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日报  ·  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哪吒2》凭什么? ·  5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一座城与344万人的双向奋斗 ·  昨天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昨天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昨天  
人民日报  ·  《哪吒2》 “高开疯走” ·  昨天  
新华社  ·  ​限时观测,就在明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溜索出行”成历史,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03 21:30

正文

2024年11月29日下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全文共 1597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 截止到2023年底,中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占据中国公路总里程的84.6%,长度可绕赤道115圈。


本文 首发于 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责任编辑| 钱昊平


一面朝江临崖,三面被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环绕。这个村子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村名叫阿布洛哈,在彝语中的意思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修路前,村民要出村,得沿着陡峭的山路步行三个多小时。通村路项目建成后,村民用十多分钟就可出村。

2024年11月29日下午,《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提到,一些大山地区、偏远山区推动了“溜索改桥”工程,惠及904个建制村的96万群众,让这些村民走进了“桥梁时代”。

截止到2023年底,中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占据中国公路总里程的84.6%,长度可绕赤道115圈。

1

如何留住农村客运?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工程开始时,就能为当地带来收入。“2024年,农村公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实施3946个项目,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近9.6万人,其中脱贫户近1.4万人。”李扬说。

所谓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根据白皮书,农村公路建设以工代赈方式提供的岗位,让人均年增收约8500元,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领域提供的岗位约有85万个,人均年收入约1.3万元。

道路打通后,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又能拓展公路服务附加值,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就是个例子。白皮书提到,鄂托克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近年来通过打造旅游环线、辐射带动沿线一千多户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2019年以来,鄂托克前旗承接游客约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

在扶贫政策指引下,贫困地区农村交通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发展。“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已经全部实现通客车。”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王绣春介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