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及托马斯杰弗逊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肿瘤线粒体生物学及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竟77篇。授权和申报国内及国际发明专利6项。先后获原总后勒部科技新星、陕西青年科技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计划资助,获评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    冬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检验科学科带头人,博士,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生师。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检验与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全国理事,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区域检验专委会主委,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评审组长,《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以及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专业领域为肿瘤发病与治疗的分子机制、调控及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及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以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及省部级、局级等课题共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Moleular Cancer, Oncogene 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40余篇SCI论著。主编著作2部,授权专利2项。入选2018年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新百人),2013年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2014年同济大学“十佳医务青年”和2015年上海市“十佳医技”工作者提名奖。以主要完成人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包括2016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9年第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贾鑫明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医学院真菌感染与分子免疫课题组PI。国家“优青”(2016)。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2017)。上海市曙光学者(2017)和同济大学“青年百人计划”。率领团队围绕“真菌感染与免疫”以通讯或共同通讯在Immunity、Nat Immunol、J Exp Med(2篇)、Nat Commun(2篇)、Sci Adv和Cell Mol Immunol等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第1完成人获得202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上海市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承担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20项科研项目。


许    青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GCP肿瘤学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留美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盆腔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学会CSCO理事、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与擅长领域: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姑息与舒缓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皮肤恶性肿瘤、盆腔恶性肿瘤、肺癌等实体恶性肿瘤的免疫靶向与综合治疗;聚焦抗血管形成抗肿瘤专业、细胞信号传导与免疫微环境等基础领域。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Oncogene、STTT等杂志发表SCI文章近百篇,主编专著多部、参编卫生部八年制统编教材《肿瘤学》第一版、《肿瘤学Oncology》英文版统编教材第一版等多部国家级教科书。获中华医学会、教育部、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科委、解放军等多项医疗科技奖项。


安利伟

同济大学癌症中心

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肿瘤细胞信号转导机理。迄今共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10篇以(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J Clin Invest、J Exp Med、Cell Res、Proc Natl Acad Sci USA和Cancer R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研究成果被F1000Prime及Science Signaling等点评推荐,受邀为中国抗癌协会官方期刊Cancer Biol Med和Chin J Cell Biol撰写综述。并已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主持包括基金委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8项。先后荣获或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香港青年科学家奖(生命科学组三甲)及香港大学最高学术荣誉“李嘉诚”奖等学术荣誉奖励。担任Cancer Biol Med和Mil Med Res等国内肿瘤学期刊青年编委。


朱小立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执行主任,教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澳大利亚奋进学者,上海市晨光学者,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青委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Biomolecules编委,Frontiers in Chemistry客座主编。主要从事分子诊断新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等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并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权威期刊发表77篇学术论文,其中28篇影响因子大于10,获批发明专利7项,其中两项已实现成果转化,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组织机构







宣传支持平台





更多大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大会微官网







p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