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
文 | 黄梅梅
五月,最火电视剧非《欢乐颂2》莫属。
作为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续作之一,《欢乐颂2》自5月11日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非常火爆,两台双双破1,稳定占据收视率排行榜的前两位。5月24日的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显示,《欢乐颂2》分别以1.592和1.563的收视率高居CSM52城榜首。
然而,与这傲人的收视率相比,该剧的口碑却惨遭滑卢铁。相比第一季的好口碑,播出三分之一的《欢乐颂2》已经恶评如潮。网友评论说,第二季不但集中了上一季的全部缺点,还把本剧精髓“现实性”抹杀,只剩下为了推进情节强行制造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生硬、可笑的广告植入。甚至有人调侃:难道业界良心《欢乐颂》也要走《小时代》的浮夸套路了吗?
纵观国产剧拍摄的众多续作,堪称精品的寥寥无几。大部分续作似乎都中了一种魔咒——既讲不好故事,也玩不了情怀,最终只能在一片吐槽之声之中黯然落幕。在文创资讯看来,这其中,既有主创团队持续创作能力有限的禁锢,也有大量热钱流入导致续集需要平衡多方利益,最终只能牺牲品质的无奈。
如此看来,国产爆款剧想逃脱“狗尾续貂”的魔咒,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欢乐颂2》口碑扑街,黑锅谁来背?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果不其然。虽然《欢乐颂2》延续了第一季的热度,收视依然火爆,但开播以来的口碑却不尽人意。豆瓣评分仅有5.2,与前作7.3的评分相比,可谓大幅滑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收视率极高的热播剧,深陷口碑危机呢?
1、剧情方面:情节拖沓,注水严重
一向被称为“国剧良心”的正午阳光会在《欢乐颂》上跌了跟头,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从目前播出的情况看,观众的批评意见颇为集中,认为情节注水、节奏拖沓,人物形象、性格与第一季天差地别,部分演员的演技更显油腻。
其中,前几集剧情焦点几乎集中在安迪与小包总的泰国相遇上,但这段求爱戏不仅拍得让人有些尴尬,安迪原本抗拒陌生人的特殊性格也被消解得一干二净,而大量不恰当的插曲更让电视剧有了MV 的质感。
回顾《欢乐颂》第一季第1集,曲妖精要战略性地抢家产,樊大姐怕“炒潜力股炒成股东”要“酒吧掐尖儿”,安迪神秘身世高冷精干,小蚯蚓关关的家世对比价值取向……一集之内,看似随意的对话里,上海滩姑娘的浮世绘,栩栩如生。这种信息密集度,到了《欢乐颂2》,大概需要五集。
与此同时,剧中职场线大幅减少,“五美”专注恋爱的主线与普通观众的生活拉开了距离,安迪、曲筱绡、樊胜美见家长环节大同小异,邱莹莹与关雎尔的“电话粥”等缺乏有效信息的情节更有注水的嫌疑。
2、话题方面:隔靴挠痒,缺乏共鸣
去年《欢乐颂》之所以能杀出重围成为现象级,归根结底在于,当国产都市剧还囿于婆婆妈妈的日常或是苦情虐恋的怪圈中时,《欢乐颂》以“不回避现实并拿捏有度、能引发共鸣且让人反思”的真实犀利且不失温暖向上的魅力俘获了人心。比如以都市人的群像刻画,为观众提供了找寻身份映射的可能,更留下大量透视社会的话题:性格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群体价值观的迷失、职场上升空间封闭……
但在第二部剧情注水的情况下,《欢乐颂2》对现实的呼应大大减弱了,很多家长里短的桥段在同类都市剧中似曾相识,拍摄手法和探索深度也远不及前作。
比如,因家庭负担沉重,樊胜美与王柏川的恋情遭到王母的阻挠,这种家庭情感剧的“标配”情节,并没有在《欢乐颂2》中引申出新的思考,只是简单停留在批评樊胜美“把人生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樊胜美的性格成因,王柏川的处理态度,都没有更进一步的刻画。
而邱莹莹因有过婚前性行为而“被分手”的情节,虽然激起了一定的讨论,但难以引发更深刻回响。在大部分社会人早已认可这一行为的今天,剧中人给出的说辞也仅停留在“他爱的是人还是那张膜啊”的虚弱抗议,而非有力的女性立场。
事实上,观众并不在意“五美”的恋爱如何跌宕起伏,而是要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共鸣。《欢乐颂》第一部的成功,在于“五美”既不像偶像剧中的人物那样悬浮,也全然不同于情感剧中早已被固化的女性形象,更容易让观众找到自我的映照。而到了第二部,“五美”集体退化成哭哭闹闹的小女人,剧集对现实的探索随之滑落,观众自然难以满足。
3、商业方面:广告乱入,毫无违和感
植入广告众多也成为了《欢乐颂2》被众多剧迷诟病的方面之一。去年《欢乐颂》播出期间,观众曾津津乐道于剧组“处女座般的细节控”。当时,考虑“五美”身份背景不同,安迪、曲筱绡用的手机都是洋品牌,初入职场的邱莹莹则用某国产手机。
但到了《欢乐颂2》,品牌赞助商蜂拥而至,剧中几乎所有角色都用上了某国产手机。不管你是海外归来的精英安迪还是企业老总谭宗明,一律都是弃苹果选安卓,全然不顾他们精英身份;第一部连樊胜美敷面膜都是好几千的蕾丝面膜,到了第二部里关关、安迪竟然全都用上了国货;第一部安迪的衣服是刘涛的私服,很好地体现了安迪的气场,然而这一季“五美”的服装大多来自赞助,曲筱绡姐弟那不合身的皮草,就格外“辣眼睛”。
事实上,在第一季里广告植入已经很司空见惯了,据不完全统计,就有搜X、唯X会、X飘飘、三X松鼠、爱X仕、依X等等各种品牌各种强植入,甚至还有大闸蟹礼盒。但是这些广告都非常好地融入了剧情,观众不会觉得太突兀。然而这一季竟然更加变本加厉,基本上每集都有广告金主做露出。剧中化妆品、零食、购物网站、理财产品、保险等的植入更是连篇累牍。据悉,《欢乐颂2》的广告商达到50多家,比第一季多了两倍多。
除了这样明显的广告植入造成的出离剧情。更严重的是剧中人物动不动直接口播广告,例如,小邱和应勤去逛商场,上去就来一句:“我可以去XX会上买啊,那里便宜还可以退货。”
虽然植入广告目前已成为很多电影、剧集募集资金、防止亏损的一大渠道。但前提是,拿捏好分寸,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既能筹集更多经费反哺制作,也不会因广告“招黑”。可是一旦植入的太硬,就有点伤害剧情、人物,侵害观众,霸王硬上弓的意思了。当年的《变形金刚4》不正是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植入,而使得口碑一路走低吗?
4、造型方面:人物身份和服装不符
作为时尚都市题材的 《欢乐颂2》,剧中五美穿着时尚、前卫是必须的,但也要契合自己的身份,如果不管不顾的只奔着奢华、好看去找衣服,那就和《小时代》没什么区别了。
第二季中,“五美”的造型变得与人物不相符——身为企业高管的安迪原本以干练西装为主,如今却更多的是碎花蕾丝的小女人风情。或许制作方本意是想通过服装和造型上的变化来呼应安迪性格上的变化,但却顾此失彼地忘记了安迪角色的定位。
另外,本季一开场就体现了普通人对富二代的最大误解——必须穿貂。皮草、皮草、还是皮草,曲筱绡在第二季开端就没脱离过皮草的搭配,但是身材矮小的她,穿上这些后,昔日年轻活泼的造型不再,老气得仿佛得罪了造型师。
而樊胜美的着装比上一季更加时髦、精致,看起来也更高级,没有大红大绿的艳俗。但这种高级感,恰恰是不符合人物定位的。动辄四五位数以上的Burberry披肩、Max Mara外套,是为了省钱连鸡蛋都舍不得吃的樊胜美能负担的吗?
5、团队方面:导演换人,团队心态浮躁
上述原因之外,也有人认为,创作团队心态的变化也是关键。曾打造《琅琊榜》、《北平无战事》 的导演孔笙在第一部完成后,并没有继续参与第二部的创作。而第二部的剧本、拍摄似乎也显得有些匆忙,原定于去年4月开拍的作品因剧本原因拖到9月开机,4个月后就宣告杀青。
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反复打磨的,过分地讲究速度,注定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第一部播出期间,出现的人物细节瑕疵、价值取向的偏颇乃至于广告植入繁多等问题,在第二部中不但没有改进,然而变本加厉了。
当然了,对于《欢乐颂2》而言,因为原剧粉的存在,变得众口难调。加之人们习惯性把第二部跟第一部做对比,自然满意的少,吐槽的多。
国产剧难逃“狗尾续貂”怪圈
近些年,国产剧拍续集似乎变成了一种流行。前有《还珠格格》、《宫》、《爱情公寓》,后有《青云志》、《余罪》、《大唐荣耀》、《欢乐颂》,如今《琅琊榜》《家有儿女》《亲爱的翻译官》等也都在拍第二部的路上……
可以看到,但凡是爆款电视剧,都纷纷走上了续集的道路。但是,这些续集电视剧的命运又如何呢?
《还珠格格》当年红极一时,第一部热播之后拍摄第二部,第二部由原班人马出演,口碑依旧不错。但是到了第三部,原班人马走了一大半之后,整部剧的口碑和收视率就都落下来了,让观众很失望。
《爱情公寓》第一季红极一时,吸引不少粉丝,也开启了中国季播剧的先河。《爱情公寓》系列捧红了一众演员,在随后的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中,虽然保持了导演、编剧、演员的高度统一,但是由于创作遭遇瓶颈且同样被“抄袭门”阴影所笼罩,导致第四季结束后,是否进行第五季的制作已经不得而知了。
“总是给人希望,又给人失望。”如今,再提起续集剧观众的内心多半是复杂而纠结的。一方面大家希望看到这些“爆款”剧接下来的剧情,一方面却又害怕这些续作变成了“狗尾续貂”,从而毁掉自己心目中的经典。
事实上,纵观这些年推出的续集电视剧,大部分似乎都中了一种魔咒——既讲不好故事,也玩不了情怀,最终只能在一片吐槽之声之中黯然落幕。
1、盲目追求IP,缺乏创新能力
爆款剧续集层出不穷的背后依然是利益的驱动,在当下的国内影视圈,IP热虽然有所降温,但国内影视公司对于IP的追逐并没有停止。如果抢不到人气高的网络小说,拍摄人气影视剧的续集也是一个看似稳妥的选择,在原创乏力的背景下,这样的选择更为稳妥。毕竟这些人气剧一般都有着大量的粉丝基础,仅仅冠上前作的剧名,就会有大批粉丝感兴趣。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恰好反映出了国内影视圈的现状——盲目追求IP,缺乏创新能力。
续集不如前作,注水是主因。对于爆款剧来说,第一部原著往往是靠实力打出了名气后才被制片方看上并买来翻拍的,既有粉丝基础,内容也经得起考验,所以翻拍往往能获得成功。但是续集却是在刻意复制这种成功,内容上往往是对第一部情节的注水和拼命拉长,创新能力不足,人物和故事都显得单薄了。
2、剧情牵强附会,徒有虚名
不同于美剧编剧为主导,边写边拍的模式;中国编剧所有的工作都是前置的,最开始就完成了所有剧本的创作。这对于等播完了才决定拍摄第二季的电视剧制作现状来说,对编剧功力的考验就显现了。毕竟一部电视剧的体量是最初设计好的,故事所有的梗都用完了,人物已经完成了成长定性,除了把所有的设定都击垮重来且和第一季不一样,不然第二季就非常难看了。
一直以来,国产剧的开发都缺乏前瞻性和长期规划,在中国,只有一个IP成长为大家都觉得你是有一个希望的IP时,才会有人来谈合作。与长线纵向发展相比,国内公司更倾向把品牌的剩余价值榨干,拼命做大。以至于很多制片方都是等剧火了之后才想到要拍续集,然而前期缺少规划会给拍续集增添很多难度,前作剧本可能没给后续故事留下空间,需要“生掰硬扯”式的重新创作。导演、演员等主创班底可能接了新戏,续集又需要全部更换,导致困难重重,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3、原班人马难聚,造成粉丝流失
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续集都未完全启用原班人马。如《轩辕剑2》把胡歌、蒋劲夫换成了张云龙、关晓彤,《使徒行者》缺了林峰、余诗曼,变成了萱萱、陈豪等等。
一方面,剧组可能觉得故事不一样了,即使用原来的演员,意义也不大。但其实,观众追剧,一方面追的是剧情,一方面则是在追星,任意地换人,会失去很多忠丝。另一方面,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有些演员凭借某部戏突然蹿红,片酬也随之水涨船高,剧组根本请不起。
4、商业裹挟,续作质量不进则退
一部爆款剧成功后往往会引起市场的巨大兴趣,各种投资方和热钱都希望通过续集分一杯羹,哪部剧火了,续集势必马上跟进,内地的电视制作流水线,最不缺的就是复制、山寨的速度。各方势力都朝钱看,确实导致了创新力锐减,编剧、导演选题材,哪种能速成就挑哪种。
以《欢乐颂2》为例,广告商达到50多家,比第一季多了两倍多。而商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取舍,都希望通过续集赚钱,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就只能牺牲内容和品质了。这也直接导致了续作口碑一般都比前作差很多。
中国式季播为何屡试屡败?
事实上,《欢乐颂2》吸金背后,还背负着另外一项重任,检验季播剧在市场上的可行性。
季播剧本是舶来品,在欧美剧和韩剧市场上,剧集季播的形式早已被观众认可。随着季播方式的引进,原本中国电视剧拍摄续集的形式也逐渐向季播靠拢,两者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宽泛地说,季播与续集已经逐渐合一,成为“中国式季播”。而存在中国的季播方式也出现了两种,一种是《蜀山战纪》这样依托视频网站的分段播出形式,另一种则是《欢乐颂》式的续集形式。
但在中国市场,这一形式仍面临着考验,即便是《欢乐颂》也没能扛得起这面大旗。虽然整部《欢乐颂》小说的翻拍在最初开始制作时,就已经计划做成美剧、英剧式的季播剧了,而剧中的几大主演,也都是签了三部剧的约。但最终依然口碑“扑街”,质量差强人意。
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的,虽然中国的季播剧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一部作品带来可供业界参考的成熟季播模式。不但真正意义上季播剧并不多见,还催生了一批“伪季播剧”——这些剧集大多数是受政策的影响,以及短期利益的驱使,明明可以用一季播完的内容,却偏要以季播形式放到第二季播出。
然而,相较于国产剧续集屡试屡败,这些年美剧却把拍续集玩得得心应手。《老友记》10季、《无耻之徒》8季、更不用说《绝命毒师》《破产姐妹》《行尸走肉》《权利的游戏》……几乎热门的美剧续集都轻松超过了5季,每一季都受到观众的热捧。
美剧续集的成功在于赚钱的同时坚守了节操,不是简单的注水和堆砌,在保留第一季精髓的同时故事又在不断发展,新的枝叶不断生长,最终形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正是国产片所欠缺的思考。
美剧《行尸走肉》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人物的个性突出;《无耻之徒》之所以能拍8季口碑稳定,是因为整个故事永远有可以突破的内容,人物多、故事体量大、每一个人单拎出来,都能独撑一季。
说到底,成熟的市场必然会催生成熟的影视剧续集生产体系,对中国而言,如果原创作品的市场前景都无法有良好的预见,那续集就更是一片浮云了。
*本文系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黄梅梅。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i黑马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