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奇遇电影
电影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波晚报生活号  ·  票价19.9元的电影,宁波市区只有这家电影院有…… ·  昨天  
电影工厂  ·  试过了,对付失眠效果很好! ·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教学科研岗位招聘多名工作人员 ·  3 天前  
重庆日报  ·  425.02亿元!十强出炉! ·  3 天前  
重庆日报  ·  425.02亿元!十强出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奇遇电影

这个电影节不设奖,但它是全世界影迷梦寐以求的影展

奇遇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27 23:23

正文



每年秋季,在长野县茅野市的蓼科高原,都会举办一次“蓼科高原电影节”,来纪念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1903.12.12-1963.12.12)和黑泽明、沟口健二,被并称为日本电影史上的三大巨匠,他所描写的微妙人际关系和百姓心理,具有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普世价值



第一届“蓼科高原电影节”始办于199898日。当时,除了放映小津的经典电影,主办方(“蓼科高原电影节”实行委员会)还请来了井上和男、铃木清顺、山田洋次、山内久等日本重量级电影导演和编剧,参加座谈。


第一届“蓼科高原电影节”嘉宾发言的环节。

       

此后,蓼科高原电影节一届比一届丰富,也吸引了大量年轻影人和爱好者。


去年第19届电影节,现场有各种小吃、饮料摊位


去年电影节的交流会环节


电影节前夜,还有“大白熊乐团”做的Jazz Live


衣着鲜艳的年轻人在小津的黑白海报下唱起了民谣,这种反差是不是很有趣?这是第19届电影节当天,ラヴィオン乐队办的mini Live


从2002年开始,蓼科高原电影节还增设了短篇电影竞赛,一等奖可获得30万日元的奖金,图为第19届电影节上,获奖作品《タロット侦探ボブ西田》的制作人、导演和演员在做发言


纪念小津的电影节当然也少不了小津生前最爱的清酒“ダイヤ菊”,喝完酒再逛一下小津以前每天都要溜达的路线,这也成了历年电影节的必备项目


到今年9月,蓼科高原电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0年。


说起来,小津是东京出身,纪念他的电影节为什么要办在长野呢?


你们能猜到吧,创作者都喜欢躲避尘世的喧嚣(简而言之,宅)。1956年以后,僻静的蓼科就是小津的主要创作地。


那时,小津的编剧搭档野田高梧,在蓼科买了栋大别墅,将其命名为“云呼庄”。


刚完成《东京物语》(1953)的小津前来拜访,被眼前连绵的山脉景色给吸引住了。他连连感叹那里水之清澈、空气之清新。


野 田 高 梧(1893年11月19日-1968年9月23日)比小津年长10岁,他是小津工作上的搭档,也是他精神上的同盟和领导者


此后,他们俩就在那里共同生活。二人汇友、喝酒、散步,还合作完成了很多经典作品,直至小津去世。


可以说,蓼科就是小津的精神家园。


从1956年到1963年小津去世,他的七部作品中有六部都是在蓼科写出来的,这包括《东京暮色》(1957)、《早安》(1959)和《秋刀鱼之味》(1962)等,图为“云呼庄”原貌

       

蓼科的 这栋“云呼庄”别墅正如其名。山呼唤云,云呼唤人,它还为小津唤来了一波又一波圈内圈外的亲朋好友。


“云呼庄”有个规定,凡是来拜访的客人,必须在记事本上留下笔迹。而这样的记事本,总共累积了整整18本。


《 蓼 科 日 记 》(2013,小学馆Square)节选了反映小津和野田在蓼科生活交友关系的内容,日记囊括了小津的文字和插画,以及各界名流的部分文字,这本书只印刷了2500本,目前已经绝版,上图依次为原《蓼科日记》第二卷和新版《蓼科日记》。


在《蓼科日记》中,一个叫“ダイヤ菊”的当地产清酒经常出现。你也许想不到,这是标记小津电影完成度的刻度表。


那时,小津和野田每创作一部电影,大概需要喝掉一升一瓶的“ダイヤ菊”清酒100瓶。所以,看看他们的空酒瓶数,你就明白电影进行到哪一步了。


酒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像吃饭一样重要。因此,在“云呼庄”的一天通常是这样的:


“早上九点起床,泡澡。然后吃早饭,两个人喝半瓶酒。午睡到下午一点。为了晚餐更好吃,不吃午餐。睡醒后散步两个小时左右。从下午四点工作到六点。八点结束晚餐,两个人喝掉一瓶酒。再工作到夜里12点。”


复原后“云呼庄”的样貌

       

演员笠智众,看到他们摆得到处都是酒瓶子,曾经感慨,“简直是酒馆的后厨啊”。


笠智众,曾在《东京物语》和《秋刀鱼之味》等小津作品中出演


除了喝酒,小津和野田每天还会去一个叫“蓼科牛奶”的店里喝茶。而在想看相扑比赛的时候,他们还会到附近的酒店看直播。

       

前面提到的散步路线,是小津和野田在遇到创作瓶颈,或碰上好友拜访时常走的。这条路线的终点是一棵樱花树。


小津非常喜爱路上的绝景。他受此启发,定下了《早春》(1952)这部电影的片名。


说到赏樱,人们往往会想到公园里成片的樱花树,这种樱花树的栽培和养护方式在过去也是财力的象征。不过,独棵的樱花树被看做是“孤高”、“神圣”和“存在感”的代名词,同样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图为蓼科当年和现在的樱花树


在蓼科的时候,小津和野田还经常和当地的邻居闲聊。邻居结婚时,他们会送上礼物。而邻居家孩子的运动会,他们甚至都会出席。


也许是作为回礼吧,一些幸运的邻居,还被小津招待,去过他电影的拍摄现场。


去年电影节某个展馆的外貌

     

小津相当享受在蓼科的时光。他曾在《日记》里写下,那里“天天都是好日子”。

       

一些圈内的名人,受到小津和野田的影响,也纷纷在蓼科置办了自己的别墅。这包括笠智众、导演新藤兼人和井上和男等等。


蓼科因而悄无声息地成了当时日本电影创作的最前线。


第一届电影节时,人们慕名前来,想看看小津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如今,“云呼庄”已经被拆除了。但小津当年用作工作室的“无艺庄”,则被保留了下来。


2003年,为了纪念小津诞辰100周年,“无艺庄”被迁去了新址。那里的围炉、澡堂,还有茅草屋顶等,都还原了当年的样貌。面对这些,人们仿佛能看到小津在围炉旁盘腿而坐,喝着小酒的样子。
       

至于那颗独立的樱花树,相比当年,已经长得十分壮硕了。不变的是她的姿态,和那静静望着前方蓼科山的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